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生存再分析(PPRA-RTOG003)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胸部3DRT的生存。

方法

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病理类型174例。鳞癌51例,非鳞癌1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周期。原发肿瘤中位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9%及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癌和非鳞癌在相同化疗周期、原发肿瘤剂量、器官转移状态、N分期、2周期化疗获益和近期疗效有效时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相近(所有P>0.05);T1—T2期非鳞癌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优于鳞癌(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化疗周期数对生存均无影响(所有P>0.05),原发肿瘤剂量对生存有影响(P=0.007)。

结论

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模式下不同病理类型对生存无影响,但T1—T2非鳞癌患者OS可能延长。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肺炎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血清肌酐、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等基线资料。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标准进行诊断卒中后肺炎。在发病后180 d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的预
目的探讨暴发型第四脑室扩张性血肿改良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21例经急诊手术治疗的暴发型第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随后采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蚓部入路清除血肿并行改良寰枕减压术,术后通过调控侧脑室外引流管流速精准控制颅内压。结果术后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20例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17个月,Kar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瑞加德松对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1(瑞加德松1 ml/kg)、实验组A2(瑞加德松1.5 ml/kg,15 min内注完,分3次注入)和对照组B(与实验组A1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后延迟30 min行CT灌注成像。测量并比较分析A1、A2、B三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
目的通过比较三维导航和X线透视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差异,研究三维导航下PSVT的RFCA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176例PSVT患者临床数据,根据不同的术式分成A组(95例)和B组(81例),A组在三维电场导航系统(NavX)引导下,采用空间定位法行RFCA,手术过程中导管无法到位时可在X透视下
目的探讨胎儿桡骨缺失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至2015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检查的3 100例孕妇胎儿的资料,有桡骨缺失表现者共8例胎儿,除1例胎儿失访外,其余7例均有完整的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及引产结果,分析评价胎儿桡骨缺失的各种表现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结果8例桡骨缺失的胎儿,其中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2例染色体异位,1例染色体检查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ADAM33基因T1、T2、V4、S2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ADAM33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蒙古族哮喘患者180例进行ADAM33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与186例健康蒙古族进行比较,筛选有意义基因。根据病情将哮喘组分为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BMI)对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2011年4—7月对全国21个省市165家医院门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进行多中心、非干预性、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选取纳入研究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 140例,按照不同BMI水平分为:体质量过低组(n=130)、体质量正常组(n=1 930)、超重组(n=2 418)、肥胖组(n=662),分析各组相
目的观察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015年10至12月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因重度原发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8例,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镇痛。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疼痛数字分级法(NPRS)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追加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痛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多次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及计算机辅助断层一体机(PET/CT)全身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率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2~4疗程后、治疗结束后4周内分别行3次PET/CT显像;另3人次为治疗结束1年后进行,共计行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