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生态化建设研究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化产业集群又是世界各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运作形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应是:在企业层面,推行面向环境的设计;在系统层面,集中研究集群内网络循环性、产业多样性、产业价值链等,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循环。研究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问题,旨在建设生态化的医药产业集群。
  关键词:低碳经济;医药产业;产业集群;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5-0041-05
  
  如今,大量企业集中于或集聚在一个产业和一个地方,形成所谓的“集群”现象,但是研究大多数集群不难发现,他们大都是传统工业的模式:从资源、产品、废品等单项模式发展;集群中的企业发散发展,相对关联性不强。这样的集群模式忽视了集群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直接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共生的关系,同时也忽视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循环等规律,致使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出现。至此在大量文献综述上不难发现,前人的大量研究大都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或者集中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产业集群的生态化改造,尤其是医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建设研究相对较少。
  一、低碳经济下的产业集群及生态化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相关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规划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地理集合体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模式,除了带来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作和配合成为可能,也使集群产生了很强的生命力,为此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聚集优势,逐渐成为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产业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慢慢显露出其自身模式的弊端,尤其是现在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产业集群的改变成为可能。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基础②。而基于低碳理念的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在原有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引入新的分工角色。在集群中完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克服集群内物质循环缺陷和生态缺位,打通集群参与者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渠道,建立企业间的合作共生机制,延长物质相互使用链条,优化整个集群内的循环经济网络结构,促使产业集群生态化升级和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
  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产业集群生态化主要强调的是产业集群内部能量循环体系的构建,由于现在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一些如医药产业集群、钢铁产业集群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集群,在遵循传统集群的循环模式下,周边环境问题凸显,致使产业集群生态化提到日程上来。但综合考虑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概念,其必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直接的循环体系,必须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生态化理论来组合,企业相互直接可以是产出与供给、废物与利用的关系;其二是产业集群与周围环境直接也需实现生态型循环,与当地环境协调发展,在保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产业集群生态化是指根据产业集群的框架结构,将不同产业、企业间关系加以协调组合,并使之与该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不断发掘集群内生资源,建立稳定良性物质循环、能源循环、信息循环等的发展过程,以实现该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发展。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中心层、支持层和延伸层。由于生态化产业集群系统是以企业为中心,特别是以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为中心,因此与传统模式相比,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循环性。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纽带,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指导下,集群主体之间最大化地实现“废物”循环再利用。(2)生态性。具体是指集群在尊重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属性和循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生态规律的价值链结构。尽可能地保持集群内、外部相对平衡,这也是产业集群生态化的一大特点。(3)区域性。传统的产业集群的区域性是指该集群立足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能。而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区域性是指能量、物质等来源尽可能在该区域内进行,而集群内部的其他企业或行业是获取的首要选择,这不但保证了获取的可能性,也使获取成本降为最低。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生态化概念可以表述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自身调整或人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群向类似生态群落的转变,并在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实现产业集群与自然环境、产业集群内企业种群及种群内企业个体之间的协同进化③。
  二、中国医药产业集群模式的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2005—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4%,利润总额年均递增33.8%。于明德表示,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实现了超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利润增长26%。这些数据的背后,显示出中国医药产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企业多、小、散、乱,产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高技术产品比重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未得到有效抑制,无序恶性竞争加剧;化学原料领域环保问题突出,治理措施不力,等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魏际刚副研究员表示,中国医药产业存在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增长模式的粗放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业内资深专家俞观文多次感叹:中国原料药出口是“产品出去了,污染留下了”。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医药产业集群必然要进行生态化改造。
  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集群包括集聚在医药制造的核心关键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如化工企业、药材种植户等;医药销售企业,如医药批发、零售的药店、医院等;医药研究机构、大学等服务机构以及人力资源提供单位等;医药物流企业,如原材料配送和医药产成品配送等;医药行业协会主要是规范该行业的经营行为的一个服务单位。他们共同构成了医药产业集群,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主导集群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极容易形成“柠檬市场”
  分析各医药产业集群,不难看出产品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同业价格竞争激烈,以石家庄医药产业集群为例,青霉素、维生素等化学原料药为主要产品结构,而以这些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在中国就有5~6个之多。这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致使产业集群内部竞争加剧,“柠檬市场”形成,降低产业集群中的竞争力。另外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处于非常被动的市场地位,经常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企业是集群的组成单位,企业的竞争力低下,直接导致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低下,而企业竞争力低下的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低下,而产品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单一,如河北华药集团,在现有产品结构调整中,华药集团坚持稳定大局,力做增量,依托华药基础坚实的原料药业务,加快制剂业务的调整发展。而以原料药为主要业务、加快制剂业务发展的企业在石家庄医药产业集群中占大多数,这样的产品结构造成集群内部竞争,内耗产生,致使集群竞争力下降。
  (二)集群内部未能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内企业在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及相关服务的产业链层次的联系,同时中国现存的大多数医药产业集群,甚至其他产业集群大都按照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式组合而成,而这样的产业集群模式忽视了集群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的这一事实现状,也就是说,现在的产业集群大都忽视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原理,更多的是在经济相关性上进行了集群和组合。一些医药产业集群对其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没有进一步利用和处理,除了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以外,也没能遵循低碳经济的原理。这种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缺少对其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进行处理的环节,以此来进行物质、能量的循环。
  (三)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亟需加强
  2008年在国家及各省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及推动下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有了新的起色。这一措施将会加快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但对于医药产业集群企业来说,仍然需要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比如融资渠道不畅,一些在建、拟建项目因为土地要素控制严格而迟迟得不到落实,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低下,亟需指导和帮助等,仍需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瓶颈问题。
  (四)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医药产业是一个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在中国医药产业集群中有些医药产业集群所在的地域环境污染严重,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由于医药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密度很大,客观上面临的环境压力较重。而且由于集群内部依靠单个企业,没有能力单独建立污水净化设备,地方政府也缺乏这方面的财力安排,造成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低碳经济下的医药产业集群生态化建设模式分析
  低碳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由于产业集群内行为主体众多,有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附属产业等。而主导产业代表着生产制造专业方向、反映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经济实力和水平的产业,因此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实质就是这些行为主体内部以及相互间基于生态考虑的协作方式,主要通过主导产业内部生态化以及各行为主体间生态辐射网络的形成得以实现。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主导企业的选择、产业集群系统集成(通过物质、水系统、能量以及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及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产业链的构建,具体包括:
  (一)主导企业的选择
  企业是生态产业集群最基础的单元,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微观载体,直接关系到企业之间物质和能量能否进行,因此对企业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生态工业区的成败。在进行企业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规模,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其次要考虑企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选择能够进行物质循环的企业,力求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多样化,利用企业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差异,建立企业之间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交换,实现物质循环。
  医药产业集群生态化建设中企业的选择应根据各地域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来决定。例如河北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可以考虑以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等企业来选择。医药企业的主要废弃物是废水,所以污水处理厂必须进入产业集群;而医药产业的动力来源于能源型企业,为此能源型企业也应进入这个产业集群。医药产业产生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供给能源型企业来使用,如洗煤发电等,而能源型企业生产的能源动力将支持医药企业生产使用。同时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污水达到一定标准后,也可以提供给周边药材种植户灌溉药材,而药材种植户种植的药材又可以提供给医药生产企业作为医药生产的原材料。
  (二)产业集群系统的组成
  建立一个生态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实现系统内各个过程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充分利用和交换,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的研究非常重要。除了这三个方面以外,系统集成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水系统集成的研究,由于医药产业集群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因此水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建设医药产业集群生态化中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节约能源、减少三废。在产业集群的适当位置,建设大型污水治理厂进行二级污水处理。关于医药产业集群废渣的治理,将有一个化肥厂来回收利用,即用医药产业的废渣作为制造化肥的原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有:(1)治理效果好。即使以后国家排放标准再提高也不用担心又得投入巨资进行改造。(2)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集中治理便于管理,而且节约大量资金,建设费和运行费较分散治理要低得多。(3)治理达标的污水,可以直接输送给煤、电力等能源型企业来使用,比如洗煤等工序对水的质地要求不高。另外处理过的废水中仍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可用于药材种植的灌溉。
  (三)集群内部企业间产业链的构造
  在建立生态产业集群以及构建生态产业链网络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构筑企业共生体、构筑生态链,提高生态产业集群以及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生态产业集群的稳定性,是生态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实现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产业生态链是指在生态集群内,人们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产业经济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为纽带,各成员之间通过物质传递、供应、副产品交换,将不同产业链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衔接关系的链状资源利用关系,实现资源在工业区内的循环流动。
  医药产业集群的构建中,物质流、信息流和能源流都将在以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设计,医药企业的能源来自于集群内部的能源企业,而医药企业又会把其产生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供给能源企业使用,这个链状环节体现了循环性、低碳性(如图1所示)。
  四、结论
  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应是在企业层面,推行面向环境的设计;在系统层面,集中研究集群内部,通过对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分析,研究产业的上下游关系、网络循环性、产业多样性、产业价值链、产业关联度等,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循环,其特征是产业的循环性、群落多样性和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性,并在一定区域层面通过区际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互动性依存,形成类似生态圈的产业循环系统。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模式以再循环和再利用为特征,实现了物质减量化,其本质是在环境规制和市场规制的引导下,主导产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与相关产业建立的生态合作关系。集群内资源内生化,以充分利用集群内部资源(可以是其他企业的废弃物)为主,达到零废弃物产生或者少量废弃物产生的目的,充分实现生态化集群模式。
  
  注释:
  ①Porter .Michael. 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15-34.
  ②谢禄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期。
  ③金贤锋,董锁成,李雪,等:《广义协同进化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易成栋,罗志军.中国生态工业园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
  [3]成娟,张克让.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
  [4]陈永红,何鹏.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J].经济论坛,2006,(14).
  [5]朱玉林,何冰妮,李佳.我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4).
  [6」陈雪梅,冯云.产业集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生态经济,2005,(8).
  [7]袁增伟.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
  [8]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J].林业经济,2007,(5).
  [9]Jean-Marc Callois. The two sides of proximity in industrial clusters:the trade-off between pocess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J]. journel of urbal economics ,2006,(11).
  [10]Porter,Michael.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Local Clusters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
  [11]Kennedy L. Cooperating for Survival: Tannery Pollution and Joint Action in the Palar Valley (India)[J].World Development,1999,(27).
  [12]Wallner H.P.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Networking,Complexity and Eco-clus- ter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9,(7).
  责任编辑:孙 飞
  责任校对:关 华
  
  Study 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Low Carbon Economy
  Wang Junling1, Zhao Ruifen2, Qin Yanlei3, Li Hui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Economy Institutue, Shijiazhuang Economics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3. Hebei Service Centre for Humam Talent Exchange,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the eco-industrial cluster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low carbon economy around the world and is the best operation mode of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ow carbon economy,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cluster construction includes carrying out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the enterprise level; in system level,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irculating, industrial diversity, and industrial value chain, creating the network cycles between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aims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ecological
其他文献
摘要:空间集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计算29类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并且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间同一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西部更趋向于集中而东部地区则相对均衡。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业集聚程度;交通运输会从整体上影响产业集聚;人口流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的空间集聚;地方保护、FDI对产业的空间集
期刊
摘要:基于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根据我国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力高于后者,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力较弱。因此,中国应积极采取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竭力控制通货膨胀以及逐步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等措施。  关键词:实
期刊
摘要:特色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特色农业产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不仅需要为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资金需求者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还需要与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参与者之间在信息、技术、保险等各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面结合,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促进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恰好构成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权利。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使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变得具体和更具操作性。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诉讼应注意程序设计的科学性、程序选择的效率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和相关制度的衔接性等原则。具体而言,应建立分離合一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诉讼程序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诉讼
期刊
公共卫生支出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近两年的事情。特别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暴露了中国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领域存在严重“缺位”。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中明确规定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政府实现了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回归。那么,在市场经济转轨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履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责并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需要研究者厘
期刊
摘要:信息不对称理论下,商业道德缺乏的表现形式有: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和道德风险等。当前我国的商业道德缺失已超越通常所理解的道德范畴,须以制度约束力加以矫正。这就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协调,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商业道德缺失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商业道德;商业欺诈;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3-0051
期刊
马彦丽教授的专著《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一部新成果。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和生效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跨越式增长阶段。但与此同时,合作社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规模小、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制度安排也表现出充分的生态多样性,特别是部分合作社股份化色彩浓厚,通常被少数大股东(通常
期刊
摘要: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权力流散理论,导致美国联邦政府控制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融资的行动能力被削弱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从政治权威流散至市场权威、从政府流散至国会等权力机构以及国际范围的权力流散和权力重新配置。美国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虽然在最后时刻被暂时化解,但美国债务问题仍将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化解美国主权债务风险,需要美国的政治权威、市场权威以及国际社会的长期不懈努力。  关键词:美
期刊
摘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最早渊源于英美法国家,实践中有其严格适用条件。中国新《公司法》第20条引入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在民商事和公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却没有相对具体的司法解释。特别是挂靠经营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能否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如何适用,以平衡各方利益冲突,体现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案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民商事和公司法理论和实践都应面对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决定了统购统销是中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寻找保证工业化资本积累的组织制度供给,成为建国后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题,也是其不断加速前进的巨大驱动力。集体化组织形式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加速演进,使得工业化资本积累最终获得有力的组织制度供给而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思想大众化;资本积累;农业集体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F061.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