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激光扫描仪的重离子治疗补偿器几何精度验证

来源 :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手持式3D激光扫描仪对重离子均匀扫描治疗中所使用的补偿器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重建数据进行补偿器加工精度验证。[方法]利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将三维重建数据(重建值)与厂家补偿器数据(计划值)进行对齐、3D分析比较,利用3D对比报告,检验补偿器加工精度。将加工精度符合要求的补偿器进行重离子计划绝对剂量验证,采用gamma分析。[结果]在补偿器3D几何偏差在±0.5 mm内的通过率必须≥95%,及补偿器比对偏差在±0.5 mm内重离子计划绝对剂量的通过率必须≥90%的条件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糖苷酶代谢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多效价糖苷酶抑制剂研究为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策略.如何构筑多效价糖苷酶抑制剂是多效价糖苷酶抑制剂研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合成了苝单酰亚胺-野尻霉素分子PMI-DNJ,经自组装构筑了多效价糖苷酶抑制剂,其对α-甘露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1.41μM,与米格列醇和单体相比分别提高24倍和65倍,具有多价效应. PMI-DNJ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
期刊
作物育性调控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作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三系杂交育种应用,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建立及两系杂交育种应用,作物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及作物杂种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对远缘杂交育种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作物育性调控研究和分子设计杂交育种面临的瓶颈与对策,并展望了作物
期刊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硫醇-色烯点击反应的荧光探针CHMPC-Ac,用于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的识别检测.这些生物硫醇因巯基的强亲核性而与探针的不饱和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导致色烯分子开环等分子内级联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香豆素衍生物,分别使荧光强度增强107、69和66倍. CHMPC-Ac具有灵敏度高(Cys:15 nM; Hcy:26 nM; GSH:
期刊
杂种优势是指F1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双亲的现象.该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也被较多地应用于作物育种.尽管杂种优势的提出和应用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其具体的分子机理仍不够清晰.为解释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目前存在三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说,即显性互补假说、超显性假说以及上位效应.此外,杂种优势位点的鉴定以及杂种优势相关基因和表观调控的研究为阐明其分子机理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线索.随着各种组学、基
期刊
优质作物的产业化有助于破解居民健康膳食的经济不可负担性难题,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创造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品质性状是受环境影响的、多基因参与的复杂农艺性状,其基础是代谢.作物利用光合产物经过协同有序的初生或次生代谢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能量和多样化的营养物质.目前,已克隆一些营养、食味等品质性状的主效基因,在维生素和花青素等特殊功能物质代谢途径的解析和优质作物设计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人们对品质性状
期刊
胆固醇代谢平衡对细胞和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细胞摄取胆固醇的方式之一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内吞; LDLR功能缺陷可导致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LDLR蛋白稳定性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诱导型降解子(inducible degrader of the LDLR,
期刊
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盐碱以及极端温度等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要应对和适应的不利环境因素.随着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大量参与非生物胁迫适应性应答的主效基因及优良单倍体型被发现和揭示,它们发挥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一步被阐明.在此基础上,由它们所组成的适应非生物胁迫环境的多层级复杂分子网络也逐渐清晰.目前,我国在多个重要农作物响应干旱、盐碱和温度胁迫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本文拟就此方面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席卷全球,已成为一个深刻改变人类世界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SARS-CoV-2基因组长度约为3万个碱基,编码16个非结构蛋白和4个结构蛋白. SARS-CoV-2的刺突(spike, S)蛋白S1亚基中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b
期刊
作物驯化是将野生植物驯化繁殖为栽培作物,本质是通过人工选择有目的地保留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信息.驯化在人类农耕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其中多倍化是作物驯化和改良的重要方向.相较于二倍体祖先物种而言,多倍体作物往往具有明显的表型优势,生物量与经济产量会相对较高,具有更强的抗性和更广的环境适应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棉花
期刊
伴随着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面积锐减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世界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各种挑战,选择生物量大、抗逆能力强、营养高效的野生多倍体水稻进行从头驯化,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且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作物是人类应对日益严峻挑战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多倍体作物的优势以及稻属资源的多样性,并从种质筛选、技术突破、可行性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多倍体水稻从头驯化的育种策略,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