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引导学生创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而且知识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中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理清数学思维,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92-02
  疑问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因为存在疑问,所以会开始运转思维,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思维的运转进行设计、发展和创造,由此可见疑问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和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切实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1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1  提问注重数量忽视质量
  当前大部分教师都了解提问对激发学生思考以及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频率,提升了课堂提问的数量,但是却没有注意提问的质量[1]。在课堂提问中随心所欲,导致提问的问题非常简单,或者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等。而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教师的赞扬不得不时刻应付教师的问题,很多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反而没有时间思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2  提问只面向少数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喜欢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这样教师在提问后,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给出回答,不会影响课堂进度。因此,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而且在抓到教师的提问规律后,这些学生在课堂听课中会更加放松,认为老师又不会提问自己,不需要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严重。
  1.3  重视提问,轻视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往往在学生给出答案时,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会忽视学生的答案直接讲解。学生并不能完全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并逐渐产生对教师回答的依赖性。同时教师的提问过于紧迫,往往上一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答,下一个问题又提出来了,整堂课虽然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真正解答的问题却没有几个。
  2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对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情境。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好有效提问。
  2.1  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面对的主体是一群青春期阶段的少年,所以在教学提问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情境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对紧张课堂氛围的缓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同时通过教师的及时反馈和互动,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学习信心。如在学习“相交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相交线的概念和特点之后,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提问情境,学生对跳绳都比较熟悉,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条绳子,由四名学生各拽一端,将两条绳子平行放置,提问这种情况是否相交?将两条绳子离开一段距离交叉提问是否相交?使学生对相交知识认识更深刻。同时这种提问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提问环节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情景化的提问渲染氛围,会使整个课堂更轻松,学生也会更积极的思考。
  2.2  做好备课准备,保证提问质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设计,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因素。这样在提出问题后,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时,涉及不同线的表现形式问题,教师在带领学生用笔纸画出直线、射线以及线段后,向学生提问,如何将直线转化为射线?如何将射线转化为线段?如果反过来由线段转化为射线或者直线是否可以?为什么?这种连环、关联、递进的提问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
  2.3  注重启发,合理提问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单向提问,必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并保证这些问题具有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设疑,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多边形,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不同图形的内角和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最小?”学生会根据图形的大小以及某个角的大小进行猜测,所以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精准的角度测量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在这种启发式的提问下,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收获的效果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2.4  结合学生特点,引导自主思考
  初中生虽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尚未成熟,但对一些简单的规律总结还是可以自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为学生“留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多个图形,其中包括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形,并明确告知学生哪些为轴对称图形。然后向学生提问:“通过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的对比,可以发现轴对称图像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可以自行总结轴对称图形概念吗?”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及特点自行总结和分析,并获得相应的结论,这种提问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技巧。通过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做好问题的设计、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方式,保证提问质量,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梅华.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9(19).
  [2]周琴.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魅力中国,2019(4).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优质习题课的精髓在于提问,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解题兴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把一堂枯燥的物理习题课变成一场科学探究。那么如何提问,才能让学生参与课堂、走进习题?本文将从提问的层次性、有效性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课提问;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77-02  习题课备课,最重要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为研究重点,从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要点和高考数学压轴题具体解决思路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高考数学解题效率,旨意在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72-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压轴题解题思路研究十分
期刊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理科学生必须重点学习的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教力量的不断提升,教师要注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加强对实验活动的引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本文从新课程的标准出发,对提升生物课堂教学实效和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方法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反思教育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反思环节,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基于学生的反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反思中获得成长,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多元内容,彰显问题优势,引导学生撰写笔记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反思,让反思活动体现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标准;问题;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以当下初中数学折叠问题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初中数学有关折叠问题的解决要点,其次从挖掘折叠中的变化特点、综合使用部分基本图形、构建折叠问题解决思维方式、灵活处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折叠问题等方面,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折叠问题;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更多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与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
期刊
【摘 要】虽然现阶段计算机正在不断普及,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家庭及学生的个人原因,导致其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分层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素养教育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实施创新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基地,自然而然成为实施创新素养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样方法、开展合作活动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四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与研究高中数学创新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物理教育,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产生很大的课堂效益。课堂效益对象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它能够提高老师教学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便于理解的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模拟,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物理规律,掌控物理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抽象思维、数学运算能力等多个方面。其中数学运算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