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心理学课程目标、内容的拓展及教学思路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师范学校现用的教材是由王振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学》。本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实用、难易适中,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感到可以在课程目标、内容方面做一些适当的补充,并从宏观的角度来理清教学思路。
  一、从未来和现实两个方面来强调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关于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层次来表述:首先,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其次,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这些主要是从未来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在校学生两三年后将成为幼儿教师。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该课程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积极作用。如:学生怎样才学得迅速、容易和牢固,而且能够以其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由于自卑,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因而做事往往瞻前顾后;有的学生则过于自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结果盲目冒进。而心理学中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适当增加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本教材由四大模块组成:幼儿心理发展总论;各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主要特征;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可谓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但是,学习者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被忽视了,应该在概述后、婴幼儿心理前介绍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年初期是指从15-16岁到18-19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幼师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心理特点,比如,这时刚刚达到成熟时期,智力水平还是不高的,看问题还往往不全面,个性倾向还不稳定。可以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便于加强自我教育,发展特有的朝气和活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三、逐步理清本课程的教学思路
  1. 牢固掌握心理学知识体系和广阔的应用范围
  本教材结构基本依据普通心理学的体系来安排,同时有着重于儿童(婴儿、幼儿)心理学。应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各分支研究着心理现象的各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如教材中涉及发展心理学可分为婴幼儿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此外,还需补充几个分支学科,如: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以不同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来划分的,还包括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社会心理学是从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的相互关系来划分的,还包括神经心理学、心理物理学、语言心理学等。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前后紧密联系,逻辑严密。对心理实质的界定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而许多具体心理现象的解释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说法,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感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引起的心理反应);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整体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间接的、概括的)的反映。
  这样纵横贯通,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只见树木(儿童心理学或某种心理概念的解释),不见森林(心理学体系或概念体系)”的现象。
  2. 以幼师学生的心理为参照面去理解幼儿的心理
  幼师学生的心理和幼儿心理均属发展心理学范畴。由于在校学生缺乏接触儿童、熟悉儿童的机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感性认识不足。对于每一种具体心理现象,可以先让青年初期学生体验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然后,在自身心理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和推理,能够加深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理解。以记忆的发展来说,学生掌握了青年初期记忆的特点:在记忆的目的性方面,他们能够很好地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记忆活动;在记忆的方法方面,他们很少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教材,而是更多地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在此基础上,就易于理解幼儿记忆的特点:一般说来,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记;总的说来,运用机械识记多,但记忆的效果还是意义识记好。
  3. 以幼儿心理和幼师学生心理为支撑点来把握个体的发展趋势
  人的心理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年,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其发展是连续的、有规律可循的。在掌握了幼师学生自身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后,还可以它们为支撑点,进一步了解每一心理现象在人一生中的发展变化趋势。例如:掌握幼儿和幼师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认识过程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儿童最初只有感觉,以后才有知觉,随着言语的发生发展,开始出现了主要受外部事物和本身行动制约的直觉行动思维,这是3岁以前儿童认识所能达到的水平;从幼儿期起,主要受表象调节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有重要地位,到幼儿期末,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最初的抽象逻辑思维;而真正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从儿童進入小学从事正规学习以后开始的;进入少年期的时候,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步占有优势地位,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很大的具体性;到了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才真正发展起来,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转化到理论型的逻辑思维,以至产生了最初的辩证思维。
  总之,要加强在校幼师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未来幼儿教师实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的能力,这是幼儿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学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振宇主编. 幼儿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叶弈乾主编. 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
  [3]黄希庭主编. 普通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4]朱智贤主编.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出生物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生理过程更加直观,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
摘 要:正念练习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也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正念练习在理论架构上对注意力有着巨大的影响。近几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把正念练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正念练习;注意力;应用  正念练习是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的卡巴金教授在减压门诊中创立的,意在辅助而非取代一般的医疗行为。正念练习是连续八周的团体训练,练习者每周至少参与一次2.5至3小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方法主要有:通过操作比较,理解算理;让学生在交流中优化计算方法;收集错题,让学生针对练习;丰富计算形式,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  关键词:低段学生;计算能力;实践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