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增白剂”, 为何越辩越“黑”?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争议不断的“面粉增白剂”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和愤怒。
  恐慌来自于“面粉增白剂”会引发病变甚至致癌的传言,许多消费者震惊了:难道我们已经被迫吃了20多年的“有毒面粉”?
  愤怒的导火索是9月12日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被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处理剂条目中赫然出现。许多消费者表示不解:“有毒面粉”为何还能光明正大的“逍遥法外”?我们还要受害多少年?
  进入中国20多年后的今天,“面粉增白剂”依然不能证明自己是否清白。
  1986年,俗称“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进入中国。业内人士惊讶地发现,因为加入过氧化苯甲酰,本来又黄又黑的“粗面”转眼间就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白一样细”的精品面。不仅让面粉更有“卖相”,它还很实用。本来需要3—4周时间才能完成的后熟工序,即让面粉变得更有弹性和韧劲的加工程序,用了过氧化苯甲酰,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它还能将面粉的保质期延长到3个月左右,是原来的6倍以上。很多面粉生产厂家都欢呼道:“这是一次面粉加工业的革命!”
  一时间,诸如“像雪一样白一样细”的面粉广告铺天盖地,面粉越白越好卖也成了雷打不动的“市场规律”。
  “面粉增白剂”在中国整整“光荣”了10年后,遭受了第一波冲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参与引进“面粉增白剂”、时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在国外考察时发现,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先后正式禁用“面粉增白剂”。2000年起,王瑞元开始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全国面粉龙头企业也曾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部门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与此同时,一些和“面粉增白剂”相关的“石灰面粉”、“毒面粉”等新闻报道陆续出现,开始触动刚刚敏感的“食品安全”话题。人们开始争论,“面粉增白剂”到底有没有毒?但是,这一时期的争论只是在专家和民间的范围内进行,并没有任何官方表态。
  据媒体报道,2004年,国家粮食局召开了一次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评审会,在这次会议上,近80名专家、企业代表、质监部门代表一致认为禁用“面粉增白剂”刻不容缓。会后,国家粮食局把禁用报批稿提交到了国标委,没有想到,本以为“肯定批”的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卫生部出面表态,禁用报批稿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存在矛盾,因此不支持禁用,事情至此陷入僵局。
  2005年,大批过量添加“面粉增白剂”或添加了“类似增白剂”的“问题面粉”进入市场,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对“面粉增白剂”的第一次强烈反弹。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介绍,国家工商总局于2005年4月组织的一次抽查显示,194份面粉样品中有55份不合格,其中31份属过氧化苯甲酰超标,占总抽样数的1/6。这个消息彻底击碎了消费者对“面粉增白剂”的信任。国家粮食局随即进行了消费者调查,8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
  2006年11月,卫生部发函国家五部委征求意见并同步展开调查。2007年10月,卫生部决定向WTO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但两个月的通报期中,卫生部只收到美国“要求提出科学依据”的反馈,因为美国允许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未限量。至此,“是否禁用”再次陷入僵局。
  “面粉增白剂”是否有害?是否应该禁用?为何20年争论不休?
  
  嘉宾
  食品安全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I 陈君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I 李里特 等
  
  问题不在“面粉增白剂”,而在管理
  
  陈君石:首先,我们对于“面粉增白剂”的组成成分没有明确的界定。专家争论的就是过氧化苯甲酰的问题。但大部分公众担心或者争论的,其实不只是过氧化苯甲酰问题。例如,有的不法添加剂厂商为了降低成本,用滑石粉作为稀释剂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甚至用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来代替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中,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认为,这不是国家规定的“面粉增白剂”的问题,是非法添加有毒物质的问题,是管理不善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过氧化苯甲酰被定位为面粉“处理剂、漂白剂”,最大使用量是每公斤0.06克。这是有明确的实验数据的,只要在这一标准下使用,就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其次,“禁用论”一方一直都没有拿出权威的科学实验数据来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的危害性。没有证据,怎么能仅凭“可能”或推论来决定呢?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员: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面粉增白剂”的厂家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就是那些过量使用、添加了其它东西或者面粉本身质量就不好的厂家。不能因为“滥用”出了问题,就说添加剂本身有问题,大家都不许用吧?所以,提倡“禁用”是在因噎废食,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反对方
  没有能力提供证据
  国家粮食局官员:在日本已经有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称,长期食用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会导致过氧化苯甲酰蓄积,这种长期蓄积最终会引发病变。详细实验过程的相关数据都是有记载的,只不过国内技术检测能力还是比较落后,一直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一直在呼吁禁用的事,但是,我们没有能力做调研和实验,所以一直等不到结果。呼吁禁用的没有能力提供证据,有能力提供证据的又赞成使用“面粉增白剂”,比如卫生部,他们有能力做检验、提供科学数据,但是,他们是赞成使用的,一直让我们提供数据,我们怎么提供呢?
  李里特:最近日本做了这么一个检验,选取了几个不同国家的小麦粉,其中有澳大利亚的、中国的、泰国的、越南的,只有在中国的面粉中,检出了过氧化苯甲酰。
  我国在使用添加剂上是比较盲目的“拿来主义”,往往缺乏自主科学研究。在添加剂方面,外国比中国更先进,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有些在国外遭到质疑,卖不掉的添加剂都跑到中国来推销,然后讲这种添加剂用了以后有多么的好,我们没有认真地做过实验。
  
  争论背后是商业利益?
  北京顺义某小型面粉加工厂负责人:“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一,过氧化苯甲酰只要被禁用,面粉加工企业就只有依赖设备优势来提高面粉的白度,大厂子的设备比较好,都是进口的,它们照样可以生产出比较好的面粉。小厂子就不一样了,全靠过氧化苯甲酰的漂白效果好才能用比较差一点的设备生产出同样质量的面粉,不让用过氧化苯甲酰,小厂子就只有生产低档面粉了。
  第二,过氧化苯甲酰可以缩短加工周期,加快现金流动,小厂子灵活,大单子小单子都能做,速度也快,比较有优势。大厂子就只能做大单子,这两年发展得越来越不好了。
  最后,我认为,如果禁用的话,小厂子为了生存下去一样会偷偷地使用,甚至用别的漂白剂,更加不利于食品安全。
  河北某大型面粉厂负责人:这是无稽之谈,我们的设备非常先进,现金流也充足,我们在北京市场占有的份额在17%以上,这些小厂商根本不可能对我们造成威胁,所以不存在利益的问题。
  我主张禁用“面粉增白剂”,是因为国家监管不到位,绝大部分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超额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也有比较差的厂商添加各种非法漂白剂。几千万元的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粉,和几万元的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粉一样白,一样细,这正常吗?所以我认为,既然管不好,不如都别用,这样至少可以管住一大批人。
其他文献
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脚下的云冈矿为积极响应同煤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在深刻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
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催生出数量以及规模更为巨大的公路桥梁施工项目。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运用预应力技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显
针对液化天然气液化处理模块中的多级串联丙烷换热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的底座结构形式设计,并对底座的安装方法和流程进行阐述。工程实践表明,此项设计安装维修方便,并且对换
1开门见山,合作原则言在先营销人员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如果把合作条件(特别是付款方式)开门见山地提出来,客户很可能认为条件太"苛刻"而不予合作,从而影响到后一步的业务
期刊
没有哪一款新车在发布时就能像比亚迪M6那般光鲜。9月29日,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在中国大饭店一楼守候着的近百家媒体记者已经有些焦躁不安了,此时,巴菲特和盖茨坐着比亚迪银色的M6,从会议厅的荧幕后缓缓驶来。  这就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的多功能车M6新车发布会。因为有巴菲特到场,发布会充满玄机。  发布会开始,主持人报幕——到场的嘉宾有: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目前,肉鸡球虫病的临床表现趋于非典型化,市售抗球虫药品种繁多。临床实践表明,球虫病控制难度增加。所以,要加强研究,科学防控。
为了防止钻井事故的发生,采取井控管理措施,保证安全钻进。实施石油和天然气钻井的井控技术措施,保证人身健康,同时保护环境,避免油气资源的浪费。强化石油与天然气钻井过程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各国企业为了跟随经济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改变了内部的采购认识.在采购管理中扩展利润空间,一直是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
先提两句老话,一句是"民以食为天",再一句是"病从口入"。这两句话的简单道理与丰富含义,哪个不知,谁人不晓?然而最近从三鹿奶粉开始,多种品牌、多个批次的奶粉被查出问题,震
期刊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令东航航油套期保值浮亏急剧扩大。1月12日,东航公告称,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东航套期保值合约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62亿元,而2008年12月当期合约发生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