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的悲剧意识与精神超越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意识是魏晋士人会通名教与自然、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的内在驱动力。阮籍的玄学思辨没有达到王弼、嵇康的高度,尚未从精神内核上真正会通儒道两家,形成浑融的诗化人生境界,因此其悲剧意识尤为强烈,文化心理结构相对来说更加复杂。阮籍力图将王弼的精神本体“无”践行于现实生活,但由于无法解决个体与社会关系失衡的现实问题而陷入困境。分析阮籍的悲剧意识和复杂人格的关系,找出他精神超越的方式和特质,对认识这一时代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嬗变有独特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魏晋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人之一,阮籍的作品极具时代风貌和个性特点。其晚年所创作的《大人先生传》更是集聚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大人先生传》分别塑造了“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种形象。大人先生作为文章的重点和作者思想精华的具体体现,历来为许多学者所重视。但是鲜少有人将眼光转向四种形象的整体建构。本文主要从《大人先生传》中“四种人”的整体结构出发,探寻其中的写作逻辑,发掘作者的编排特点和其
采用问卷调查对552名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情况进行团体施测,探究自我接纳如何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习倦怠。结果发现,初中生自我接纳、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接纳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并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接纳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预防和干预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重要
目的:探讨奥拉帕利联合恩杂鲁胺协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在前列腺癌细胞系C4-2中测定奥拉帕利及恩杂鲁胺的半抑制浓度以及两药联用后的联合指数。通过体外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验证两药联用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对联合及单独使用奥拉帕利及恩杂鲁胺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进行二代高通量测序并探索两药协同作用的机制。使用免疫荧光观察联用两药后其双链损伤标志物的积累。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早已懂得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其自身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愿望,主动投入对知识的学习探究中,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1]。就历史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运用多
社区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两邻”理论是社区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社区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理论的重要创新。推动“陌邻”变“睦邻”实现新时代社区共同体的现实场景,关键是构建有温度、有情趣、可传承的新时代社区共同体,满足居民需求的初心和协同治理的核心,使新时代社区共同体在传承与创新中永续进步。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2017—2019年)数据中30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居民样本,通过建构“和谐-满意-认同”模型,阐释了邻里关系、满意度感知与社区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GLOBE模型,建构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证实了“和谐-满意-认同”路径的有效性及其在跨文化中的稳健性。该路径在低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作用更显著,“和谐”与“满意”因素在高集体主义文化国家更多作为保障因素发挥作用。基于此,针对当下中国场景
<正>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通常依据静态物质空间要素评价,忽视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的整体文化景观的保护。南宁市三江口地区位于南宁市主城区西侧左江、右江、邕江三江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的水上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传统聚落。本文选取南宁市那告坡作为研究样本,剖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文化内涵,探寻南宁
期刊
目前随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志愿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工作存在着认同感缺乏、活动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对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入手,全面分析面临的挑战,并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高质量对策研究,从而探索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
<正>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文本思维渗透薄弱、思维张力不足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思维资源,即文本中蕴含的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益的资源,再设计出优质的教学活动予以开发运用。在句读间推敲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词句间的照应,有时文章中看似没有关联的词语,运用得当就会起到“1+1>2”的表达效果。例如,初中自读课文《大雁归来》的第三自然段连用了两次“低语”,表示大雁已经
期刊
<正>《大雁归来》位于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提示”明确指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1]但笔者在读这篇课文时,强烈感受到其与一般性说明文的显著不同,即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尤其是将其放在《沙乡年鉴》的背景下进行阅读,则更能体会到文本中的诗意和抒情所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