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简称LC),技术要求更高,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现就2003年7月至2008年9月笔者开展的37例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症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简称LCBDE)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大多数胆管癌为腺癌.沿肝外胆管的淋巴分布及流向转移,并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神经鞘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转移的特点;由于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分布在肝动脉周围,肝门部胆管癌常累及肝动脉和门静脉.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中,联合切除肝门部血管并予以重建,增加了肿瘤的切除率和根治率,保护了剩余肝脏的功能,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笔者报道1例Bismuth Ⅲb型
期刊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肿瘤晚期的临床表现之一,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病死率高达20%.目前,临床上对于无法手术的病例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n cholangiogzahhy dsainage of the biliang tsact,PTCD)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net-sogiade cholangio pa
期刊
病人,女,59岁,因上腹胀伴畏寒发热6个月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无恶心、呕吐、黄疸,在当地医院拟"肝功能损害"予护肝治疗无效转入金华市中心医院.既往18年前因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先后在外院及我院行3次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左肝外叶切除术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症状消失.入院体检:血压126/78 mm Hg(1 m
期刊
中央型巨大肝血管瘤是位于第一、二肝门及邻近下腔静脉的位于肝实质内直径≥10 cm的肝血管瘤,由于其位置特殊,此类手术方式有别于表浅肝血管瘤,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10例中央型巨大肝血管瘤,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IMPDHI)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趋化、迁移、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于健康志愿者(N=15).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IMPDHI,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于trans
目的 观察RNA干扰肝脏Kupffer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大鼠TNF-α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载体或TNF-α shRNA.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组、空载体组和shRNA组.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40 min,再灌注6 h检测血清谷
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是一种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文献有关其CT表现的报道较少,且多为普通增强扫描~([1-2]).笔者报道6例,描述其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并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组织来源的相关性。
期刊
肝胆管结石复发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尤其是右后叶胆管结石,大量临床病人都历经多次手术,仍难以解决.本文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3年间我科采取肝右后叶切除方法根除结石复发24例,随访1年无结石复发,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期刊
肝细胞癌大多发生于硬化的肝脏,只有不到10%发生于正常的肝脏。针对发生于正常肝脏实质(无硬化、无纤维化、无病毒感染、无酒精中毒或代谢紊乱性疾病)的肝细胞癌行肝切除的预后相关研究罕见报道。
异位胰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临床较少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