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名学写景技巧

来源 :小天使·语数英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u0709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的海洋中,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写景的妙句
  佳作,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细品古
  诗,我们可以从中学会用文字描述如画的风景,传达美丽的心情。
  
  一、颜色搭配
  
  先看这些让人爽心悦目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白、青相互映衬,活灵活现地写出景色之灵动优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相映,在朝阳下是怎样美得让人倾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叶扶持下的红色荷花,娇艳欲滴,欲语还休。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描写景物时,如果能够把景物的色彩进行搭配,让各种颜色互相映衬,就能把心中的美景悉数勾勒出来,让人在文字传递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既有读诗文的顿挫节奏,也有贽美图的愉悦,诗画融合,可令人叹羡。
  
  二、虚实结合
  
  运用想象等手法,虚实映衬,把难写之景写活。类似国画中的“留白”之技,或者书法中的“枯笔”之法。虚实有法,别有洞天。
  看两个送别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已去,只剩下眼前的景物,简淡的笔调把送别的离愁写得活灵活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感就从眼前的景物中明晰了。这种技巧
  较之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要高得多。
  
  三、运用修辞
  
  写景时,修辞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可以说,正是有修辞,语言的魅力才真正地发挥到了极限。景物描写中要出彩,借用修辞就能用有限之字绘无限之景,给读者一个张力的空间。试看以下修辞。
  拟人“云破月来花弄影”,“烟笼寒水月笼沙”。把风景写得动起来,拟人不失为妙法。不论是云、月、烟、水、沙滩、山水,一旦著上人之色彩,赋之以人的动作,立即鲜活起来。
  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喻与夸张常常连用,能将难写的景物写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如在人眼前的界限,看雪花之大如席,看雪花缤纷如春日梨花绽放,看气势万钧的瀑布自空中垂落。
  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宇不仅道出红杏的多,也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春色。“闹”字有色,也似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在使用修辞描绘景物的过程中,各种修辞手法常常融合在一起。这比使用单纯的某种修辞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更丰富,因而领会得更深刻、真切,更有魅力。
  
  四、动静相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里即通过蝉和鸟的鸣叫,通过写明月的照耀和清泉的流淌,衬托树林和山谷的清幽,夜的静谧无声,这种效果是直接描写难以达到的。
  
  五、情景交融
  
  “昔我住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与景往往交融在一起,情失去了景便没了依靠,景中无情亦无可回味,情景交融,水到渠成如天然,心就悄悄跟着景转了,景趣盎然,情趣盎然,人在画中游。
  写景能力可见作者笔力高下,而走进诗词的王国,信手拈来,全是古人随意挥洒的技艺,本文试对这种技艺作个总结,但愿同学们有所鉴,有所得。
其他文献
一、1①已竣;以峻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C3、(1)奥地利茨威格 (2)《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3)《山海经》《列子》4、C5. 没有统一答案。参考: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内容要求:前句为面临的反面的不良的处境或表现,后句应从正面提出应对策略;句式要求:应与例句一致。 6、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黄梅时节家
期刊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月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祷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选自《史记》。②淮阴屠:准阴,古地名,今江苏淮阴市东南。屠,屠宰市场。③少年:指青年。④信:韩信。以后成为刘邦的得力将领,为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作出重大贡献。⑤若:你。⑥中情怯:内心害怕。⑦众:当众。⑧能死:舍得死。⑨口:同“胯
期刊
现代人交往很少用书信,但在电话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书信是人们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那些别具一格的奇特书信,往往蕴藏着写信人的智慧和情趣,读之妙趣横生,令人拍手叫绝。    圈儿信    南宋诗人朱淑真嫁了一个商人。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朱淑真一个人在家,饱受寂寞和相思之苦,便修书一封,给丈夫寄去。她的丈夫拆开以后,只见信上画满了圈圈,并无文字。丈夫不解其意,遂写信去问。朱淑真便又写了一封信加以
期刊
“图穷匕见”又名“图穷匕首见”,源于《战国策·燕策三》语:“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  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
期刊
新课标实施以来,新情景问题成为一种新的题型出现,此类问题较好地结合了社会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具有较好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给抽象、枯燥的数学套上多彩的外衣,让它更贴近生活.它反映出了数学教学的新走向:就是数学要生活化,数学要应用化,学习要主动化.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贴身的生活实际问题.下面就此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一、1、D;   2、A,解析:因为t为正数,所以不论a为什么数,a+t总大于a;  3、A,解析:实心圆点表示包含起点,沿数轴的正方向画表示大于;  思;  6、A,解析:由x+1>0,得x>-1;由a-x>0,得x-1与xa,即a-1与x  7、B,解析:根据题意,先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再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加以变形.此以30x+20y>25x+25y,即5x>5y,x>y
期刊
太宗阅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脏之系,咸成附于背,乃怆然曰:“令《律》杖、笞。奈何令髀背分受?”乃诏不得笞背。  (节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阅:阅读。②医方:医书。③《明堂图》:医书中的人体穴位图。④咸:都。⑤乃:于是。⑥奈何:为什么。⑦诏:下诏,命令。  [参考译文]唐太宗阅读医书,从人体的穴位图上,他发现跟五脏有关的穴位大都在人的脊背上,不禁心情沉重地说:“现在的律令,为什么惩罚罪犯
期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每个“○”、“□”、“△”这样的物体,按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 B.○△□ C.□○△ D.△□○   2.如果t>0,那么a+t与a的大小关系是( )  Aa+t>a B.a+t<a C.a+t≥a D.不能确定  3.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
期刊
我虽然只是沧海中的一粒沙,但我是天下无双的。  我只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有我的个性,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
期刊
走近作家    张悉妮,女,199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90后“阳光文学”掌门人。她3  岁时被确诊为双耳极重度耳聋,是药物性的永久性失聪,靠妈妈摆舌头学会说话。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会了认字读书,用写作敲开了生活之门,9岁开始发表作品,14岁出版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15岁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她曾经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文化新人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