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国明珠——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歙砚等相关藏品浅析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至今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婺源县砚山是中国歙砚的原产地,唐宋以来,歙砚倍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研究中华砚文化,离不开歙砚.本文以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歙砚及砚坯砚料等相关藏品为例,对歙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对历代歙砚主要样式、歙砚石主要品种以及宋代歙砚生产工具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rn歙砚全称歙州砚,又名龙尾砚、婺源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南唐后主李煜称其为“天下冠”,北宋大书法家蔡襄视其为“和氏璧”.
其他文献
《中国医籍考》又称《医籍考》,系日本汉医学家丹波元胤撰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全书共80卷.著录了我国自秦汉以来至道光以前的古典医籍2600余种,在当时是一部最大规模的中医专科目录书.因其囊括时间长,不免存有少数遗漏、存佚及作者、名讳、里贯之误者.故此,本文对《中国医籍考》中的《痘疹神应心书》、《易简归一》关于作者、名讳、里贯之误说,逐一予以考订,并阐述其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巨大价值.
期刊
街市是元代城市中商业最为活跃的区域,由街道和两侧的店铺组成.通过对已发掘元代城址街市遗存的系统梳理,可知元代城内街市多位于中央干道,部分则地处城外.街市的形态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土路,都城或铺砌地砖或木板.同时,元代街市的规模随城市等级不同,也呈现出一定层级性.街市两侧店铺多为里外间结构,临街一侧有招牌.元代城外关城也很发达,亦是重要的商业空间.街市是元代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部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是一座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佛教遗存.阿尔寨石窟现存壁画主题为藏传佛教,也描绘了一些特征鲜明的蒙古族风俗.经分析该石窟壁画的内容、技法与风格,结合自大蒙古国时代至清代的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发展史,我们认为阿尔寨石窟壁画表现了藏传佛教受西夏文化熏染进入草原地区,经元代沉淀而在北元(明)与清代时期达到顶峰,最终成为全蒙古的民族性宗教的历程.阿尔寨石窟壁画集中了藏、蒙、汉等多种文化因素,以藏传佛教为核心并融合了传统的萨满教信仰,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教关系,是蒙古地区政治、经济
通过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车马坑出土的147件车马器进行研究性保护修复系统研究,在保护前对文物保存状态进行研究,包括文物保存环境对腐蚀的影响、文物本体病害类型调查、文物腐蚀及保护的预研究等几个方面,明确保护修复需要解决的核心是车马器表面除锈揭露纹饰、加固纹饰、脱盐及缓蚀、封护工作,针对不同材质、不同腐蚀程度的文物分别制定保护技术路线,并在保护修复进行过程中同步深入研究.本次研究性保护修复工作在不进行破坏性取样的前提下获取大量考古信息,对这批脆弱车马器文物进行有效保护,还原了文物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M5棺内底部出土了一张玻璃席,在对其进行室内清理及相关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形制与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揭示.研究显示:M5玻璃席平面由内部玻璃片主体、次外侧包边和最外侧包边三部分组成,玻璃片及两圈包边通过有机质线绳绑缚在下方含纺织物的底衬上;主体玻璃片及围边玻璃泡材质皆为铅钡玻璃;玻璃席是汉代列侯丧葬等级制度的重要表征物,本文为研究西汉时期玻璃席制作手工业及法赙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辽西地区是中国史前时期人像材料发现最丰富、人像使用传统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自小河西文化至小河沿文化,共发现材质多样、造型各异的人像近50件.本文在全面搜集人像材料的基础上,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人像的发现、分类、造型特征及功能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像蕴含的宗教内涵及社会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揭示该地区祖先崇拜、天神崇拜、生殖崇拜、丰产崇拜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在文明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分布于阴山南北的汪古部以突厥后裔为主,自唐末五代起,逐渐融合了当地的回鹘、沙陀、党项、蒙古等族群,形成了金元之际的汪古部.本文在整体梳理、排比阴山汪古地区发现的景教石刻十字架的基础上,依照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认为该区域的景教十字架可以分为墓碑十字架和墓顶石十字架两种,据其形态可以细分为聂斯脱里派十字架、马耳他十字架、珍珠纹十字架、对顶三角十字架和剑锋十字架等五种景教石刻十字架.提出了该地区出土的景教墓碑和墓顶石两类墓葬石刻存在一定的等级划分,并从分布地域、碑文内容、工艺制作和出土数量等方面考量认为,墓碑等级
前言rn革命文物是中国文物古迹中非常特殊的一种类型,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革命文物”不再隶属于“近现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而是作为单独的一种文物类型和近现代文物并列,引起文物行业和学者们的广泛思考与讨论.
期刊
偃师商城考古发掘近40年,出土玉器不算多.本文在检视偃师商城部分出土玉器的基础上,发现这批玉器从玉料选择到加工工艺主要继承了中原地区长久以来的玉器技术传统.二里头文化玉礼器群中的柄形饰以及与铜铃同出的镶嵌绿松石器物等在二里岗文化得到了保留和一定程度的应用 商晚期和两周时期常见的、形制规整、带扉棱的像生类玉器在偃师商城已开始出现.此外,少量闪石玉器或加工原料可能来自其他区域.
调查发现,嵩山北麓近山区域,分布有十余处石铲加工点.它们沿嵩山北麓各主要支流分布,可能尚有其他支流流域也存在石铲加工点尚未被发现.这些石铲加工点,自仰韶文化开始少量出现,并在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时期发展繁荣.它们彼此邻近,离原料产地直线距离可超过10千米,聚落面积一般以5~10万平方米为主,彼此多存在竞争关系,目前尚看不出其对石料资源的独占性.产品的分配以交换为主,分配区域可能仅限于洛阳盆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