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桂花味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区大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桂花树,金桂、银桂、丹桂……每逢秋天,凉爽的秋风便吹开一朵朵米黄色的小花儿,在碧绿的树叶上撒下一捧璀璨的繁星。桂花那独特的、带着丝丝甜味的清香,让人百闻不厌。
  银白色的圆月带着淡淡的月晕温柔地照耀着大地。中秋节,全家人都沉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味里,奶奶、妈妈在厨房里格外起劲地张罗着饭菜,爸爸坐在沙发上检查我的课外习题,而我则在书桌前抓紧完成剩下的作业。微风徐来,暗香浮动,我闻见那清香,心底不禁荡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
  团圆饭好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可口的饭菜,谈论着今天的新闻,碗筷相碰的声响十分悦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突然,一阵铃声刺破了欢乐的氛围,爸爸的手机响了,大家都安静下来,我也放下碗筷看着爸爸。只见爸爸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表情凝重起来,两条眉毛紧紧地拧在一起。我有一種不好的预感,该不会是爸爸又有任务了吧?果然,爸爸挂了电话,说了句“紧急任务,要到福建出差”,就开始换衣服、收拾东西。
  看着奶奶、妈妈有条不紊地帮爸爸整理行李,一阵委屈敲打着我的心扉:作为一名军人,爸爸总是因工作需要而加班、出差,有时是紧急拉动演练,有时是战备执勤,有时是抢险救灾,经常半夜三更接到电话就立马收拾出门,我都习以为常了。可今天是中秋节,好不容易全家团聚,团圆饭吃了一半爸爸就要走……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更加委屈和失望。
  正在我抱怨时,爸爸已经匆忙换好衣服,临出门前他还不忘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他在我耳边叮嘱:“儿子,奶奶和妈妈交给你了!”爸爸的语气虽然带着调侃,但我的心好像被电击了一下,泪水充满眼眶。我滑稽地用一个颤音“好”回答了他,生怕他听出我在哽咽。
  我飞奔到阳台,向楼下张望,看到爸爸和几位叔叔上了车,皎洁的月光下,我悲伤的心境竟和大文豪苏东坡产生了共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词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军绿色的越野车慢慢驶离了视线,消失在远处的桂花树丛中。飘入鼻尖的是甜甜的桂花香,涌入心底的却是一阵阵离别的苦涩。
  回到餐厅,我匆匆吃完了饭,和奶奶、妈妈一起观看中秋晚会。虽然节目精彩纷呈,可我无精打采。突然,电视里的一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高原上,一队士兵正艰难地前行巡逻;大街上,交警正身形笔直地指挥交通;工厂里,几位身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仪表。这时,我的耳畔传来主持人激昂的声音:“在这举国上下共度中秋佳节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守者,此刻的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有他们负重前行!”
  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颤,脑海里浮现出爸爸的身影:他正在指挥所里盯着屏幕上红蓝交错的箭头,双眼布满了血丝,用沙哑的声音下着命令……耳边又响起爸爸曾经对我说过的话:“爸爸穿了这身军装,就要尽职尽责,如果大家都不愿去站岗放哨,那谁来保家卫国?”是的,爸爸一定也想和我们一起过节,可沉甸甸的责任让他义无反顾。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与奉献,才有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安宁与幸福。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窗外又飘来阵阵桂花香,温和甘醇,香甜温润。细细品味,这米黄色的小花儿不正像默默付出的军人一样吗?他们清新素雅、平凡质朴,在静静的守候中将沁人的芬芳传递得很远,很远……
  教师点评
  桂子飘香是十月金陵的寻常事,不少学生通过描写亲人用桂花制作美食来抒发情感,而本文小作者另辟蹊径,写了自己对桂花的独特感受。全文的构思主要表现在对桂花香的理解变化上,不仅巧妙地以桂花为线索,更借物喻人,塑造了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奉献、恪尽职守的父亲形象。起初,中秋之夜,桂香馥郁,美景和香气烘托着因团圆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随后,父亲因工作需要突然离开,“我”闻到的香气也变得苦涩。最后,“我”理解了父亲,也感悟到桂花的精神。这篇习作对景物的描写符合人物的心理感知,使得“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谢晶)
其他文献
李白、苏轼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璀璨光辉的大文豪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将李白的《静夜思》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较,会擦出无数火花。  这两篇诗词都以“月”为题材,又都表达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文字明白如话又意境悠远,情感同样深切真挚、打动人心,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古人最爱借月亮表达自身情感,李白更是如此,他在诗中借明月抒情,大气又直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
夏天的四九城热闹得很。  伴随着清晨时分的燥热,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被激烈的蝉鸣唤醒。北京的蝉出现得格外早,生命力也格外顽强。五月底,它们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柳梢,一夜间便占领了这座城,每日引吭高歌。而最后退场却要等到八月,秋风一起,它们便悄悄消失了。  蝉的聒噪和张扬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可是到了半夜,另外一種小东西就悄悄地跑出来,在石头下面、墙壁缝隙中,安安静静地唱着只属于自己的小夜曲。  这就是蛐蛐儿。
英格麗·褒曼一生扮演得最多的角色是法兰西圣女贞德。在欧美各国,褒曼先后用五种语言饰演贞德一角。后来,当她到贞德的故乡访问并沿着贞德的足迹旅行时,人们不是来看明星,而是把她当作圣女贞德来欢迎。那炽热的民族情感令她动容。  为了演好贞德,褒曼翻阅了几乎所有文献资料,遍读了有关贞德的著作和剧本。在美国演出时,萧伯纳曾把自己的剧本《圣女贞德》寄给褒曼,但她没有采用。她认为萧伯纳把贞德写成了一个机警的、好斗
在文章中如何塑造人物?如果这是一道简答题,并不难回答。  塑造某个人物形象,可以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法,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中,直接描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间接描写体现在环境的渲染、其他人物的旁衬或反衬等方面。  但是,只了解这些抽象的描写方法,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想把塑造的人物形象落实在写作中,还是要扎扎实实地阅读一
人生是场没有观众的狂欢,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故事中的小丑,在横梁前犹豫着———得到的究竟是掌声、欢呼,还是狼狈的谢幕?不努力怎么知道。  你我自诞生起,就是一张张白纸。有的人被裝订成书册,岁月如歌,谱下诗行,撰写下悲喜如花;有的人被色彩渲染成画,笔墨丹青,浓抹薄涂,或是泼墨山水,或是工笔写意,灿若群星;有的人活成了临摹,有的人被雕刻成镂空的纸塑,精巧绝伦,一样的动人,却不知灵魂何在?  你是如何,我
一月的北京,冷、白、静,好像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被这松软的雪地吸去一样。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堂哥已经大学毕业,这次北京之旅,他全程陪同我们。  我们住在胡同里的一家民宿。五点钟左右,天未亮,手推车的声音从隔音不是很好的窗边传来,车轮声与脚踩在雪地上的吱嘎声渐渐清晰。忽然,一段响亮的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馄饨———开锅!”  男子的声音清亮厚实,直转上扬,惊醒了人们,也惊醒了天边的朝霞。这声音带着朝气
我是一中1901班的普通一员。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的快乐男生。你认识我吗,你想了解我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开场白,未免有些俗气。开篇失色,文章败了一半。)  论身材,论长相,论肌肉,在我们班里我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些不算什么,我还有一张名片,就是微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谁,我的脸上都挂着标志性的微笑。我认为,乐观的人,生活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信。(语言不仅有自
我们几个同学走在路上。“轰隆隆———”几声闷雷传来,紧跟着,大雨哗啦啦地倾盆而下,眼前的城市一下子变成了水的乐园。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在排练之后,我们就这样走在路上。  今年合唱节,我们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创新班,去年我们中规中矩的表演只在合唱节上非常尴尬地取得了二等奖,还是与其他班级并列获得的,不得不说是我们班的一大耻辱。今年合唱节,大家全都铆足了劲儿。为了争夺第一名绞尽脑汁,加入了无数创新元
我认为中考语文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课内学习内容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二是课外积累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课内内容比较基础,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应知应会、牢固掌握、一分不丢,非常不容易,尤其现在的试题往往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创新,对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同学失分也是因为不会灵活运用。同时,语文是综合学科,对同学们涉猎课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比如综合实践题,内容非常广泛,涵盖许多领域,需要同学
在吗?我有点儿想你了  就像在空中飘了许久的蒲公英  在湛蓝中旋转、舞蹈  久了  開始思念那片温润朴实的土地  在吗?我有点儿想你了  就像在外边野了许久的小燕  在流光溢彩中沉醉、欢愉  久了  开始思念那个简陋却温馨的小巢  在吗?我有点儿想你了  就像从枝头挣脱落地的松果  在绿草黄土间跳跃、奔跑  久了  开始思念那棵高大挺拔的青松  你别想多  只是有点儿想你罢了  只有一点儿  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