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为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以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工程为例,对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后续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甘肃省天水市
  中图分类号:TV85;X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106
  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枯水引水率大、洪水含沙量大、河床冲淤变化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在治理过程中,水利部门应通过降低叠梁闸高度、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砂闸及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闸的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应通过生态护岸和培育食藻虫体的方式做好水环境保护。
  1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及其应用过程中,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河道治理效果不佳,枯水问题、洪水问题及河床冲淤问题都将会对河道造成严重影响,对农田灌溉等带来困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洪水灾害发生。而如果水环境保护效果不佳,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都将受到污染,进而对周边植物生长及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1]。基于此,水利工程单位一定要足够重视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确保农田灌溉效果,最大限度避免水灾水患情况发生;同时使水环境得到良好保护,防止由于水环境污染对周边带来不利影响,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良好应用与发展。
  2 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现状
  天水市处在渭河中游,两岸灌溉面积约26 667 hm2,已建成的小型饮水枢纽共368处,其中引水流量大于0.5 m3·s-1、属无坝引水方式的有41条。在原设计中,导水堤较短,为防止推移质泥沙入渠,设计引水口高程比该河段主槽河底高程高0.5~1.0 m,导水堤与河岸形成的引水渠设计流量略大于灌渠的设计流量。这种引水枢纽布置,对于一般河道而言比较合理,但对于多泥沙河流而言,往往发生引水困难、掉岸及取水口淤积的问题,且在应用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为有效解决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饮水枢纽存在问题,水利部门需明确其原因与解决对策,以此实现良好的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
  3 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枯水引水率大
  天水市重要的农田灌溉时期刚好处在河流枯水期,且由于河流属于多泥沙形式,所以其枯水流量通常都非常小。渭河干流流域的麦积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在普通枯水年的枯水月份中,其枯水平均流量仅在6.8 m3·s-1左右。而在该站上游,仅天水市的干流引水口引水设计总流量就超过15.0 m3·s-1。由此可见,在各个引水枢纽中,枯水引水率可以达到50%以上[2]。而要想实现枯水引水率的增加,必要的措施就是让引水口位置的高程低于这一河段中的主槽床高程。所以,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关于引水口位置高程一定要超过河床高程的这一规定并不合适。
  3.2 洪水含沙量大
  在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中,洪水中含沙量过大,便会引发引水渠道淤积现象。在多泥沙形式的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每立方米水中的悬移质含量大多达到几百千克,甚至会达到1 000 kg以上。这些泥沙都有较细的颗粒,且呈现出高沙水流情况,所以并不容易造成淤积。但是,因为高含沙水流所产生的作用,在洪水期通常会有大量的推移质泥沙产生,这些泥沙的颗粒比较粗,很容易形成淤积。因此,在多泥沙形式的河道无坝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避免推移质大颗粒泥沙进入渠道是一项重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需要提升引水口的高程,这与取水量提升过程中引水口高程的降低之间产生矛盾。所以在后续的引水枢纽布置过程中,这一矛盾需得到有效解决。
  3.3 河床冲淤变化
  在多泥沙的河流中,大多数的河床都由冲击形成,其组成物质具有较小的粒径,且较为松散。在这样的河流中,若要选出足够稳定的引水口,通常十分困难。稳定的引水口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床能够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冲淤平衡状态,涨水冲,落水淤,丰水年冲,枯水年淤,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比较好的冲淤平衡状态。但是这样的冲淤平衡通常都非常脆弱,在挑水坝与河堤修建等人为活动和引水口状态不稳定的干扰作用下,主槽易产生变化,进而对取水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置引水枢纽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科学预估此类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 河道治理措施
  4.1 降低叠梁闸高度
  为了有效提升枯水期的引水率和避免丰水年中的河道冲刷情况或由于河道治理所形成的主槽冲刷过深引起的引水口掉岸情况,应将叠梁闸设置在引水口位置,并按照实际的河道情况,设置叠梁闸底板为河床最低位置0.5~1.0 m以下。当水位正常时,叠梁闸板将会处于比河槽最低点高出0.2~0.5 m的位置[3]。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将引水口引入到设计的引水流量中,同时可有效避免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即使在洪水期,大量推移质泥沙也不能进入引水渠道中。在枯水期时,为有效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可以临时将1~2块叠梁闸板取出,有效降低叠梁闸门高度,进而提升引水率。
  4.2 增加引水流量和扩建冲沙闸
  通过设置叠梁闸高度,可有效避免大量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道,但是因为多泥沙形式的河流中具有宽浇型的水流形式,因此叠梁闸门的高度不能过高,且在枯水期时需要适当降低闸门高度,以此提升引水率。在洪水期时,依然会有一些颗粒较粗的泥沙进入引水渠道内。为了避免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淤积,就需要加大引水流量和提升流速,可借助冲沙闸将其排走。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来适当加大叠梁闸、冲刷闸及引水渠道的尺寸,保障引水渠道的流速大于进入到引水渠道中的泥沙流速。
  4.3 管理叠梁闸和控制冲沙閘   在具体应用中并不需要频繁操作叠梁闸门的高度,仅仅在河床冲淤变化较大或在枯水期需要临时引水时才可以将其加高或降低。因此,在管理叠梁闸门的过程中,可在引枯水的过程中将其降低,此时需对河流中的实际来水情况做好监视;洪水期过后,尤其是大洪水过后,应检查河床的冲淤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叠梁闸,使叠梁闸比河床高程略高。也就是仅在对引水渠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才可以关闭叠梁闸,其他任何时间段内,叠梁闸都应处于开启状态,这样才可以确保引水口能够自动进水[4]。在此过程中,通过操作冲沙闸,便可合理控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5 水环境保护措施
  5.1 生态护岸
  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护岸优化工作,其中最基本且有效的措施就是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理想化地整体布置与效果构建,让护岸结构具有足够的协调性优势,并对其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生态护岸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在水环境保护中,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应进一步优化其整体的稳定性,如做好护岸土工布等的科学处理,防止土工布处理效果不佳,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应恰当选择与搭配,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出现不适应情况,讓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态护岸中发挥出充分优势。
  5.2 食藻虫体培育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天水市渭河干支流中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这是因为附近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元素,进而导致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超标,大量藻类也由此滋生。基于此,在具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可通过培育食藻虫体解决此类问题。随着食藻虫体的不断生长,能有效抑制水中的藻类繁殖,为其他水生生物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进而让水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5]。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水体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将逐渐恢复正常,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也逐渐体现。通过实践发现,培育食藻虫体并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较大侵害,这与我国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标准十分符合。
  6 结语
  在当今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中,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天水市渭河干支流无坝引水枢纽工程的应用情况可知,河道治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不有效治理,水患问题及农田灌溉问题都将愈演愈烈。因此,水利部门一定要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并根据工程实际,采取足够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河道治理效果。在此过程中,水利部门也应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生态护岸及培育食藻虫体来解决水环境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水环境污染问题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正新,何慧,郭春香.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3):18-19.
  [2] 李四强.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24-25.
  [3] 李王芳.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5-16.
  [4] 梁金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42-43.
  [5] 陈释元,任宏超,陈小娟.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决策探索,2020(12):80-81.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是践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都市农业建设与运营呈现了新的面貌和变化,但是在项目规划、推广、文化、渠道的精细化、深入度、创新性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内涵式发展建议。  关键词 城乡融合;都市农业;内涵式发展;湖北省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为解决新常态背景下农情工作转型发展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新常态背景下对于农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总结提出了农情工作转型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情工作;新常态;参谋服务;调度体系;农情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109  随着我国社
摘 要 在信息高速发展和“互联网+”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和智慧农业技术相关应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农业智能化理念、物联网系统发展等方面探究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
摘 要 在植物经典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对苹果属湖北海棠植物的种内资源进行鉴定,准确区分近似种,科学描述其特征,并对苹果属湖北植物的几种类群的当前位置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发掘和拓展种质资源,不断提高湖北海棠的科学价值,综述了植物分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对湖北海棠种质资源进行了分类,以期为湖北海棠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湖北海棠;形态特征;胚囊发育;分类;应用前景  中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农产品废弃物,这些农产品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堆积和焚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提倡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研究了农业废弃物的更高效率、多方面的应用,这一过程促进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对改善农村环境污染、发展农业多元化产业和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为促进农业大数据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法]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大数据相关文献,对农业大数据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大数据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我国以及美国、以色列、日本这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总结了国内外农业大数据的特点并归纳国内外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我国需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从农业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三方面发展,这将对我国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充分利用有
平地作业是实现水稻田节水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探索了3种天气状况下卫星平地系统与激光平地系统的作业效果、效率及效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平地前各测点标高标准差相差不大时,在晴朗无风、阴天不下雨天气状况下,激光平地系统与卫星平地系统作业效果无差异;而在能见度小于300m的刮风天气状况下,卫星平地系统正常作业,激光平地系统无法作业。卫星平地系统在上述3种天气状况下,作业成本较晴朗无风天气状况下的激光平地系统(CK)减少144.8元/hm2以上,1台班净收益13762.9元以上,较激光平地系统(CK)增收4190.
杏疔病是危害杏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宁夏、甘肃、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本文概述了杏疔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杏疔病的发生特点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参考。
为明确自然生态条件下苜蓿生长过程中限制性元素及与土壤养分供求循环问题,本研究以固原市隆德县不同龄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龄苜蓿、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苜蓿茎和叶有机C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趋势不明显,且2龄、5龄、7龄间无显著性差异;全N、全P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茎C︰N随种植年限递增呈降低趋势,叶C︰N无显著性变化,综合茎和叶N︰P分析判断,2龄时为P元素限制,5龄和7龄时为N、P元素共同限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的不同土层
为了掌握生物有机肥修复宁夏盐碱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作用效果,采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土壤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CK,T2、T3处理土壤pH值降低了0.5~0.6,全盐含量降低0.8 g/kg,土壤碱化度降低14.0%~18.0%;T1、T2和T3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7.28%~62.89%和42.86%~60.00%,T3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