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的路径与视野刍议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事件、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时空范围,在其发展长河中自会留下它特殊的印记。理解历史事件、现象产生与发展的逻辑,阐释其历史地位,揭示其发展规律,一般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过程,其中首要任务,应当关注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设身处地认识分析当时的人和事。
  鴉片战争作为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概念,自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鸦片战争对于学生来说,从初中到高中,可以说太过熟悉了,也正是这种层累化的熟悉,很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教学也容易陷于单一的道德说教或历史虚无主义的调侃。正确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首先必须全面地分析鸦片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称为鸦片战争,能否称之为贸易战争、文明战争,这样称呼的理由是什么。只有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才能把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了解其基本进程,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据此,辨析这场战争的称谓名称,是理解这场战争的时空背景、揭示其实质的最佳途径,其基本思路是:
  一、通过材料理解这场战争名称的来历及含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一直是中国人的伤心纠结之处。这一名称,最早源自1840年4月27日英国议会辩论对华出兵时反对派的说法,他们认为政府的对华战争议案就是为了鸦片的战争,马克思也把它称为“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1]。
  材料一:英国遂视鸦片为利薮……19世纪初(1800年)清廷已经明令入口船只不许夹带鸦片,英商则运用中国小船走私。私商进口的鸦片数量,每年迅速增长:1811—1821年均输入4500箱,1821—1825年均输入9500箱,1828—1835年均达1.8万箱,1838年2.8万箱,1839年3.9万箱,涨幅约7年增加一倍。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通过材料得知,战争与鸦片走私贸易相关,战争是为了日益扩大的鸦片利益,这是确凿无疑的史实和结论,但学生早已知晓一个结论: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导火线和直接原因,以直接原因或偶然性的史实替代必然性结果的称谓,是否以偏概全?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从鸦片生产中获取的利润在1832年为1000万卢比,1837年为2000万卢比,1838年为3000万卢比。得自鸦片的收入,1826——1827年间,占该公司在印度财政收入的5%,1828——1829年间占9%,19世纪50年代占12%,总额几达400万英镑。英国国会下议院汇报时称“放弃像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之鸦片垄断这样重要的收入来源,似不可取”,……鸦片已经成为一帖医治英国贸易萧条的灵丹妙药,精明的惠灵顿公爵在1838年宣称,“国会不仅不对鸦片贸易不快,而且还要爱护、扩展和促进这项贸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华最大利益就是鸦片走私。战争是政治经济的继续,当林则徐禁烟运动使英国鸦片“利益”受损时,战争的爆发也就成为必然。通过材料,学生自然就可以理解,鸦片利益本身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因鸦片贸易,也为了鸦片利益的战争,没有比“鸦片战争”更恰当的称谓了!
  当然,英国发动的战争还承担起另外一种使命——打开中国国门,要求自由贸易。
  材料三: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是典型的贸易战争的说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要求对华自由贸易,1793年的马嘎尔尼使华和1816年阿美士德使华就是这种意图的体现,但两次行动皆宣告失败,因此,英国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战争就成了其必然的选择[2]。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引发了一场蓄意已久的战争,鸦片只是引子,只是表象,英国不惜以战争方式打开中国国门,鸦片和战争的背后,实际隐藏着英国的本质需要,材料四可以进一步说明。
  材料四: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此外,还有文明冲突、第一次中英战争等称谓。
  材料五: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材料六: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战争,用战争双方的国名来定其称谓,不仅可以使人对战争的双方一目了然,而且这种称谓的本身除了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外,还涵盖了战争的经过及其性质等内容,……因此,以战争双方的国名定其称谓是比较妥当的……可将战争称之为第一次中英战争。
  ——徐修宜《近代中国史新探》
  二、透过历史研究方法、立场与史观辨析鸦片战争诸称谓的区别
  通过6则材料,学生初步了解鸦片战争诸称谓的含义,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出现这些不同称谓的依据是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和现象,为何会有不同的看法?——鸦片战争的称谓,作为一种历史结论和认识,自然受观察者的学识、立场和史观等因素的影响。
  鸦片,是罂粟的初级毒品,长期或过量服用,对人体产生巨大的损害甚至死亡。用一种毒品命名一场战争,以其邪恶的表象隐喻和暗示着战争的性质及其破坏性,一语双关。作为毒品的鸦片,一旦泛滥开来,后果之严重无法预想。马克思曾比较: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鸦片贩子在腐蚀、破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的肉体[3]。对清政府而言,白银外漏,财政空虚,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场腐化,经济扭曲,更严重的是腐蚀了整个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有着灿烂美名的罂粟,背后却是致命的诱惑。再陈腐的世界,毕竟也代表着道义[4]。鸦片战争的称谓,正是基于中国被侵略的地位和人类普遍的道德和道义!但也有人认为,用偶然性的历史事件(指禁烟运动)或者道德的名义来命名一场战争,既忽略其必然性,也掩盖了战争的本质目的,但问题是,英国打开中国国门、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实现自由贸易的恰恰是鸦片,是一种毒品,而不是其他的物品,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必然性吗?在当时,只有鸦片,也正因为鸦片,英国才能实现贸易平衡,并借此要求自由贸易,并为达到此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这不正说明殖民者的贪婪和无耻吗?历史的偶然性之中往往孕育着必然的产物。   另一方面,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要求面向世界输出工业产品,掠夺廉价原材料,为此,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炮舰政策。对华战争,一举两得,既维护了毒品利益,又借以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商品。针对材料三和材料四,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自由贸易就必须付诸战争的极端形式吗?这样说法的意图是什么?直面通商战争、贸易战争这样的称呼,目标甚为清晰,字面似有褒扬之意,但其要害恰恰在于,站在英国立场或所谓的全球视野,借中性的称呼掩盖了鸦片走私的罪恶和殖民扩张的侵略本质。正如时任英国首相巴麦尊赤裸裸地宣称:(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此种典型的西方话语权的表达,实则是强权和强盗的侵略逻辑!
  针对材料五文明冲突论的质疑:不同的文明就能够公然以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其间的差异吗?显然,这也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产物,表象上文化差异的冲突,实则掩盖了侵略战争的本质。至于材料六,貌似中立和学术统一的需要,实则丢弃了情感态度的立场。
  三、从学习内容来探寻鸦片战争的教育价值
  鸦片战争这一说法包含着正确的历史情感教育价值。鸦片战争的称谓,在历史教育意义上,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历史教育不仅在于积累知识,养成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为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这就需要历史教学渗透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是非曲直、公平正义、爱国主义等价值取向尤为重要。鸦片战争教学,不仅在于控诉和痛斥英国对华侵略的罪行,还应实事求是地比较战前中英两国的差异,呈现战争的细节,由此才能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从当时的历史客观环境中寻找合理的应对策略,并以古鉴今,增强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世界意识,这样才能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学习与思考、个人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学习鸦片战争,就是给我们提供一次反思历史的机会。因此,用毒品命名的战争称谓无疑更能警醒后人,毫无疑问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不可否认,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出开始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先进的科技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迫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但这些作用也仅仅是客观性而已。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目的,绝不是给中国送来先进的文明,恰恰相反,而是以炮舰政策打开中国国门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之后,还炮制了所谓的通商战争、中英战争甚至文明冲突等言论为其侵略行为辩护。通过分析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开放发展意识和全球视野。
  依据材料,解读文本信息,理解其来龙去脉,运用一定的史观和理论辨析历史结论,这就是具体的历史解释过程,对此,笔者形成如下思考:
  1、解读史实,辨析结论,探寻真相,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必须依据历史材料。历史学是严谨的科学,如法官断案,需要用证据说话,证由史出,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呈现多种形式、多角度的材料,尽力寻找合理的视角和切入点,方便学生开拓视野、思考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史料,不仅要关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怎样拥有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对历史的体验。
  2、倡导多角度、多元史观认识评价历史,更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由于认识历史受个人观点立场和史观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任意解读的错觉。阐释鸦片战争,辨析不同称谓,不解决其评判标准的话,无疑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状况,甚至会造成简单非理性的“三妇心态”[5]。一场罪恶的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主权丧失,经济扭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变态[6]社会,这就是鸦片战争向我们传达的主要信息,这也是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谓通商战争、贸易战争,毫无疑问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言论;所谓借文明史观或全球史观称之为文明冲突的论调,有违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违背了历史教育价值判断标准;同样,借中性的学术研究,称之为中英战争,这种淡化价值判断的说法,在学理上恐怕难以自圆。
  3、历史解释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是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历史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多角度、辩证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是实现历史解释的任务之一。历史解释的起点在于认知已经逝去的历史。历史解释的归宿在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通过历史理解与解释,形成科学的学科思维意识与方法,能够理性地思考历史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健全的人格。
  【注释】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8頁。
  [2]蒋廷黻:《中国史纲》(下)《中国近代史》,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4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6页
  [5]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年,第2页。
  [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0页。
其他文献
漳泽湖湿地公园,亭台楼阁,廊桥水榭,宛若置身丹青水墨世界。图/于海军  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长治市,因地处太行山之巅,有“与天为党”之说,史称“上党”。  长治是太行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长治境内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建立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老区军民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瞻仰八路军
“在北京过年?”  “是的。”  “今年在北京过年的人多,往年这时候路上已经没人了。只要父母身体好,在哪儿过年都一样。”  春节前一天傍晚,我上了于师傅的出租车,他帮我安置好大包小包后,开始侃侃而谈。  “北京的哥”的热情与能侃全国闻名,很多人将这称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曾有一部电影便以《北京的哥》为名,说的就是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故事。面对这位驾龄比我年龄还长的“的哥”,我决定好好跟他聊一聊。那时候驾
历史图示教学,是一种以图示、图形、图像或表格为主要方式,揭示历史事物现象或本质的特征,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用形象化的图形、图象或表格的形式讲授历史基本概念,揭示历史事物之间内在逻辑联系。历史图示教学是着眼整体、强调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总体图示或表格,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纵横联系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逐层深入,多角度剖析历史,使学生获
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居住传统就是邻里之间互通有无、守望相助。但是进入当代以后,因社会变迁和建筑设计法规双重夹击之下,这种传统正在城市的居住区里渐渐消失,邻里之间的交往日渐衰落,住宅的公共部分完全沦为交通走道。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提出:建筑艺术形态的表现形式,“中而新”是上品,“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品之下,不可取。  晚清以降,一代代建筑师为了在不割断中国传统文脉、民族基因、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城是基督教会中心。公元8世纪中叶,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通过丕平献土成为罗马教廷的教会领地,并逐步发展为教皇国。罗马教皇由此成为天主教教会领袖和教皇国世俗君主,导致意大利长期分裂和民族国家迟滞发展,阻碍了意大利统一。  1870年,意大利收复罗马后完成统一。但如何处理教皇的世俗权力以及教廷与意大利国家的关系,成为意大利的棘手问题。教会的普世性和民族国家的排他性难以协调共存。作为宗
一大早,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村民沈满英,吃过早饭收拾完,准时到蓝美科技育苗示范基地开始一天的种苗工作。  种苗,就是用镊子把一根根蓝莓幼苗种在一盘盘有机土壤里培植发育。按盘数算下来,沈满英每天的收入在170元左右。  “在村里上班,賺钱顾家两不愁,关键是比在外边打工赚得还多。”  眼下,在上下文村,在家门口吃上“蓝莓饭”的村民比比皆是。一颗小蓝莓,不仅让村子越来越美,也让村民收入越来越多。
近年来,新疆巴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建特色农林产品优势区域,先后建成优质棉生产基地、工业辣椒基地、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以及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若羌且末红枣、焉耆盆地酿酒葡萄等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带。库尔勒市、轮台县、若羌县分别荣获“中国香梨之乡”“中国轮台白杏之乡”和“中国红枣之乡”之美誉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写字画画;农忙备耕务农,农闲泼墨挥毫,这是安徽萧县刘套镇很多村民的生活常态。  阳春三月,桃花争艳,又到刘套镇一年一度的桃花笔会时。一大批外来书画家与本镇村民雅集于此,赏花观景,泼墨成画,下笔成书,让这座黄河故道边上的小镇一时文景粲然。  因书画兴盛,2019年,刘套镇被文旅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还是齐白石弟子、国画大师萧龙士的家乡,出过刘惠民、郑正等著名书画家。  “
2020年的冬天特别冷,但安康市白河县信访干部的心却特别暖,因为县里出了名的老上访“小红帽”主动到信访部门表示:“我从今以后再也不上访了。”  那么,“小红帽”是何许人也,他又是怎样以“访”出名的,各级政府又是如何化解他心中的坚冰的?他戴着小红帽上访7年  “小红帽”名叫宫有志(化名),是安康市白河县人。从2013年起,他连续上访7年。因日常出行总背一个双肩包戴一顶红帽,天长日久,小镇上的人忘了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条战线迅速行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千千万万基层党员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57岁的章佳斌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  2月12日,接到合肥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章佳斌第一时间报名。由于担心自己年龄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