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聚体在肺部疾病中的表达及价值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D-2聚体在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肺部疾病中的表达及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4例,肺癌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D-2聚体在肺部疾病中的表达以及其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156例患者中,D-2聚体值<0.5g/L共52例(占33.3%),D-2聚体值≥0.5g/L共104例(66.7%),不同肺部疾病以及同种疾病的不同分期的D-2聚体值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肺部疾病患者血浆中D-2聚体的含量较高,不同疾病类型血浆中的D-2聚体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在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肺部疾病;D-2聚体;诊断;鉴别;应用价值
  肺部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炎、肺癌等疾病表现类型,该类疾病具有易复发、死亡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肺部疾病患者血液多处在高凝状态,病情较为复杂,给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D-2聚体是纤溶酶XDP在特异性降解情况下的衍生物,是诊断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测中较为常用的一项指标,在肺部疾病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5例,女性61例,年龄范围为23~77岁,平均年龄为(49.2±3.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确诊,其中肺炎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4例,肺癌50例。
  1.2 方法
  156例肺部疾病患者均行D-2聚体值检测。①所有仪器为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包括胶乳试剂和反应缓冲液,前者包被为MA-8D3聚苯乙烯胶乳颗粒冻干悬浮液,与D-2聚体直接对照比较,其中,D-2聚体除含有血清白蛋白外,还包括缓冲液、防腐剂、稳定剂等;后者为磷酸缓冲液,成分与D-2聚体一致。②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和比浊法,检测原理为:聚苯乙烯胶乳颗粒冻干悬浮液含有D-2聚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特点,血浆与胶乳试剂及其缓冲液混合时,胶乳颗粒便会出现凝集现象,凝集程度与D-2聚体浓度呈正比[2]。③抽取患者新鲜血液,以枸橼酸钠抗凝,剂量为109mmol/L,离心10min,速度设为3000r/min,获取样本并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进行检测,得出结果;参照值为0.5g/L,D-2聚体浓度≥0.5g/L,判定为血栓形成,根据病种对检测结果进行归类,分析其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结果
  156例肺部疾病患者中,D-2聚体值<0.5g/L共52例,占33.3%,其余104例患者D-2聚体值≥0.5g/L,占66.7%。详见表1。正常人群的D-2聚体含量维持在0.36mg/L左右,肺部疾病患者的D-2聚体含量明显高于0.36mg/L,不同肺部疾病的D-2聚体值均存在很大的差异,D-2聚体在肺癌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炎,在肺炎中的含量略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时,同种疾病不同分期的D-2聚体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D-2聚体值平均为(1.78±0.32)mg/L,其中缓解期的D-2聚体值平均为(1.65±0.27)mg/L,急性期的D-2聚体值平均为(1.96±0.28)mg/L,急性期D-2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详见表2。
  表1 156例肺部疾病患者的D-2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表2 不同肺部疾病患者D-2聚体值比较
  3讨论
  3.1 D-2聚体在肺部疾病中的表达
  D-2聚体的形成通过凝血过程和纤溶系统中能够表现出来,就前者来看,纤维蛋白的形成需经历蛋白单体形成、聚合以及交联纤维蛋白形成3个阶段;就后者来看,纤溶过程共经历PLG衍生PL和纤维蛋白降解2个阶段,前者的结果在后者作用下生成具有特异表现的D-2聚体。除纤维蛋白原外,机体抗凝系统的最重要检测指标即为D-2聚体,其由纤溶酶产生,能够表达继发性纤溶活性,因此常用来作为纤溶亢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3]。机体处在正常运行环境下,血浆中并不会出现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物,如果检出该类物质,则表明纤溶系统出现异常、血浆有所凝固,该指标能够同时反应纤溶系统和体内凝血功能,对于诊断肺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肺栓塞,因其诊断特异性较为明显,在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肺部疾病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对于D-2聚体的检测,常用的方法为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染色法、凝聚法等。
  机体在正常状态下,纤溶和凝血均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纤维蛋白会生成和清除中维持循环状态,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纤溶和凝血系统将会受到直接干扰,致使血浆D-2聚体含量增高,纤维蛋白聚集。就肺部疾病的发生机制来看,主要是由炎症以及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等因素引发肺部组织损伤,实际上是两大系统受到干扰,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其对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明确D-2聚体在肺部疾病中的表达,利用肺癌指标对肺部疾病早期症状进行评估,对疾病的诊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D-2聚体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D-2聚体水平在不同疾病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是继发性纤溶亢进和机内血凝状态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其在肺部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根据ELISA法,临床上将D-2聚体值>0.5g/L作为血栓形成的判定标准,这是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共有特征,采用该项指标作为肺栓塞的首选筛查手段已经得到公认,由于肺部疾病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如肺癌患者的D-2聚体水平就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这种异常情况在肺部炎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D-2聚体水平的变化,可对肺炎、肺癌等患者的病程进行观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治疗进展以及预后评价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肺部疾病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4]。以肺炎为例,患者常处于高凝血状态,检测D-2聚体变化,能够直观、准确反映机体内纤溶和凝血系统功能状况,从而指导疾病诊治;D-2聚体与癌症分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D-2聚体含量也常用于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
  血浆D-2聚体水平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升高,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临床实践表明,D-2聚体值的测定,阴性结果在肺部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远大于阳性结果,采用ACL TOP和免疫比浊法可实现临床检测的全自动操作,可作为溶栓和血栓诊疗监测的重要指标[5]。本组研究共选取我院收治的156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炎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4例,肺癌50例,采用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和免疫比浊法对D-2聚体进行检测和测定,结果显示,D-2聚体值<0.5g/L共52例(占33.3%),D-2聚体值≥0.5g/L共104例(66.7%),D-2聚体在肺癌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炎,在肺炎中的含量略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的D-2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提示将D-2聚体作为纤溶亢进和血液高凝的分子标志物,用其反映肺部疾病患者血液的凝血功能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D-2聚体值的增加特异性能够准确反应纤溶亢进和机体凝聚功能,不同肺部疾病患者血浆中的D-2聚体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D-2聚体检测在肺部疾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其在早期监测肺部疾病病情变化、预测疾病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静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3):12-13.
  [2]孟令浩.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IL-16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3.
  [3]徐爱群.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表达[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5):20-21.
  [4]余杏,姚敏,魏小斌,等.血浆D-二聚体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12(6):129-130.
  [5]张灼锦,陈育贤,翁梅超.ACLTOP定量检测D-二聚体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1):175-1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拔除前磨牙对II1患者Bolton指数全牙比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 II1错牙合51例,其中上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为第一组,共35例,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为第二组,共16例,测量两组矫治前后全牙比并进行分析研究。对矫治后模型进行PAR指数评估,挑选出38例矫治后PAR总分为0的病例作为满意病例,测量其矫治后全牙比。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前全牙比无明显差异,第二组病例矫治
期刊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a key pathogen in periodontitis,has been shown to accelerate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AS).However,the definite mechanisms remain elusive.Emerging evidence suppor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itochondrial dysfu
Hyperglycemia induces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inflammaging),which is a newly identified contributor to diabetes-related tissue lesions,including the inflammatory bone loss in periodontitis.It is also a secondary senescent pattern mediated by an inc
Methyltransferase like 13(METTL13),a kind of methyltransferase,is implicated in protein binding and synthesis.The upregulation of METTL13 has been reported in a variety of tumors.However,little was known about its potential function in head and neck squam
期刊
目的探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联合应用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济南市济钢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19±1.46)岁,体质量(62.16±4.29)kg,病程(1.17±0.38)年。观
目的探讨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7.20±1.0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药膳疗法对剖宫产后缺乳症促进泌乳的效果。方法将临沂市中医医院产科2019年8月至10月接收的剖宫产后缺乳症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A年龄(31.35±4.15)岁,对照组B年龄(30.86±4.39)岁,研究组年龄(31.60±4.66)岁。3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A采用耳穴压豆法,对照组B采用药膳疗法,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an aggressive malignancy,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morbidity and low survival rates with limited therapeutic options outside of regional surgery,conventional cytotoxic chemotherapy,and irradiation.Increasing stu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接触电脑对女性卵泡发育及排卵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因不孕症而需要进行卵泡监测的孕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操作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平均每月操作1年,每天>1小时)。经阴道超声观察并记录排卵期前一周左右卵泡发育大小、排卵期卵泡大小、排卵期盆腔间接征象及优势卵泡排卵期不排卵或卵泡囊性化等情况。结果: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不孕女性其排卵障碍高于不接触电脑操作的女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
期刊
Pain of the orofacial region is the primary complaint for which patients seek treatment.Of all the orofacial pain conditions,one condition that possess a significant global health problem i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Patients with TMD typically fr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