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企业要想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国文化;企业文化
  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众多机遇。中国市场经济随着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企业管理,势必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管理与文化关系
  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高层进行的所有内外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划、设计、生产、服务等经营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事管理、企业目标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都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但企业管理归根结底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企业管理称为企业文化建设。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和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国家之间的企业管理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企业管理也只有遵循这种地方特色,才能有长久的发展。而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强烈进入中国,使西方的企业管理文化占据所有企业文化的主导地位,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就呈现出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企业管理模式。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为宣扬人权和制度,把所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放在相同的位置上;通过合理的制度约束规范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达到企业人员管理的目的。日本企业宣扬等级分明的企业员工制度,按照员工工作贡献程度,给予相应报酬的分配。因此,不同的国家体制和文化,就有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企业管理文化因素
  1.企业管理文化因素必要性
  企业管理文化因素为中国企业发展立身之本,只有牢牢抓紧传统文化,中国企业才能保持其特色和独有性。中国企业发展地点在中国,他们的资金、员工、客户、市场和原材料都取于中国,用于中国,因此如何使企业本土化特色化,成为中国企业发展面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如今的中国企业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验,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大面积的改革,甚至完全使用国外的管理模式指导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取得较差的效果。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研究国情,研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日常需求,在本土化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的管理经验,才能长久快速发展。外资企业也一样,很多大型的外资企业在入驻中国以后,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本土化,研究国内顾客的消费心理,推出很多大受欢迎的产品。
  企业管理文化因素不进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区广泛展开,而且在内陆各地都已成为一种趋势。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蔓延到中国中小企业身上,很多不出国门的中小企业也受到多方面企业发展的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压力。企业管理改革首先要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做起,中国经济学家王绍播先生提出:“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努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首先要找出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有帮助的部分,认真分析研读,将这些传统文化应用于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内圣外王’思想,内圣外王指的是企业对内要努力修炼自身,不断完善自身实力和产品品质等,对外要强化宣传营销,提高自身品牌价值,从而占据国际企业同行的话语权,占据全球企业的领导地位。”这种思想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思想精髓,内圣外王思想的养成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也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还需要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文化因素的传播。如今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成熟,为当前世界主要经济模式,市场经济的繁荣需要企业的支持,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注入更加鲜活的动力。企业为员工和企业领导工作与生活的场所,因此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中国本土企业要想有别于国外企业,必然要在企业中加入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砝码。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不仅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宣传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整体商业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全面崛起。
  2.企业管理文化因素可行性
  中国文化具有5000年灿烂悠久的历史,而中国文化中心即为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一个“仁”字,也就是统治者通过施仁政来获得人们的拥护和赞扬。“仁”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这用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同样恰当。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超越任何宗教和阶级的,把人放在发展和富强的首位,人的存在是发展的根本,人为所有发展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在适当的发展环境中,最大化地谋求企业利益,这与儒家的人本思想非常契合。人本思想只提倡合理、长久、稳定的发展,不加入任何宗教信仰因素,人本思想深入人心为企业发展趋势,为企业长久而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重视道德伦理的精神特质,能够完美地用于企业管理文化元素中。中国文化强调通过主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通过自我完善来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国文化不是通过宗教,而是从道德和艺术入手进行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的培养,从而使人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广阔的襟怀。企业管理发展初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以约束企业人员,但大型具有较长历史的企业发展,靠的是企业文化的自觉渗透力,企业管理和文化已经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制度在这时候已成为一种摆设,起到警示的作用。
  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元素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传授的是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共荣共生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企业发展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国家和谐统一发展的根本保障。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使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西方征服自然的思想有很多的对立面,天人合一讲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和环境为代价;西方讲求使用工具的重要性,他们发明大量机械工具来提高生产力,减轻人本身的负担,却在无形中对自然产生极大破坏。各种资源开采和废料排放,使自然资源被挖掘一空,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这和天人合一思想背道而驰,中国企业要想长久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吸收天人合一的思想养料,达到万物共荣共生的状态。国家如今提倡全面发展可持续,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
  三、企业管理文化因素问题及改革
  1.企业管理文化落后
  企业管理文化因素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企业管理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全面无保留地死板硬套的吸收;而要有所选择,有所继承和改革,使传统文化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传统文化也需要进行合理“包装”,合理“包装”指的是我们要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部分,同时摒弃那些消极无用悲观厌世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找出与企业发展有关联的方面,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即为优秀的指导企业发展的文化元素。仁在上面我们已经讲过,后面的几个能够指导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要符合人情和事物发展规律,即为“礼”;其次,无论企业和员工都要诚信签订合同,履行自身的义务,即为“信”。
  2.企业管理文化改革
  企业自身发展,除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企业本身的改革努力,特别是企业管理文化因素的改革。中国企业迅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更使大量国外人员进入中国,外籍人员的进入使中国企业管理文化迫切需要改革。企业改革不仅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管理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跟随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企业管理文化因素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需要妥善的删改,不能完全舍弃,更多是要借鉴和改革。借鉴和改革主要指的是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语言平实,看似作用不大,实际对企业管理的长久发展有巨大的益处。比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原则,是群众在长久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值得相关企业长期借鉴。两参指的是干部和工人互换位置,体会对方岗位的艰辛之处。管理层尝试生产,员工尝试企业管理;一改指的是企业管理中的不当之处需要及时改进;三结合指的是企业中各个组成人员密切配合,携手完成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四、结语
  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企业管理中引入传统文化因素,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中国本土企业。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能促进企业的特色化、鲜明化。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已走进中职生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中职生把它当成一种“时髦”,像学生要有笔、本一样的“学生必备工具”。这一现状的形成是时代进步因素、家庭管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职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也有弊,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引导中职生健康、正确地从有益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使用手机,才是硬道
期刊
摘要:公开审判的“公开”具有形式和实质两种含义,其应着眼于实质意义的公开,即定位于对当事人的公开。而我国现实中的做法恰恰忽视了实质性的公开而过于关注形式上的公开,以至于实践中问题重重。改变法院职权主义做法和向社会公开的价值定位,除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外,赋予当事人公开审判的选择权,并实现当事人对诉讼环节和诉讼资料的知情权,辅之以向社会的公开,以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关键词:民事公开审判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生违纪现象也多,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方式;新课堂教育  现在,中职学校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都在积极地进行,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内涵和现状,并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期为后期研究者和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个性化;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1.什么是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显示学生个体遵循个人的性格特征和需求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性格
期刊
摘要: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周末视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国务院发布新医改文件,在国家政策层面旗帜鲜明地支持采购国产医疗设备,在鼓励国产医疗设备器械发展的政策支持的同时,医疗器械的监管也迎来了非常规的巨变,表明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医疗器械企业要在新的政策形势下开展产业升级,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化;加快进口高端产品国产化;改进实用新型诊断、治疗器械;整合企业规模、加
期刊
摘要:敦煌魏晋墓中的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展现了魏晋时期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魏晋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在立足于魏晋画像砖墓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来分析敦煌魏晋墓画像砖中持械人物的特点。  关键词:敦煌;魏晋画像砖;持械人物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後逐渐衰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是,民族汽车工业依然问题重重,本文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论述的基础上,利用SCP模型,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汽车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企业绩效  一、民族汽车工业现状  追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可以
期刊
摘要:唐代的桂州是岭南地区的重镇,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古人“不骛远”的旅游偏好及桂州城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其城郊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唐代为桂州城建城之始。因此,唐代桂州城的营建对城郊旅游开发产生影响,一方面,唐代桂州城沿西、南、北三向的扩建促使西、南、北郊的旅游景点得到初步开发;另一方面,唐代桂州城始终沿漓江西岸的扩建原则使漓江东岸原有的旅游胜地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唐代;桂州城;
期刊
摘要: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见证了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衰。本文在立足于麦积山石窟壁画造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花鸟画和麦积山石窟壁画的联系和区别,来探讨其独特的绘画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壁画;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研究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现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各窟194个,泥塑像、石刻像7
期刊
摘要:《蜀素贴》是米芾的平生合作,风格面貌与其他作品不同,而且有较大差异,受到历来书家的重视。米芾写《蜀素贴》时,得意、得友、得时,得器,得欲,真是做到了“五合”具备。因此,其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米芾;蜀素贴;赏析  一、产生背景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等。祖籍山西太原,后来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江苏镇江。曾做过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有“米南宫”之称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