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抛弃我弟弟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28日凌晨四点多,在广东鹤山市沙坪镇南门苑一处出租屋内,一名14岁的少女怀抱一个一岁多大的幼儿,跪在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妇面前,含泪说:“爸爸妈妈,女儿求你们了,不要抛弃咱斌斌……”
  
  惊天雷声,毁了一个幸福的家
  
  十多年前,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东山乡青年张全河,与妻子把一岁多大的女儿张天留给父母照看,夫妻俩来到鹤山市打工,张全河给一家工程队干管道安装工,妻子在一家手袋厂上班。夫妻俩省吃俭用也有了一些积蓄,在女儿7岁那年,他们把她接到鹤山,掏几千元赞助费送到沙坪二小读书。张天是个懂事的孩子,知父母打工揾钱送她上学不易,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家人的日子说不上富裕,但和睦幸福。
  2005年11月,农村户口的张全河夫妇,在国家计生政策许可下生了第二胎,是个男孩子,起名叫张鸿斌,虽是提前一个月出世的早产儿,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有惊无险地存活了。多了一个儿子多了一份欢乐,也多了一份负担。为照顾好两个孩子,黄春莲在家做专职母亲,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张全河肩上,但张全河凭着一手过硬的管道安装技术,不仅让妻子儿女过上了温饱有余的幸福生活,也有了一些积蓄。
  2006年4月,张全河拿出打工多年的积蓄,又从亲朋好友手中借了一部分钱,在鹤山市沙坪镇前进路买了一套二手房,也添置了一些家具。同时也想把妻子儿女的户籍从老家迁到鹤山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2006年6月24日午饭后,黄春莲把儿子哄睡后,放在卧室的床上,她怕天热,便打开了窗和窗帘,尔后,自己到洗手间洗衣服。天空不知何时乌云翻滚,突然,一道刺目的闪电,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声后,从卧室传出儿子尖锐凄惨的哭声。黄春莲忙冲进卧室抱起儿子,可没想到儿子一哭就是两个多钟,无论怎么哄,怎么安慰都依然啼哭不止,声音哭沙哑了,一家人轮换抱着安抚,直至晚上,小鸿斌也是时睡时啼,搅得一家人都没休息好。
  到25日,张全河夫妇见情况不对,才抱着儿子到鹤山市人民医院找儿科大夫诊治,大夫为小鸿斌做了检查后,神情严肃地对夫妻俩说:“你们抓紧时间送孩子到广州市南方医院做进一步确诊,我们初步诊断为小儿脑瘫。”听大夫这么说,两公婆的心直朝下坠,真是祸从天降,两公婆知道治这种病花的钱是天文数字,可花钱多少都要想办法为儿子治病啊。张全河让妻子抱儿子先到车站等他,他回家里取出昨天才从包工头手中领的2700多块工钱,这些钱原是准备为女儿交学费的,如今只能先用做儿子的治疗费了。
  广州南方医院大夫为小鸿斌做了全面检查,确诊为小儿脑瘫,建议交五万元押金住院治疗。两公婆虽有思想准备,但面对巨额医疗费,大脑还是发出了轰鸣声。当天因没钱为孩子办理住院手续,只好抱孩子回家再想办法。
  在回家的路上,张全河突然想起,自己三天前已经为孩子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当时保险员曾说保险已生效了。想到这里,他感觉压力似乎没有哪么大了,进家门就打电话和保险员联系,咨询相关理赔手续,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告诉他是三个月后才会生效。打开他签的保险合同一看,这才发现确实是三个月后才生效,惟一的希望也破灭了。痛苦,茫然,无可奈何,但还是要想办法借钱为儿子治病。一连几天,他几乎找遍鹤山市所有的老乡,大家对他的不幸表示同情,纷纷出手相助,你300我500地借给他。老乡多为工薪一族,对他的资助有限,四处奔波了十多天,才借到两万元。为凑够钱,他把家里能卖的冰箱、电脑、沙发、电视机等家具都拿到二手市场卖掉。电脑是女儿心爱的,他记得搬电脑那天,张天瞅着电脑眼泪汪汪的,见女儿伤心,便又将已搬出房门的电脑搬回家里。懂事的张天知道爸爸没钱给弟弟看病,含泪对爸爸说:“爸爸,你把电脑卖掉吧,只要能把弟弟的病治好就行。”张全河转身擦把眼泪,对女儿说:“给你弟把病治好后,爸一找到钱就先给你买台电脑回来。”家里惟一没有卖的是他骑的那辆摩托车,因他干的管道安装工没有固定地方,有时在市郊的几十公里外,没有摩托车没法开工。
  张全河拼尽全力,终于凑齐了五万元,儿子终于进了南方医院住院治疗。每天各种费用总计高达二千多元,五万元押金不到一个月就用完了。经过这段时间治疗,儿子的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好转,但张全河却再也拿不出后续治疗费,只好抱着儿子回家做一些保守治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保守治疗看不到什么效果。张全河从早忙到晚,想尽千方百计赚钱为儿子筹集医疗费,白天干完管道安装,晚上还要到一些加班的建筑工地找工作干,但一个普通打工仔,怎么拼命,赚的钱都是有限的,更何况妻子因照顾儿子无法打工,女儿还要读书,每天从早忙到晚也没有什么节余。
  
  狠心爸妈弃儿在路边,
  小姐姐抱回小弟弟
  
  2006年9月4日晚上8点多,鹤山市沙坪镇前进路旭日汽车修理厂的老板钟东英先生,获悉小鸿斌的不幸遭遇,到张家探望。钟老板的儿子也是个脑瘫儿,已三岁了,属先天性患者。钟老板为给儿子治病已用去了四十多万元,但他不言放弃,仍积极四处求医。钟老板看了小鸿斌的症状后说:“张先生,你儿子的病如果抓紧时间治疗,康复的机会很大,你儿子的症状跟我儿子的不同,是后天惊吓所致……”
  钟老板一番话,让张全河既高兴又难受,高兴儿子的病有希望治好,难受的是自己山穷水尽,拿不出钱。一连几天,张全河吃不好睡不好,整天都在思索如何才能筹到钱为儿子治病。上次住院时,能借到一点钱的亲朋好友都借过了,家里能卖的也都卖了,思来想去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张全河每次和妻子商量这事,妻子都只是哭,没一点主意。
  实在想不出办法借到钱的张全河,最后决定把儿子送给没有儿女的有钱人抚养,谁给儿子治病他就把儿子送给谁。他把这想法讲给妻子听,妻子起初死活不同意,他就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他哭着说,咱现在没钱给儿子治病,就算把儿子养大,日后都不能自理生活。现在把儿子送给有钱人家,人家把儿子的病治好了也是儿子的福分,儿子日后长大知道了也能理解,是不会怪咱的。妻子哭着答应了。随后,张全河托人四处打听,先后有几对夫妇曾来看过小鸿斌,但最后都没有抱走孩子,他们怕日后花了钱也治不好。
  张全河夫妇决定把儿子送人抚养的事,并末告诉张天,他明白女儿知道了是不会答应的。一时找不到收养人,张全河决定先偷偷把儿子放在市福利院门口,后又担心福利院知道是他的儿子会找上门,因为儿子被雷惊成脑瘫的事,《江门日报》鹤山新闻曾报道过。考虑再三,他决定把儿子放在古劳至沙坪路段的西江围堤上。古劳镇有钱人多,每天天不亮就有不少生意人开车拉海鲜从那里经过。
  2006年9月28日凌晨3点多,张全河一字一泪地写了一封信装在儿子身上,他在信中这样写:
  
  尊敬的过路人:
  你好!
  幼子因受惊吓成了脑瘫,医生说只要治疗及时完全可以康复,可我如今已山穷水尽,再也拿不出给孩子治病的钱了。为此,万般无奈,弃儿路边。善良的好心人,如果您治好了小儿的病,你便是他的再生父母,我们绝不上门看望。
  此致
  敬礼
  2006年9月27日挥泪草笔
  
  张全河写好信,用小被子把儿子包好,叫上妻子悄悄下楼,骑上摩托车,来到西江围堤上,把儿子放在大堤边的草丛中,按亮蒙着旧红领巾的手电筒,放在儿子身旁,希望能引起路人注意。张全河两公婆出门不久,女儿就被一个梦惊醒,她梦见弟弟伸手哭喊着要姐姐抱,一翻身便从床上滚了下来。她喊爸妈,没人应,客厅亮着灯,屋里静悄悄的。她忙跑到客厅,没见人,却看到爸爸扔在地上的几张揉成一团的废纸,拣起一看就哭着追出了门。
  两公婆放下儿子,含着热泪弯腰在儿子的脸上亲了亲,推着摩托车悄悄躲在堤下约100米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凉爽的晨风不时吹来儿子沙哑的哭声,儿子在堤上哭,两公婆在林中压抑着声音哭。不大一会儿功夫,堤上围了一大堆路人。这时,张全河宊然看到女儿张天哭喊着跑过来,“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你们把鸿斌抱到什么地方去了,我要弟弟!”张天跑到放着弟弟的地方,推开众人,抱起弟弟哭着回了家。女儿的宊然出现,令张全河夫妇始料不及,只好跟着回家。一进门,女儿就跪在他们面前,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张全河夫妇抱住一双儿女哭成一团,边哭边对张天说:“天呀,你听爸说,不是爸妈狠心,爸妈实在是借不到钱给你弟弟治病了……”
  张天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但一想到弟弟一旦被人抱走,自己就再也见不到了,心里就如刀剜一般难受。张天推开爸爸,擦把眼泪,很认真地说:“爸爸,我不读书了,我要退学打工赚钱给弟弟治病。”张全河抬手抚摸女儿凌乱的长发,说你还这么小,哪家厂会收你?听话,好好读书,爸妈以后全靠你了。爸答应你不再遗弃你弟弟就是。天真的张天相信了爸爸的话。
  
  弟弟被人收养,
  姐姐退学隐姓埋名当保姆,
  亲情感动收养人,
  康复的弟弟回了家
  
  2006年10月9日,张全河到市计生办,再三恳求黄医生帮忙找一个愿意收养儿子的有钱人,并发誓他日后绝对不会打搅收养人。黄医生知道张全河已没办法再借到钱为儿子治病,也知小鸿斌的病不能误了最佳治疗期,点头答应了。2006年月10月22日,黄医生领着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张家,抱走了小鸿斌。这对中年夫妇是新会市三江镇人,夫妻俩在三江开了一家抛光厂,经营得不错,生意红红火火,收入可观。老板名叫赵君衡,老板娘名叫吕会芳,夫妻恩爱和睦,感情一直很好,但遗憾的是老板娘年轻时因病不能再生育。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随着事业有成,才渐渐感到没有儿女的寂寞,于是就萌发了抱养一个孩子的想法。特别是赵老板,很想抱养一个儿子。为此,两公婆曾多次到孤儿院寻求帮助,可孤儿院没有合适的小男孩。当他获悉张全河要把儿子送人的消息,就到沙坪找黄医生带他来到张家。赵老板一见就喜欢上了这孩子,仿佛前世就跟孩子有缘似的,两公婆毫不犹豫地抱走了小鸿斌。临走还留下1000元,张全河死活不要钱,只求赵老板夫妇日后能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他就心满意足了。
  张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到卧室看弟弟,可找遍屋里也不见影儿,她感到不妙,就哭着问爸爸弟弟去了哪里。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全河也就不再瞒着女儿,把实情告诉给了她。张天一听哭得死去活来,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只是拿出她和弟弟的合影默默流泪。爸妈劝她,老师同学上门劝她,再三对她讲明弟弟送人抚养的好处,也无济于事。
  这天,张天擦净泪眼,很认真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通了,你把弟弟送人也是为了弟弟好,女儿不怪你,只是你要把收养人家地址告诉我,日后女儿也好知道该去哪里探望弟弟,哪怕稍稍的探望……”张全河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就把收养人的地址告诉了她。
  在后来的日子里,张天虽听了大家劝告回校上课,但她眼前总是赶不走弟弟可爱的模样,成天想的都是弟弟。张天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老师却无力驱赶她心头的忧伤。此前,老师和同学们曾捐过钱给她弟弟治病,大家的资助毕竟有限,相对也是杯水车薪。无心学习的张天多次萌生到收养弟弟的人家看望弟弟,但她明白不能告诉爸妈,因为爸妈绝对不会同意。
  2006年11月7日上午,上完最后一节课,一位同学拿着一张卖奶粉的宣传单,指着上面一个小男孩说:“张天,你看这个小男孩多可爱,很像你弟弟哟。”同学的话让张天对弟弟的思念,犹如汹涌而来的海水,使她趴在课桌上痛哭起来。几个与她关系要好的女同学也陪着流泪,一个同学说:“你要是想你弟弟,就去收看看吧。你不敢去,我们几个陪你去……”
  张天哭着说她不能去,爸妈已答应人家不打扰的,再说她也没有钱到三江去……几个小姐妹一合计,决定每人向父母要50元资助她,并为她保密。第二天晚上,张天给爸妈悄悄写了一封信,又悄悄把自己几件换洗衣服装在包里,天没亮透就起床,临走时把信放在茶几上。张全河没有留意女儿的举动,他以为女儿和往常一样是去学校。天亮准备开工时才发现茶几上的信。
  张全河夫妇看完女儿的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明白女儿年岁虽不大,却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考虑再三,认为还是不要去找女儿,信上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惟一能做的是请在三江镇打工的老乡关照一下女儿,有女儿的消息随时打电话告诉他们。
  张天搭车赶到三江后,先找了家私人旅馆住下来,尔后弄了张假身份证,把自己的年龄改成18岁。她明白,没有身份证是没有工厂接收她的,事实上张天虽然只有15岁,但长得比较高,说18岁还是有人信。张天并不盲目找工,她要想法进赵老板的厂,但还不能让赵老板知道她是鸿斌的姐姐,这样她才能有机会看到弟弟。张天到三江镇的第二天,就打听到赵老板家和工厂的详细地址。这天早饭后,她忐忑不安地来到厂门口。看到大门口的墙上贴有招工启事,招抛光工多名,两名女性包装工。见工很顺利,主管只怀疑了一下她的年龄,她忙掏出身份证递给主管,主管接过看了看就为她办了入厂手续,并安排在包装部上班。
  当天晚上,张天就打电话把这一消息告诉给了父母,张全河不知对女儿说什么才好,只好再三嘱咐女儿不要打扰赵老板。
  张天天资聪明,进厂不久就成了熟练包装工,而且很勤劳,每天都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下班后并不急着休息,主动帮清洁工打扫卫生。她嘴乖巧,见男工叫叔叫哥,见女工叫姨叫姐,很得老板和员工们喜爱。初进厂,张天不敢向员工们打听赵老板是否收养了儿子的事,她怕引起别人怀疑,她想赵老板早晚会抱着弟弟到厂里来的。张天晚上亦不外出玩,而是看书学习写日记,看课本和一本厚厚的如何护理脑瘫儿的《家庭小护士》,上班时间如果没有活干她也会静静地看书。
  2007年元月24日早晨,早早赶到厂里的张天,正坐在椅子上看《家庭小护士》。一大早到包装部统计昨晚包装数字的老板娘,看到张天看书,就说你这么小咋看这种书?张天笑说以后当保姆什么的也多一条出路啊……老板娘高兴地说既是这样,过几天,就到我家帮我照看儿子吧,我正想给儿子请保姆呢。张天问你有要人照看的儿子啊,老板娘叹口气说,还在广州治病,是个脑瘫儿,老板这些日子就是在医院照顾他呢。张天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终于有机会可以整天和弟弟在一起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妈,爸爸在电话上哽咽着告诫她,千万不要打扰赵老板。
  三天后,老板娘让张天搬到她家里。当天下午,赵老板抱着鸿斌从南方医院回来。张天终于看到了日思梦想的弟弟。弟弟胖了,白了,原来痴呆的眼神也充满灵气。弟弟一看到她就伸出手要她抱,很难看出他曾经是一个脑瘫儿。闻着弟弟身上的乳香和淡淡的药味儿,张天鼻子直发酸,但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哭,否则会让老板怀疑。老板娘对张天说看你和我儿子挺有缘的,一见到你就让你抱,你以后就按书上的办法好好照料他,我不会亏待你的,我儿子是个脑瘫儿……张天哽咽着说你放心,我会用心照顾他的……
  此后,张天一心一意照料弟弟,一天三次按医生交待的方法为弟弟按摩。她的动作很规范,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小护士,还为弟弟讲童话故事,不管弟弟能否听懂她都有声有色地讲,扶弟弟到院子练习走路。她把弟弟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仔细记在日记本上,并及时把弟弟的变化写信告诉爸妈。
  日子一天天过去。弟弟在张天的精心呵护下,犹如一棵枯黄的小树,枝头开始腾起一团生机勃勃的喜人绿色。赵老板和妻子也很爱养子,无论工作多忙,每天进门总要先抱起养子亲几口。看着越来越可爱的养子,老板娘高兴地对张天说:“小玲(张天的假名),我儿子的病能恢复得这么好,你功不可没,从这个月起我每月给你增加200元工资。”
  张天自从隐姓埋名给弟弟当保姆以来,老板娘给她的工资,除了在外面偷偷给父母打电话和寄信用了点外,她很少乱花钱。事实上张天平时用钱的地方也不多,吃住在老板家,老板娘隔三差五还会送几件衣服给她。张天认为自己本来就不应该隐姓埋名骗老板,收工资就更不对,日后有机会要把这钱还给老板娘。
  2007年5月9日,张天抱着弟弟到公园玩,老板娘在家里找东西,无意中看到了张天写给她父母的一封还没有来得及寄走的信,张天在信中这样写:
  
  尊敬的爸妈:
  见字好!
  女儿又提笔给你们写信了,女儿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鸿斌从昨天开始可以自己伸手拿饼干吃了。女儿昨天晚上就打电话给你们,可不知爸妈去了哪里,家里一直没人接电话,没办法女儿只好写封信,抽时间寄给你们。另外,女儿也知道爸妈一定很想咱鸿斌和女儿,为此,女儿有个想法,女儿想哪天偷偷抱着咱鸿斌回来让爸妈看一眼,不知爸妈是否同意女儿这么做,下次再打电话时,希望爸妈能答复女儿。夜深了,不多写了,最后恭祝爸妈身体健康快乐,万事顺心如意。
  女儿张天草
  2007年5月8日夜
  
  老板娘看完张天的信,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她打电话把老公从外面叫回家。赵老板看完信,叹口气,也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过了一会再次叹口气说,看来我们得把儿子还给人家,这女子虽然很有心计,但我可以理解,她使我想起了我的姐姐。赵老板曾有一个大他4岁的姐姐,在他7岁哪年的一天,11岁的姐姐领着他到江边玩,他不小心掉进江里,不会游泳的姐姐跳进江中把他推上岸,可她却被一个大浪冲走了。姐姐的不幸,是赵老板心中永远的痛,至今一想起姐姐,赵老板就情不自禁要落泪。每到七月初七,赵老板都会到江边烧几张纸钱,哭喊几声姐姐。赵老板抬手抹把泪说,先不让张天知道我们看了她的信,等我忙完手头这些事,我就开车送他姐弟回去……
  2007年7月24日一大早,赵老板和妻子先领着张天姐弟到一家酒楼饮过早茶,尔后让张天背上行李抱着弟弟上车。张天不解地问赵老板去哪里,赵老板神秘地笑笑说,我送你到你最想去的地方……
  赵老板昨天晚上已把今天要送张天姐弟回家的事,打电话告诉给了黄医生,并让他转告张全河夫妻。夫妻俩高兴得一夜未睡,翌日一大早就买菜买肉准备了一大桌酒菜。一对儿女进了门,一家人抱头痛哭,赵老板夫妇也在一旁抺泪。随后,赵老板把张全河叫到一边说:“张师傅,我今天把你女儿和儿子送回来就不打算再领他们走了,张天很聪明,不能误了她读书。再就是儿子的病已基本康复,今后我们对孩子要做的是家庭治疗。事实上脑瘫儿的家庭治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张天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聪明的张天见赵老板不再抱走弟弟,她斟了杯酒,含着热泪对赵老板说:“你和阿姨永远都是我和弟弟的再生父母,日后我会常抽时间和弟弟到新会看你们的。这杯酒是女儿敬你的……”张天说着干了酒,尔后,掏出一叠钱递到老板娘手中说,阿姨,这工钱我不能要,张天照料的是自己的弟弟呀!隐姓埋名骗了阿姨和赵叔就已经不对了,收下这工钱就更不对了……老板娘笑说,张天呀,阿姨不怪你,你在阿姨家不仅照料了弟弟,也帮阿姨做了不少家务,所以说这工钱你应该收,今后你能常抽时间到新会看阿姨和你赵叔,我们就知足了……
  
  后记:
  如今张天已回到学校继续读书,黄春莲在家照料儿子,张天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弟弟活动胳膊腿,小鸿斌也能一摇一晃地学走路了,不了解的,没人会相信他是一个脑瘫儿。2007年中秋佳节,张天买了月饼和酒,抱着弟弟到新会看望了赵老板夫妇,赵老板给姐弟俩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
  2007年9月的一天,笔者获悉这一感人事迹后,前去采访。张天说这都是赵老板夫妇善良大度。今后逢年过节,她都会到新会看望赵老板夫妇的;也会更加认真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像赵老板夫妇这样的好人……
  责 编:鄢文江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到10607503377394;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让生命学会自由,并且重新选择和奉献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客人到市委上班去了,安子由客人的母亲陪同去妇幼医院例行检查身体。在路上,她们招手拦了一辆红色的士。司机说他是河南人,姓钟。婆婆就与司机闲聊起来:“我们客家人老早以前也是从河南迁移过来的。”  钟师傅说:“那我们是老乡哩!”钟师傅知道客家人中出了个安子,说她主持的“安子的天空”节目司机最喜欢听。婆婆指着安子叫道:“她就是安子呀!”  钟师
期刊
1.劳动争议包括哪些内容?    东莞市樟木头杨旭灵陈述:  我们在东莞一家模具厂打工,厂里的效益一向很好,员工都有买社保,且劳动合同中注明了给员工买社保这一项。可是,自从2007年6月份换了厂长后,厂长以社保并非国家强制性购买为由,只给个别从事较危险的工种的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其他如养老保、失业保等一律取消。我们说要找劳动部门解决,可有些工友说,厂方不给员工买社保在这个地方非常普遍,劳动部门不一定
期刊
路口小卖部的老板娘打电话说,有我的一张“领取汇款通知单”。因为送错了地址,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让我尽快去领取,不然就会照单退回了。  打工八年,每次领了薪水最常去的地方无非就是邮局,给家中的爸妈汇,给在读的姐姐或同学汇,给需要帮助的朋友或贫困的人们汇……每次从营业员手里接过白底蓝色图纹的邮政汇款收据,想象着需要它的人收到汇款单时的感激,心里就揣着无数的喜悦。但从来都只有汇出去,却没有收到过。今天终
期刊
晚饭过后,母亲从鸡笼里抓了只鸡,绑住了翅膀,然后从父亲手里接过50块钱去了镇上。父亲坐在藤椅上,时不时抽上一口烟,一脸愁容。母亲走后,父亲一直叹气,妹妹在一旁劝说着父亲:不行就算了,我在家里做事也是一样的,何必这样低声下气地去求他们呢?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偏过头呆呆地望着竹林深处。看到这一切,我的心好痛,这都是因为我的过错,而让妹妹辍学,又因为我的过错,而让妹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曾经一次的
期刊
心理老化的十种表现  心理学家把人未老先衰的心理行为表现,称之为“心理老化症”,其表现有十种:  1.竞争意识退化。  2.自卑心理重。  3.反应异常。  4.固执己见。  5.性格孤僻。  6.思维迟钝。  7.性情急躁。  8.情绪恍惚。  9.逐渐懒惰。  10.办事效率降低。    买发热内衣需谨慎  中消协近日曝光了发热内衣市场存在的陷阱,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要注意
期刊
吻别嗅觉的芳香  插上翅膀  掠过故乡蜿蜒的小径  在城市生硬的水泥地面  播撒梦园里的麦香    忧伤千年的那轮月亮  憔悴着你的身影  挥手间凝聚人间沧桑  血液里孕育理想  被生活打磨得不成模样    储藏在心底的那口时钟  穿越宇宙轮回  在缠绵的油菜花丛中  久久激荡  (511356 广东广州经济开发区永和区禾丰路62号艾帕克汽配二厂总务科)
期刊
晤面敦煌,转眼年余,内心受到巨大震撼,如今余悸依然。想写点什么,似乎有话要说,然而,几回提笔几回放下。是的,敦煌的博大精深把我镇住了。想来想去,欲说还休。这阵子,不知为了什么,我的心头总被那长长的飘带萦绕着,萦绕着,挥之不去,令我回味,令我遐想。我知道,舞动飘带的,是那绕云绕雾的飞天女神。  诚然,敦煌是很美的:美得大气,美得高深,美得令人敬畏。如梦如幻的雅丹地貌不必说,鸣沙山的驼铃和月牙泉的古韵
期刊
他是酒店前台接待部副经理,长得很高,不算太帅,脸上还有些许痘痘若隐若现,只是那双清澈的眼睛,和一身笔挺的西装仍让许多女孩子倾慕不已。  她只是酒店外请的送花小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酒店的小房间里插插花,修修盆栽,然后再一车车一盆盆地送到每层楼,再摆进房间里,布置好。她也是个极普通的女孩,长得不算太高,扎着小马尾辫子,但很有朝气,脸上总挂满笑容。让人看到了就会不期然生出怜爱之心。  他经常带客人去楼层
期刊
记得那年我在一所县重点高中读高三,那时离高考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我与所有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在作高考的最后冲剌,那时候班上的学习气氛很浓厚,也比较严肃,同学们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苦行僧生活,但谁都无怨无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埋头演算一道数学题,这时班上的“信鸽”汪明递给我一封信,这封信没有贴邮票,一看就知道是就近投递的,往日我经常收到此类的信,都是好友们给我的问候与祝福。这信封下方
期刊
本刊长期征集封面数码照,要求为用数码相机在影楼所拍摄(传统相片请勿再寄),用光盘存储寄来或上网传过来(邮箱3105253@163.com或QQ83252033,非相片征集请不要加好友),可先发小图初选,存储时请不要压缩。照片人物要求形象健康清晰,动作自然。选用照片杂志出版后付稿酬。详情可致电0750-3380916美编严敏咨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