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重彩画是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发展与演变下的一种新画种,是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重彩画已经冲破中国传统重彩画原有内涵的限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代,新的材料、技术和观念使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老一辈画家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全新的绘画思想及绘画风格的尝试和研究,使中国现代重彩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审美上它既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又颇具东方的审美味道与神韵,同时它又汲取了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经验,成为中西结合、借古开今的一道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现代重彩画 形式 元素
一、现代重彩画线条的艺术
线条是现代重彩画表层视觉形式的基本要素,人们对线条的关注与研究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对线的要求十分严格,通常把线描作为绘画创作的基础,国画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线条的艺术史。线描即单纯的依靠线条的变化,如粗细、长短、软硬、疏密等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特征,并根据线条来抒发作者对物象的感悟。可以说,线描是凝聚了画者目光所视、心灵感悟与思想神情等的思想产物。同时线的艺术在中国的书法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一种可以完全独立的艺术语言。线在万事万物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阐述道,素描肖像远比用颜色的绘画更令人喜爱。线条是视觉艺术中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物体的可视轮廓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现代艺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在现代重彩画中,线被我们的艺术家们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力,怀着对人类、自然的爱与生命的活力。
二、现代重彩画构图的意象
构图,又称布局,是指在特定的画面空间中有意识的安排形象的位置、大小、主次、对比与呼应之间的关系,传统重彩画对物象的表现以意象写生为主,从而导致了以意象为表达的一种散点透视。现代重彩画在继承传统重彩意象散点透视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绘画的构成原理与方法。现代构成是视觉艺术的造型方法和构图形式,是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与排列,激起我们视觉上的审美快感和情感冲突,是一种纯粹的视觉传达方式。
我们在创作一张优秀的现代重彩绘画作品时,对它的构图也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如构图应该注意主次、虚实、空间、疏密、调和等关系。主次是指画面中的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强调的是什么,主与次要有区别;虚实通常是指画面的构图与地之间的关系,实景造型与用来起衬托虚的背景之间的互补关系;空间是画面的前后层次,这里的空间也不是真实的空间,而是一种虚拟的三维或者矛盾的空间,主要是制造层次增强视觉上的感染力;疏密是指画面中的松与紧的安排组织关系;调和是指一种或多种元素在画面中的的作用,用以调和矛盾对比节奏关系,如借助黑、白、灰、金、银等色线勾勒画面色块,可以使色彩的强烈对比起到协调效果,这种手法常用于木版年画与刺绣中,主次虚实或色彩肌理等手法,制造出各种效果以提高画面的视觉张力与韵律变化。现代重彩画的平面构图把形象造型平整的表现在画面上,运用散点透视法将其平面展开,相互合理的排列,以求气脉贯通与形象的生动完整性。构图中图也可以衬托地,如国画中的“记白当黑、虚实相生”的道理,背景与画面的留白在构图上同样受到相当的重视,马蒂斯说过“画面上没有可有可无的东西,凡是不起积极作用的,必然是消极作用。”
三、现代重彩画色彩的表现
色彩在传统重彩绘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壁画、青绿山水画、民间绘画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大千世界,色彩缤纷,我们如何选用适合的色彩来表现我们独特的感受与审美情趣,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作用于我们视觉感官上并让我们感受到色彩。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很多丰富的联想,对我们在视觉以及触觉上等产生强烈的思想情感。色彩还可以更有效的向人们传达出自己的理念、情感和追求的艺术趣味。
现代重彩画的色彩表现,融入了大量的现代西方绘画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表现力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门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对色彩的冷暖关系以及色彩之间的搭配,从视觉到心里都产生了深入的理解与认知。按照人们的联想与心理作用,红、黄色让我们联想到火和阳光,视为暖色;蓝、紫色让人联想到冰川、海洋,视为冷色;绿色、棕色介乎其中称为中性色。当然冷暖色彩也只是相对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是要根据情况而论,在很多微妙的冷暖色彩中就有无限的表现生机,运用好了可以为作品带来新鲜的活力与别具一格的表现效果。
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分为积极色与消极色。积极色主要为暖色、亮色、高纯度、强对比等;消极色为冷色、暗色、低纯度、弱对比等,当我们表现色彩的情调时,积极色彩有一种活泼、张扬、华丽、兴奋、浓郁之感,消极色则有朴素、内敛、忧郁、淡雅、宁静之感。色彩感觉同时也极富于联想,这与我们的文化修养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往往一个色调就可以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色彩的意境情调也是通过联想来体现出来的。如红色可以联想到太阳、彩虹、火光、红旗等;橙色可以联想到果实、秋天、夕阳、烛光等;黄色可以联想到麦田、秋天、阳光、香蕉、沙漠等;绿色可以联想到草地、森林、嫩芽等,蓝色可以联想到天空、海洋、冰川等;紫色可以联想到葡萄、丁香花、紫藤等,棕色可以联想到树干、泥土、枯叶、毛皮等;现代重彩画中的视觉因素、自然形态和文化心理等因素始终密不可分,故中国的传统艺术始终没有走向极端的抽象绘画表现,而在自然形态的形象概括、提炼方面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从汉朝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的图案以及大写意,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都可以领略其神韵。
四、结语
现代重彩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中西融合的一种极富现代审美与民族性的画种。它以特有的材料和技法表现力,成为强调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其重视愉悦视觉的装饰功能,强化绘画所特有的纯视觉效果,以及自由的表现空间和兼容并蓄的发展潜力,使现代重彩画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民族的灵魂。我们势必要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去体会、发展现代重彩画艺术,使之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融汇、创新,努力展现其在今天的新变化与新风貌。
(张正元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周小琴单位:百色学院艺术系;黄武单位:桂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为. 中国绘画史[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李明伟. 中国画现代重彩画法[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3]蒋黎曦. 现代重彩画创作[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小鹭. 现代重彩画技法[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5]曹晖.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现代重彩画 形式 元素
一、现代重彩画线条的艺术
线条是现代重彩画表层视觉形式的基本要素,人们对线条的关注与研究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对线的要求十分严格,通常把线描作为绘画创作的基础,国画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线条的艺术史。线描即单纯的依靠线条的变化,如粗细、长短、软硬、疏密等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特征,并根据线条来抒发作者对物象的感悟。可以说,线描是凝聚了画者目光所视、心灵感悟与思想神情等的思想产物。同时线的艺术在中国的书法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一种可以完全独立的艺术语言。线在万事万物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阐述道,素描肖像远比用颜色的绘画更令人喜爱。线条是视觉艺术中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物体的可视轮廓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现代艺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在现代重彩画中,线被我们的艺术家们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力,怀着对人类、自然的爱与生命的活力。
二、现代重彩画构图的意象
构图,又称布局,是指在特定的画面空间中有意识的安排形象的位置、大小、主次、对比与呼应之间的关系,传统重彩画对物象的表现以意象写生为主,从而导致了以意象为表达的一种散点透视。现代重彩画在继承传统重彩意象散点透视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绘画的构成原理与方法。现代构成是视觉艺术的造型方法和构图形式,是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与排列,激起我们视觉上的审美快感和情感冲突,是一种纯粹的视觉传达方式。
我们在创作一张优秀的现代重彩绘画作品时,对它的构图也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如构图应该注意主次、虚实、空间、疏密、调和等关系。主次是指画面中的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强调的是什么,主与次要有区别;虚实通常是指画面的构图与地之间的关系,实景造型与用来起衬托虚的背景之间的互补关系;空间是画面的前后层次,这里的空间也不是真实的空间,而是一种虚拟的三维或者矛盾的空间,主要是制造层次增强视觉上的感染力;疏密是指画面中的松与紧的安排组织关系;调和是指一种或多种元素在画面中的的作用,用以调和矛盾对比节奏关系,如借助黑、白、灰、金、银等色线勾勒画面色块,可以使色彩的强烈对比起到协调效果,这种手法常用于木版年画与刺绣中,主次虚实或色彩肌理等手法,制造出各种效果以提高画面的视觉张力与韵律变化。现代重彩画的平面构图把形象造型平整的表现在画面上,运用散点透视法将其平面展开,相互合理的排列,以求气脉贯通与形象的生动完整性。构图中图也可以衬托地,如国画中的“记白当黑、虚实相生”的道理,背景与画面的留白在构图上同样受到相当的重视,马蒂斯说过“画面上没有可有可无的东西,凡是不起积极作用的,必然是消极作用。”
三、现代重彩画色彩的表现
色彩在传统重彩绘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壁画、青绿山水画、民间绘画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大千世界,色彩缤纷,我们如何选用适合的色彩来表现我们独特的感受与审美情趣,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作用于我们视觉感官上并让我们感受到色彩。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很多丰富的联想,对我们在视觉以及触觉上等产生强烈的思想情感。色彩还可以更有效的向人们传达出自己的理念、情感和追求的艺术趣味。
现代重彩画的色彩表现,融入了大量的现代西方绘画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表现力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门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对色彩的冷暖关系以及色彩之间的搭配,从视觉到心里都产生了深入的理解与认知。按照人们的联想与心理作用,红、黄色让我们联想到火和阳光,视为暖色;蓝、紫色让人联想到冰川、海洋,视为冷色;绿色、棕色介乎其中称为中性色。当然冷暖色彩也只是相对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是要根据情况而论,在很多微妙的冷暖色彩中就有无限的表现生机,运用好了可以为作品带来新鲜的活力与别具一格的表现效果。
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分为积极色与消极色。积极色主要为暖色、亮色、高纯度、强对比等;消极色为冷色、暗色、低纯度、弱对比等,当我们表现色彩的情调时,积极色彩有一种活泼、张扬、华丽、兴奋、浓郁之感,消极色则有朴素、内敛、忧郁、淡雅、宁静之感。色彩感觉同时也极富于联想,这与我们的文化修养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往往一个色调就可以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色彩的意境情调也是通过联想来体现出来的。如红色可以联想到太阳、彩虹、火光、红旗等;橙色可以联想到果实、秋天、夕阳、烛光等;黄色可以联想到麦田、秋天、阳光、香蕉、沙漠等;绿色可以联想到草地、森林、嫩芽等,蓝色可以联想到天空、海洋、冰川等;紫色可以联想到葡萄、丁香花、紫藤等,棕色可以联想到树干、泥土、枯叶、毛皮等;现代重彩画中的视觉因素、自然形态和文化心理等因素始终密不可分,故中国的传统艺术始终没有走向极端的抽象绘画表现,而在自然形态的形象概括、提炼方面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从汉朝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的图案以及大写意,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都可以领略其神韵。
四、结语
现代重彩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中西融合的一种极富现代审美与民族性的画种。它以特有的材料和技法表现力,成为强调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其重视愉悦视觉的装饰功能,强化绘画所特有的纯视觉效果,以及自由的表现空间和兼容并蓄的发展潜力,使现代重彩画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民族的灵魂。我们势必要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去体会、发展现代重彩画艺术,使之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融汇、创新,努力展现其在今天的新变化与新风貌。
(张正元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周小琴单位:百色学院艺术系;黄武单位:桂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为. 中国绘画史[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李明伟. 中国画现代重彩画法[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3]蒋黎曦. 现代重彩画创作[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小鹭. 现代重彩画技法[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5]曹晖.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