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基质在复杂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导致睑球粘连、穹窿部结膜变短、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笔者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组织补片移植术治疗复杂性翼状胬肉,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31眼),年龄最大68岁,最小34岁,平均58.5岁。男性14例,女性17例;右眼16例,左眼15例。其中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者25例,复发伴睑球粘连者6例。复发者中单纯翼状胬肉范围较大已达瞳孔区者11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者15眼,0.4~0.5者11眼,0.6~0.9者5眼,≥1.0者0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者在手术后6个月再进行手术。本组术后随访观察6~12月,平均8.2月。
  1.2材料来源:采用北京清源伟业生物组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脱细胞异体真皮补片。该组织补片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将同种异体真皮基质通过脱细胞处理后,成为一种真皮替代品,设计有不同规格大小,采用无菌包装,可根据术中组织缺损情况修整拼接使用。补片较光滑面为基底膜面,另一面略粗糙。厚度为0.4~0.6mm。术前取出无菌ADM补片浸泡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清洗,在显微镜下将组织补片修薄至1/3~1/2厚(保留光滑面)待用。
  1.3 手术方法:表面麻醉下行胬肉浸润麻醉。沿角膜缘剪开颈部球结膜,分离胬肉体部与周围组织,剪除翼状胬肉头部及颈部约4~6mm直至正常组织,用剃须刀片将角膜和巩膜上的病变组织剥离干净,适度烧灼止血,使受植区为平整新鲜创面。修整好的组织补片剪成略大于创面的形状,且组织补片边缘整齐,将其粗糙面敷贴于创面上,结膜边缘盖过组织补片边缘0.5mm,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将移植片固定于浅层巩膜面上。术后加压包扎术眼2天,典必舒滴眼液每天4次,每晚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持续用药4周。
  
  2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6眼,0.4~0.5者8眼,0.6~0.9者9眼,≥1.0者6眼;>0.3者80.95%。植片情况:移植于眼表的ADM片在术后早期呈轻度水肿呈白色外观,均未见溃烂,周边与结膜对合良好。术后1周原结膜上皮逐渐移行至ADM片。术后2月植片被结膜完全覆盖。未见排斥反应或感染等并发症。6眼睑球粘连均得到完全改善,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未见翼状胬肉复发现象。
  
  3讨论
  3.1 翼状胬肉的病理基础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进而侵及角膜,引起上皮、前弹力层甚至基质层变性、混浊,导致美容缺陷,眼部刺激症状,甚至引起散光,影响视力。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复发与胬肉组织中大量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有关,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一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它们在胬肉组织中高表达直接刺激胬肉组织中多种细胞增生,如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1],其对胬肉的发生和复发产生重要的作用。翼状胬肉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冷凝、超声波以及激光等,但效果较差。更不适用于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者或单纯翼状胬肉范围较大已达瞳孔区者等复杂性翼状胬肉的治疗。因而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特别是复杂性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
  3.2 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很多,如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2]等。但是手术操作复杂以及较高的手术后复发率仍是这些手术方式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ADM组织补片移植术治疗复杂翼状胬肉,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80.95%,较术前的50.38%明显提高。未见移植的ADM片出现融解、排斥反应或感染等并发症。6眼睑球粘连均得到完全改善,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未见翼状胬肉复发现象。
  3.3 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基质是通过化学除垢剂脱去组织中的所有细胞、抗原、脂质、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保留具有完整外观形态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不溶性基质成分,主要包括胶原、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胺多糖。作为一种组织替代物,脱细胞组织基质不仅可以维持组织的正常构型,还可以为细胞再生提供支架,同时因为除去了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因而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关于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报道证实了这一点[3]。利用ADM治疗翼状胬肉,能为受体的结膜扩张并移行与其提供支架的上,形成光滑表面,达到操作简单以及尽量避免和减低手术后复发,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3.4 ADM具有以下优点:①易获得,且避免了从自体眼球通过移植获取结膜组织;②适合于任何形状和大小的结膜缺损;③易操作,易于按结膜缺损的形状精确修剪;比羊膜或结膜移植操作更为容易;④具有生物相容性、无抗原性,不会发生排斥反应。ADM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①厚度比羊膜或结膜大得多,可能会阻止上皮向ADM表面移行覆盖;②术后早期ADM植片得白色外观影响美容;③愈合时间长。
  
  [参考文献]
  [1]赵爱霞,司小华.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40-1241.
  [2]王长海.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55-1656.
  [3]刘德成,李援东,侯习武.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46-48.
  
  [收稿日期]2009-10-29 [修回日期]2010-02-09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为旋转轴,利用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交通支所在的臀大肌外缘肌为蒂,以旋转点至缺损区最近点为肌皮瓣蒂长度,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形成岛状肌皮瓣,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沿设计线切开皮肤找到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及臀大肌外缘,向远端解剖,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日益增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茵胆平肝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8名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予以茴三硫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茵胆平肝胶囊治疗,均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证候疗效及超声影像改变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口苦方面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口苦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P<0.05);治
毛大丁草.别名:大一支箭、小一支箭、兔耳风、白头翁。基原: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的全草。生长环境:向阳山坡、林边。云南分布:全省各地。
期刊
【摘要】贵州省是一个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省份,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相对独立的民族医药特色。贵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各少数民族在治疗这类疾病时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诊疗手段,其中苗族及土家族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文章从两个民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苗族;土家族;风湿病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
【摘要】目的:基于苗医肺架痛症系统下对各症状条目进行筛查,为建立肺架痛症系统化认识及标准化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查找苗医学文献,收集肺架痛症主要症状,建立备选条目池;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对贵州几家具有苗医药地域优势的医院进行两轮问卷调查,根据每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筛查肺架痛症主要症状条目池。结果:通过文献检索纳入条目0项,苗医资料查阅纳入条目38项,共38项肺架痛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针灸治疗,治疗组以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次后进行评定,观察其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外上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性顽固性面瘫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共48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共50例(针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TFGS、症候积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FG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