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润智”而生辉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这些年来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流派纷呈的现状,有知名人士指出: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不管给其以怎样的名称,对其都只是一种修饰,语文、作文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是的,无论在语文或作文前面冠以何种名称,都是一种修饰语,这些修饰语的附加表明研究者对这个学科最核心的认识。正是这一认识,体现着研究者对这一学科的关注重点。也是这一认识,检验着研究者对这一学科本质认识的接近程度,较量的是研究者思想的深度与高度。前些年,有人提倡“绿色作文”,这一提法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绿色和作文应该是扯不上关系的。这样的提法,除了是一种应时应景的“时髦”外,暴露更多的是提倡者对作文认识的无知。“润智作文”则不然,“润”,在强调学习过程气氛和谐的同时,更注重心灵的唤醒和生命的成长;“智”,则在强调作文能力灵感的同时,更提倡在作文里做“智慧人”,而不是“知识人”。通过这两年来对“动态作文”课题的研究,我觉得,在作文里强调“生命”和“智慧”就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触及。只有这样,我们对作文的认识才能清晰,接下来的研究才能有效。否则,即使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对“润智作文”,我为什么要给予如此的肯定呢?因为在我看来,王丰老师的“润智作文”,不仅综合地继承、整合了不少作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响亮的提法。
  首先是作文中“智”的提法。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列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学校所开设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进行着智力的培养。所以,很少有人在学校某一学科中很响亮、很独立地提倡“智”,觉得没有必要。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或作文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的是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等,很少单独地、响亮地提倡“智”,这是我们对语文和作文教学的忽视或失误。一种观点被提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提及,而是突然有人提及,且提到了点子上,提到了该关注的关键点上。写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既然是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其“智”的因素和成分就是不容忽视的。还有,习惯上我们把教给学生知识认为是一种“智”的培养,其实,学生拥有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二者是不能够等同的。在“润智作文”里,“智”的落实,通过思维的多向性与对个性的呵护来实现。思维的多元化,符合创新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个性的呵护,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往往具有裂变的激发性与生成性,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启迪中,会让课堂成为一个智慧衍生的殿堂。
  寫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由作者向不在场的第三方——读者,表述自己情感世界的理想状态,具有极强的虚报性、主现性、情感性、夸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载体用情感向读者还原思想状态下的情形的线型输出过程。所以,研究作文教学,导致写作内容情感的因素必不可少。正因为情感具有无限的延展性,所以在时空上与客观时空上有不等同性:在现实中瞬间发生的事,在写作中可以作随意延长与放大;现实中漫长的时光,写作中可以通过一句“几年后”一带而过。同理,在空间上的切换同样是随意的、自由的。作者的情感,多数情况都是通过体验来获得。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成年人写作是这两种体验的综合。儿童写作,情感的体验就更多借助于活动得来的直接体验。所以,情境型的写作研究成为了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同。
  话题作文,起始于十多年前的高考作文,因其写作内容的广泛性、自由度与文体的开放性,曾一度广受好评,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话题作文的衰落是因为其内容的过泛,被一些考生投机取巧加以利用而获高分,最终遭到人们的质疑。话题作文在考场上的失落,并不等于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无用。相反,因为话题作文本身的特性,在一个班级里,围绕话题而展开作文教学,话题确定了作文的主题,不至于让学生因作文的散、泛而没有了方向。在同一主题之下,因为作者个性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既是对不同层次思维的开发过程,又是对作者主体个性的维护。对作者个性的维护,为学生有内容可写提供了材源的保证,而学生能写、愿写又为写的兴趣做了很好的铺垫。无论谁用何种方法,只要让学生有了写的内在动力,写作教学就算是成功的教学。 形式上的开放,既是在文体上的创新,更是写作个体创新精神的培养与体现。
  “润智作文”正是在“智”的前提下,很好地借鉴、利用了对作文教学有用的因素——体验,让学生获取作文所需的情感——话题,引发联想、寻找内容,又给予写作内容与形式上的自由,让“润智作文”的落实有了可行的途径。在课堂操作的层面上,“润智作文”的特色又体现在未知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这又是作文教学上智趣的表现,也是学生作文兴趣之火得以不灭的奥妙所在。将过去的“玩动脑筋”变为现在的“写动脑筋玩”,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其收效必然是一种高效的回馈。
  当然,“润智作文”的实践还在探索的路上,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因为我知道,王丰老师不只是在提出一个“润智作文”,而是要经营自己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作文教学状态,而“润智作文”也是一项极其宏大的工程,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实践、完善。
  (作者系《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观察作文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之裨益不言而喻,其既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摄取提供了保障,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大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并没有真正领会“观察”的要义,“观”而无“察”。学生的所谓“观察”,都只停留在“观看”这个层面上,更准确地说,学生看的是图片,而非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观察”的,仅仅是视觉器官,而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几乎是零参与,缺少各种感官的参与,“察”从何说起?由此
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此届评奖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地方知识产权局、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推荐上来的项目2400余项,数量为历年之最。  经中国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决定授予“含有银杏内酯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等30项发明
摘 要基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针对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问题引导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30-02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y//Zeng X
近代广东画坛上,人们习惯将居巢、居廉二人并称“二居”。居巢为居廉的从兄,同时也是居廉艺术道路上的导师。他们二人创造与发扬光大的撞水、撞粉之法在近代岭南画坛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每当人们谈论高剑父、高奇蜂、陈树人等创立的“岭南画派”时,几乎总要提到高剑父、陈树人的启蒙老师居廉,并由此上溯到居巢;在谈论19世纪末广东的美术状态时,也无一例外地要提到“二居”。他们所高扬的悍寿平以来的没骨花鸟传统几
摘要 01M电控自动变速器实验台由一汽大众的01M自动变速器总成、节气门控制单元、发动机电控单元等零部件组装而成,具备挡位转换、故障码设置、油面检查、失速、时滞和油压实验的功能。教学实践证明,该变速器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故障诊断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实验台;故障  中图分类号:U467.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
文本解读  《母鸡》一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从“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敬佩之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从篇章构思来看,欲扬先抑。前面的三段话写“厌”,后面写“敬”,写出了一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形象。“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有了前文的“厌”,后文的“敬”方显可贵。  在言语表达上,文章前后形成多重对比。叫声从“嘎嘎”“没
文本解读  《白鹅》是一篇状物散文,丰子恺先生从写白鹅“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地刻画了鹅的高傲,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每一个词背后都是一个人的形象,于是白鹅也就有了人的情感,多了几分情趣。对鹅的称呼也颇风趣。“鹅”“雪白的‘大鸟’”“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
记者:丘校长,您好!关于贵校的“清单作文教学”,我们很感兴趣。请问它是如何产生的?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丘苑银: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我校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清单作文教学”课题,打造出了“清单作文导读导写导评”三位一体的创新作文教学体式,实现了作文教学的变革。“清单作文教学”立足小学作文特点,以清单为指导,以单元主题训练为主,训练学生围绕作文清单进行写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观
思维导图,通常指的是把一些知识要素、结构和层次做成可视化处理的图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可视化和知识的结构化。它概括性强、信息量大、信息关联度高,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审辨思维的提升意义重大。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如能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品内容,感受作品主旨,提升阅读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辨、重新建构,提升思维品质。  一、“画”在重要信息提炼处,促整体感知  整本书
摘要 以对多媒体教室应用有效性的综合评价为例,阐述基于AHP法进行教育装备评价的一种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 AHP;综合评价;教育装备  中图分类号 G40-0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01-02  An Approach of Educational Equip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AHP//Zhang Ge,Hu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