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绘画语言是自然和生活的符号

来源 :语言战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生活语言不同,绘画语言首先是一种视觉的符号。从原始社会的洞窟艺术到传承了两千年的中国写意画,绘画语言留给观者的是一连串由形色组成的形式符号。这些符号构成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美。关于美,中国道家哲学认为,“大美”才是最高级别的美。《庄子·外篇·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对于天地,中国绘画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度和热情,从早期壁画开始,山水风光就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而线条则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绘画语言。由线条构成的空间是二维的空间。与之相比,西方绘画的语言则是由光影和色彩构成的,在光的闪耀下,一切都变得立体了,因此,西方绘画就无比注重体积和色调,它们构建了一个三维的空间。
  在我们观察世间万物的时候,并不能看到线条的存在。因此,在描绘山水或人物的时候,中国画家会用抽象的线条来表现,而西方画家则会用明暗来表现。他们的语言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在明清传教士为皇帝画像时,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们会十分不理解地说:“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绘画语言的不同,所展现出来的具体视觉形象也是不同的。以西方印象派绘画为例,用斑驳变化的色彩表现光与影的交替和时光的流逝,是印象派画家终日追求的目标,这在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可见一斑。中国画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人的“五色”观念为基础,形成了视“墨”(黑)为母色的色彩观。即使是用彩色颜料着色,如创作山水画时,也会选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色调。比如《芥子园画传》上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的语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绘画从写实到写意,始终约束在“似与不似”的框架内,通过宣纸的渲染和偶然性,創造出独具一格的符号体系。西方绘画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始终沿着写实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其绘画语言以真实表现对象为己任,直到印象派的出现,才改变了这样的路径,开始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其终点是抽象的符号,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东西方绘画语言是东西方人看待和表现宇宙万物的媒介,东西方绘画语言的不同,体现出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合一”思想体现中国人顺应宇宙运转的观念,而西方哲学中的
  作者简介:徐里,男,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联美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蛋鸡育成期饲养,一般就是7周龄到18周龄或20周龄,这时期是育成鸡生长发育比较旺盛的时期,除了育成鸡的先天遗传因素之外,育成鸡的饲养方式对性成熟的早晚、体况的健康与否起
屠宰检疫是指动物检疫部门对定点屠宰场(点)屠宰的动物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以及宰后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不合格的作无害
鸡拉稀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不分年龄、品种、季节。但以夏秋高温季节多发,是一类因疾病、管理、饲料因素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一种病症。现就此病的发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