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加总会计盈余与市场总回报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厘清加总会计盈余、市场总回报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联动关系,有利于加深对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机制传导的理解,这在危机事件期间尤为重要.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加总盈余与市场总回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总盈余与市场总回报显著负相关,意味着上市公司加总盈余提升时股票市场总体反应为负,出现股票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进一步分析发现,加总盈余中包含的货币政策信息能够较好地解释这种"背离",且加总盈余中包含的货币政策信息越多,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越强.结论表明,加总会计盈余指标有助于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向和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防控金融风险.
其他文献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大草原上的狮子开始奔跑,为了觅食;羚羊也开始奔跑,为了不成为猎物.奔跑,是生命的常态.rn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在北京、张家口双城拉开帷幕,崇礼的冰雪世界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以及春节期间这一场冰雪运动的盛典.
蒲鲁东对造成资本主义种种罪恶的所有权进行了批判,这在当时不无意义.但是马克思敏锐地洞察到,蒲鲁东的所有权批判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其永恒正义的观念实质上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抽象平等的观念和脱离了现实经济运动的所谓永恒正义观念始终在概念里兜圈子,以概念批判代替事实批判,是一种脱离事实批判的、抽象的应然性道德诉求.由于其脱离现实经济运动,因而无法说明工人异化和受剥削的根源,也无法对现实的工人运动起到任何指导性作用,最终必然沦为空想.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据,考察马克思对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回应人类发展方向的新理念,在哲学思维、价值观念、民本思想以及根本目的等方面呈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此外,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机遇,为解决文明冲突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路径,为人类文明共生共荣提供了发展舞台,体现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弘扬.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来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设想,其背后更是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如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国内循环主要体现了马克思的资本周转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国际循环蕴含了《资本论》中展现的空间生产理论和世界市场理论;双循环理论则展现了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双循环运行机制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命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实践创新将开
青年马克思对货币认识的演变是理解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将货币视作支配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原则的表现,认为货币是人的异己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同样将货币视作人异化的类本质和外化的能力.在《穆勒摘要》中,马克思发现了货币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关联,从而在对货币的理解上取得了重要推进.此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探讨了货币与资产阶级社会本质特征的关系问题.青年马克思通过对货币的认识,初步实现了货币拜物教批判,接受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全球现代性是这个时代最为本质的特征,其在显示巨大威力的同时,也因全球金融危机、政治动荡、文明冲突、生态瓶颈等等,愈发使我们感受到发展的矛盾与界限.面对全球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方案带来的人类命运分化,思想家们持三种不同态度对其加以审思,即全球现代性的"自我修复论""外在断裂论"与"内在扬弃论"."自我修复论"与"外在断裂论"将全球现代性当作封闭的僵化体加以对待,认为其或是到达极致,或是走向尽头.马克思的"内在扬弃论"则看到全球现代性的自我超越潜能,提出扬弃全球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方案,走向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目标的
人才培养是高校存在之本,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和"根本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再度引发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反思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批判性思维缺失、学科知识单一、阅读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刻影响着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应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师等多角度强化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加强多学科知识传授、重视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以期解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短板和软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宏观层面,窄化为大学评价,矮化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与基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性评价渐行渐远.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回归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坚持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克服高等教育评价目的异化;需要将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驱动高等教育评价转向和改革.
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内,显示出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基于2021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2021年三、四季度以及2022年四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更新.结果 表明: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计为8.50%,较春季预测下调0.10个百分点;2022年,GDP预计增长5.51%.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21年PPI预计将上涨7.01%,涨幅较春季预测大幅上调5.2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大幅
在国家治理中,城市作为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空间场域,在完善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城市治理应当立足于城镇化空间布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治理目标.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治理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循城市群样态的聚合发展模式以及以城市规划为首要规制手段的实践逻辑.在新发展理念下审视城市治理现状和城镇化过程,仍然存在人与自然空间、人与社会空间正义问题.面向新征程,城市治理应当通过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城市更新与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