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落实,小学音乐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实施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重要目标。众所周知,音乐源于生活,与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实施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而且还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以及音乐素养均有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实践[1]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可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实施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能够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可以为学生简化音乐学习难度,加强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了解和感悟,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均有重要作用[2]
  一、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实际上,音乐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逐渐地呈现出落后的倾向,只有实施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才能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才能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
  生活化的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置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还能不断地扩展小学生的思维,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对其情操以及艺术素养的陶冶和培养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营造生活化氛围,培养音乐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维能力尚未系统化发展,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较弱。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活化氛围,将音乐所描绘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例如,《赶圩归来阿哩哩》作为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整首歌曲主要描寫的就是彝家姑娘赶圩时欢乐情景,营造出了一个欢快的氛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将姑娘们赶紧归来的欢乐场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彝族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带领学生走进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以及能歌善舞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歌曲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选用生活化素材,提高音乐素养
  “活的教育”作为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核心内涵,启示我们课堂教学要灵活,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素材。民风民俗作为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将这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民风民俗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消除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陌生感,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悟,提升音乐素养。例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舞龙舞狮队伍在大街小巷穿梭,挨家挨户拜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并将锣鼓带入课堂,让学生敲一敲,亲身感受锣鼓的用法,体会民风民俗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元宵节为契机,向学生普及花灯文化,并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花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花灯的理解与兴趣,从而引出花灯音乐。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由花灯装饰的元宵节舞台效果,增强学生对花灯文化的了解,从多个层面实现文化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引导生活化探索,渗透立德树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艺术,其核心内容在于道德,这是音乐的价值所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情感、行为、道德、观念的发展而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道德意识的全面提升。对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不同单元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探索,实现立德树人。
  例如,在开展《我的家乡日喀则》等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主题,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民族服饰的资料,并让学生穿上少数民族服装,在课堂中载歌载舞,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做到“教学做合一”。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异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践行生活化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及:“音乐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课内、课外教学两部分。”可见,缺少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仅仅依靠每周为数不多的1~2节音乐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唤醒学生的音乐潜能。对此,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将课外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衔接,以此来弥补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
  此外,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开展歌咏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重塑信心。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各种节庆,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音乐活动,如旱龙舟大比拼、红歌会、个人演唱比赛等,通过活动来磨炼学生的意志。而开展红歌会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小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其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李碧.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10):96-97.
  [2]白彩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4(12):152-152.
  [3]伏军建,杨艳群,胡兵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1):19-19.
其他文献
摘 要: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地位得以提升,教学投入逐年加大,教与学的热情不断蔓延,教学前景大好。但因为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学习兴致不足,学科功利性较为明显等原因,阻碍了体育教学正常进度,亟待改善。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体育课程为例,探究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困境  初中体育学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年遭受冷遇,这一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所改善。但教学是一个过程,不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别为培养运动兴趣,激发学生运动的内在动力;善于创设情境,增进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参与度;能够持之以恒,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教学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与思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中学生拥有手机的现象己经很普遍。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利弊分析;态度;策略  一、中学生携带手机进校的利弊分析  中学校园里,中学生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携带手机有其便利的地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期刊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物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微课作为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使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落实。本文以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物理教学  当前,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几种形式是:一是翻转课堂形式;二是用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三是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复习。但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发挥微课效益最大的应用应放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用实验去揭示概念所提出的事物本质属性是学好物理的關键。物理微实验可看成是对物理实验原型的一种重新编排与设计,此类教学能够实现学习者对物理知识的快速吸收与理解,教学形式的改良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的信心。下面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及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引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不错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生物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地球上所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则主要介绍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的一些现状。  关键字:初中生物;探究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学是
期刊
摘 要:围绕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探索适合中职体育的教学途径:通过与专业实操相结合提高职业体能;通过专一化体育项目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培养中职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中职体育;职业体能;终身体育  从职业学校成立之日起,中职体育几乎是作为普高附属而存在,教学模式始终在普高体育的“严重影响”之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伴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而提出的,这一理念与当前时代的进步紧密相连。作为高中阶段的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从多方面出发推进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明确德育教育的方向与目标,融入创新型的德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与人生观念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就高中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在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频繁使用的一个词,相关教育家以及教师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在将来的社會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从高中化学学科出发,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论述,希望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必做实验之一,实验目的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过程如下: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塞上橡皮塞备用,准备一个双孔塞,其中一个孔插入事先吸满水的胶头滴管,另一个孔中插入一根带有橡皮管的直玻璃管,橡胶管上带有止水夹。实验开始的时候,将圆底烧瓶的橡皮塞拔下,换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此时,橡皮管处于被止水夹夹住的状态,将圆底烧瓶通过铁圈倒立,下端玻璃管口插入盛水的烧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