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基础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意义。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时间非常充足,内容浅,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多,内容拓展了,知识深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当部分学生还未摆脱“靠时间”的状况,没有自觉的学习习惯,致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重视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在此,我就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我们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尝试练习;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议,即可与小组学生或班内学生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不同的预习内容,以上环节可适当调换或取舍。
  二、要培养学生具有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简洁有趣味,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听起来就会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亲切;增加一些形象思维的色彩。
  2.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教学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
  三、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
  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四、敢于创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没有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敢提问,也不会提问。
  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
  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得到的将是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和机会。
  例如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五、要培养学生重视平日的测试或单元测试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拿到卷子不是单纯看看分数,而是总结错误的原因所在,分析得失缘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试卷讲评中,要认真地倾听学生们的发言,然后巧妙点拨,启发学生,自己纠正做题的错误,调动他们从多角度、多渠道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为后继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要培养学生学会复习的习惯
  坚持小复习、大复习。小复习是指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把当天学习的知识在头脑里过一遍,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上课是有收获的。
  如果回忆的不完整,要看一看书和笔记,该记的一定要记住。特别是课本阴影部分里的内容和老师强调的内容。大复习是指把一周的内容比较系统的进行复习,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江苏省滨海县玉龙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西身能力提高的必须。语文素质教育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突显综合素养、渗透学科知识、引导主动参与等方式,达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主题词:语文 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    素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劳技、心理等素质为根本的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必,注重开发学生潜
期刊
我国数学教育传统的情形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教学中特别强调记忆和反复练习,学生和教师处于考试的高压之下,所以,我国数学教学必须进行一次重大的新课程改革。  但是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得教师与学生慢慢的相互适应,要真正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校已经开展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同伴交往的优化研究课题,以下是我的一些认识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多么差的孩子,他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闪光点。如果我们用感情培育它,用道理巩固它,用行动呵护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马可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当孩子有稍许进步的时候,应及时予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当他们做错了事,应在批评的同时,换一个角度找一找他的亮点,从中激发他的兴趣,改正他的缺点;当他们有一件事情感动你时,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和创造力。其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客体是课本上或我们周围活生生的地理事像。  研究性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研究性学习的地点看,一般分为在课堂上和课外进行两大类。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本的知识(地理课程标准所列的教学内容),这是非常
期刊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  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似乎热闹得很。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
期刊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明确地定位于五个部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此,新课程倡导优化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建立温馨、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源泉,从而使学生达到“以学而乐,因乐而学”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通过创设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积
期刊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
期刊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中最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一不小心,便易发生事故,影响健康。因此,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之
期刊
空话、假话、成人话是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了些探讨。    一、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不用成人的错与对作为对孩子的衡量标准,那么就能够挖掘孩子的个性,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