初三的味道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初三的味道。
  我在刚踏入初中校园时,就从许多人口中听说:初三很苦,初三的学生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作业如山,压力奇大,总之,那种生活就不是人过的。
  不是人过的?笑话!那高中生怎么全都活力四射?
  志向远大活泼开朗的我对于以上种种说法并不认同,我还下定决心要轻松地度过初三,以此来验证那些说法都是危言耸听。
  眨眼,我也是一名初三学生了。好像只过了几天,初一初二时满怀同情地望着整天哈欠连天的初三学生的我,现在却只能满脸苦笑地望着初一初二学生整天嬉笑打闹了。
  初三,果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曾经对初三生活的乐观憧憬,开学不到一月就被浓浓的紧张感和凝重的教学氛围彻底粉碎。而后,望着整整一年都没有一节音乐、美术或是微机课的课程表,我顿感天昏地暗,欲哭无泪。终于,我体会到了初三的味道,——苦,只是这苦太过浓郁,直接呛得人眼泪都掉下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仔细品尝,我又品出了凄惨的味道。我们被迫与欢乐隔绝,感叹着所有想法的一再搁浅,期待着考后将怎样怎样的遥不可及,谁能理解初三学生的心情?听着外面传来的初一初二学生的欢呼,看着眼前的试卷,我们心里是满满的无奈!
  可是,一想到中考,似乎这些又都变成了理所当然:为了好成绩,理所当然地要努力,理所当然地要专心学习,理所当然地要放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成绩,真的是跟努力牢牢挂钩的!
  初三,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在放松和努力之间只有一个选择。或许这也是一道坎,认真选择为当下付出努力,以后一定会收获甘甜。不然,每一个高中生都是怎么从初三过渡到高中的?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必然也能做到!
  点评
  细腻真实又波澜起伏的心理描写无疑是本文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诙谐夸张,具有很强的张力,又为文章锦上添花。身在初三的你的心情,或许也是一言难尽的,懵懂疑惑?忐忑不安?紧张焦虑?自信满满?……不管是何种情绪,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收获果实。度过初三如此,度过人生更是如此,坚持就是胜利!
  【指导并置评:张亚凌】
其他文献
亲爱的自己:  嗨,近来可好?  上次以这种形式来坦露自己的心声,还是刚上小学时,那时的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懵懵懂懂。三年前,面对那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我还怀着好奇和憧憬。如今,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六月我将走到中考这一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有时感到迷茫彷徨,有时也会害怕,我要怎么走好中考这一步呢?  其实“害怕”这个词已经陪伴我好多年了。小时候学走路害怕,孩童时和陌生人说话害怕,而现在我又在害怕迷茫的前
期刊
文题亮相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汇入团队中,就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但在关键时刻,有可能是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信仰,有了精神的归宿,才盛得下喜怒。  请以“一个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作文贴近生活;②书写认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原作雏形  一个人的力量  力虽小,仍撑家。—
期刊
话题亮相  写作写景状物的作文时,观察要细致,要充分调动各种器官,观其形,感其色,听其声,嗅其味,突出景物的特点。最好能做到远近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  提升要点  1.观察细致表意明。  观察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使作文具体、生动。  【问题习作】  仙人掌是绿色的,身上长满了小刺。过了一段时间,仙人掌就变成了翠绿色,它身上的小刺也开始发硬,就像一根根钢针
期刊
并列式成语是成语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根据这一结构形式的特点,以及汉字构词法,我们很容易由成语中熟悉的字推知与之相对应的那些尚不熟悉的字形及词义。这种构词方法在文言文中运用广泛,不仅在句中使用,而且在句与句之间也使用。故而考生在不理解陌生词意时可以通过其在成语中的用法来推知文言句子中的字词的含义。下面分三点陈述:  一、利用并列式成语语义交叉对应关系辨别字形  例1:修改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期刊
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sūi) 恻隐(cè)  胚芽(pēi) 精神矍铄(jué)  B.荣膺(yīng) 攫取(jué)  窥(kuī)镜 奄奄一息(yān)  C.荫庇(bì) 瘠薄(jí)  慰藉(jí) 鳞次栉比(zhì)  D.臆测(yì) 倒坍(tān)  阔绰(chuò) 隐姓埋名(mái)  2.请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  引颈
期刊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铁骨铮铮的爱国情,一次次唤醒我们的记忆。  犹记得那年仲夏,汨罗江畔,那人衣袂飘飘,风吹乱了他的头发,悲痛慢慢侵蚀着他的内心。他苦涩地望着这汨罗江水,波涛汹涌,“国破”二字不停地捶打着他的内心,压断了他最后的思想防线。江水奔流不息,淹没了那最后的白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后,他独留一首《离骚》在这江面上回响。  铁骨铮铮爱国情,浸染了屈原的衣袖。  犹记得
期刊
【导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有的人的梦想能实现,有的人的梦想却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只能想想而已。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你能否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梦想有时甚至还会和你开玩笑,在你沮丧失意时,它会主动远离你,以此来考验你的意志。如果这时你稍有动摇,那你可能就永远地和它分手了。  理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理想好似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理想好似沙漠里的清泉,失去它你将干
期刊
【考点透视】  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有九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设问、反问。本考点一般会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中出现,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能力,用正确的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的能力,分析修辞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的能力。题型一般有:  一、辨识修辞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进行判断,或辨识句子所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从近年来各地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候:
期刊
《庄子》有这样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雨,尾生抱柱而死。每次想到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总让我感慨不已:言必行行必果之谓君子。  尾生该是一位君子了——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君子。尾生竟然用生命的绝唱来捍卫自己的诺言。尾生让我看到了承诺的可贵——那种负责任的承诺,那种言出必行的承诺。  “诚者,天下之道也。”孔子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之告诫;古人有“践约如偿债”之训言;民间亦有“一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