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未必“伤锦”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载,郑国子皮想让年轻干部尹何到地方任职。丞相子产反对,“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意思是“操刀”技术不过硬,最终会造成“伤锦”后果。由是,“操刀伤锦”成为年轻干部走上一线的“门槛”。
  那么,“操刀”就一定会“伤锦”吗?其实未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前线总指挥吕蒙为迷惑蜀将关羽,称病返回建业。谁接替吕蒙,成为舆论焦点。吕蒙向孙权推荐毫无“操刀”经验,三十六岁的陆逊为继任者。消息传到关羽帐下,认为东吴用人失误,必定为“操刀伤锦”埋单。然而,陆逊不但“操刀”,还成功“夺回荆州”,改“伤锦”为“制锦”。
  陆逊的成功,除了他自身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之外,领导慧眼识人,甘冒“操刀伤锦”风险,宽容失败,也是年轻干部得以施展才华的条件。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吕蒙不是主动向孙权推荐陆逊,而是在孙权有意使用陆逊的情况下,以“操刀伤锦”的理由提出质疑,结果,恐怕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东吴肯定就收不回荆州,孙权的事业也不会迅速达到巅峰,劉备也不会有后来“火烧连营”的惨败。
  事实证明,“操刀”未必“伤锦”。相反,脱颖而出的行业娇子,无一不是在反复“操刀”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厨师对火候的拿捏,医生临床经验积累,演员台上台下种种磨砺,若用“操刀伤锦”限制,哪来“一级厨师”?怎有“国医圣手”?关键是,用制度保障年轻干部的“操刀”实践,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消除门槛和托词,改“伤锦”为“制锦”,使“操刀”制度化、常态化。
其他文献
冯梦龙(1574———1646,明万历二年至清顺治三年),守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词奴、前周柱史等。明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是一位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通俗文学家和戏曲家,也是一个学道不拘、博览群书、放荡不羁的风流才子。在“澜翻廿一史”的同时,“修词逼元人,纪事穷纤委”“笑骂成文章,烨然散霞绮”。冯梦龙就是以这种行为博得美名,“早岁才华众所惊,一时名士
期刊
或有人质疑:怎么能把这么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放在一起写文章?答曰:喝咖啡者,补水也;而上厕所,排水矣!您能说喝咖啡与上厕所没有关系吗?它们分明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关系密切着呢!  不过,正常的喝咖啡与上厕所,是人的生命进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循环程序,没有谁在分别做这两件事时,会刻意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思考(或论说)一番。而我这篇短文则不然,所记述的,是2017年4月在欧洲旅行期间,为了上廁所,却不得
期刊
一位白发苍苍老人对我说:“您是作家,(岂敢,小作者而已)我一肚子话无处说,讲给您,求您写篇文章吧。”下面是他沉痛的倾诉,情真意切,略加修饰评论,以飨读者。  儿子,是我们错了!想当年,我和你妈真是望子成龙啊,北大荒教学水平低,千里迢迢送你回老家读书。爷爷奶奶家困难,你也受了苦。  读初中了你才回来,又把你送到当教师的叔叔家上学。  由于我当年因挨饿辍学,所以对你们学习抓得很紧,一心让你们圆我的大学
期刊
听说老屋即将拆迁,无限怀念与不舍涌上心头,老屋承载了我几十年的成长经历,珍藏着如歌岁月。学校放暑假了,我带着7岁的儿子以朝圣的心态去拜见老屋。老屋坐落在东山腰的八面通林业局的居民区。快到了,放眼望去,老屋依稀还是当年模样。先到的母亲站在老屋围墙外等我们,那熟悉的老屋的气场立即包围了我,那种感觉,就像儿时母亲怀抱着我。  老屋的围墙,还是那么顽强地矗立在那里,但已老态龙钟,一条不知从何时开始的裂缝沿
期刊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近千篇短篇小说,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现实的笔触,对俄国社会的丑陋,剖骨析髓,穷形尽相;针砭时弊,鞭挞腐败。很多作品在四千字、甚至两三千字左右,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笔调幽默,寓意深刻。  契诃夫小说批判的深刻性、题材的广泛性、文字的简洁性,具有杂文的味道,与杂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批判的深刻性。杂文的本
期刊
杂文在大多数阅读者的审美鉴赏中就是“匕首与投枪”,其实,这是对中国杂文的误读。中国杂文从文脉的传承上讲,其批判性都有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因———温良、舒缓、中庸之风。当然,杂文发展到现代,已经与古代的杂文有了质的不同,但文化母本的“DNA”它是永远携带着的。  作为作家,王晖写出的杂文,总是保留着自己纯正“文学人”的习惯与手法,所以,王晖每每出手,就不会把自己的杂文写成评论、写成时评,而是写成那种有
期刊
一大早起来就生出个想法,买两盆花放办公桌上。  于是,还不到单位,就提前一站下了公交车,径直朝英雄山脚下的花卉市场走去。  这个花卉市场的花很多,还卖字画老桌椅什么的,没事了,累了,心烦了,我就到这儿逛逛,看看那五颜六色的花朵,心情就会立马好很多。  这么想着,就到了花卉市场,可丧气得很———铁将军把门。不知什么时候,市场给关闭了。  怎么好端端的一个市场,说关门就关门了呢?无奈地摇着头叹着气,一
期刊
初春的午后,我坐在阳光明媚的阳台上翻看着微信朋友圈,瞬间一个小故事直击心底。  “松鼠先生鼓着腮帮子气呼呼穿过森林,在路上总是被误认为在挑衅而挨打。松鼠先生不说话只默默挨揍,直到他来到仓鼠小姐家,才小心地拿出腮帮子里藏着的松子。松鼠先生努力睁着被打肿的小眼睛,装酷道:‘喏,我带了你爱吃的零食。’”  超暖,是不是?  关于食物的小故事,似乎天然就带着股热乎劲儿。  我小时候物质资源还比较匮乏,过年
期刊
加缪说:凡墙都是门。这话让人深思,与我们古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异曲同工。如果我们,都能有把横亘在面前的墙视如门的智慧,则人生之路尽是通衢大道。  老作家马识途写过一副对联:“人无媚骨何嫌瘦,家有藏书不算穷;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上联与北朝李泌的“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则可以这样去想:谁见过一个愚蠢的傻瓜遭人嫉妒?谁见过一个潦倒之人遭到暗算?  明白了这一层,
期刊
记得儿子一次刚买的钢笔笔尖摔地上叉口了,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要是有修笔的就好了。“笔也能修?”儿子一脸愕然。相信像这样对过去许多老行当倍感陌生的人不在少数。过去很熟悉今天却完全看不到的老行当还有很多,比如箍桶匠、补缸补碗补锅匠、染匠、漆匠等等。  本书作者王向阳生于江南千年古镇———浙江浦江郑宅的一户木匠世家。过去木匠是个很吃香的手艺,一般人家打家具除了付报酬,还得上门客客气气地请师傅。手艺也不是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