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经典阅读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世界各国的交流都十分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包容开放、思想自由的理念,让学生了解和我国有不同文化差异的英美国家。只有充分了解了差异,才能够更好地阅读英美文学。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经典阅读
  一、英文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灿烂夺目,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辨识度。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丰富性。英美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是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想要成就一定的风格和流派,在数量上要有一定的规模。英美文学作品的题材也非常丰富,在英美文学中,散文、诗歌、小说、喜剧还有其他比较小众的文学题材,都反映了内容载体的丰富性。另一个丰富性的体验在时间空间的跨度上,英美文学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这段发展不仅是时间的跨越,也包括了空间的跨度。
  内容广泛性。英美文学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时的灵感或者文学的素材,这就体验了英美文学内容的广泛性。文化属性。文学是表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的文字,会受到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影响。
  二、英美文学经典的发展
  文学归根结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文学和文化相互影响,英国各个时代的文化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也反作用于文化的发展变化。美国文学也经历这样一条路,美国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产生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又深刻地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之中。想要读懂一个国家的文学就要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所了解,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学产生更深层的共鸣。
  当阅读英美文学的时候,从跨文化的角度去阅读,更有利于了解该国文化,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鲜明地认识到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读者可以形成更加包容、开放的眼光,吸取彼此身上优秀的闪光点。例如在阅读《草叶集》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作家的阳刚之气。这部诗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作品,因“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这句诗而得名。诗集中诗歌像是长满了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又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它们是世界闻名的诗歌,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惠特曼在诗歌形式上有很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无所不包的容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草叶集》中对自我、对大自然都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所以说,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是我们了解英美文化的窗口,通过对文学经典的解读,赏析其中蕴含的文化。
  世界向着多元的方向前进,国际交流也越发的密切,这促使我们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英美文化有进一步地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自身打开眼界,同时培养了我们自由开放的思想和精神,密切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为彼此之间的学习打开通道。
  三、阅读英美文学的动机
  阅读动机是引起阅读行为的内在动力。阅读文学作品是为了获得信息或者是得到阅读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的动机是较强的,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动机是功利的,因为与自身的未来发展和前途有关,所以去读,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在英美文学经典的阅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应对英语的考试而去阅读,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听力等实际功用的能力,通过考试,为未来打下基础。另一种则是想要在阅读中得到乐趣、放松身心,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行为。
  真正能够让学生持续保持对英美文学兴趣的正是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这也是文学阅读的价值所在。所以,加强学生的欣赏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外语能力的途径之一。只有当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行为中去,并坚持这一行为。持之以恒,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攀升,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是非常关键的,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培养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凝练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內涵隽永,是学生模仿的上好材料,学生阅读这样优美文字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摘抄下来,鼓励他们把优美词句运用到生活中、学习中,锻炼他们实践写作的能力,熟能生巧,夯实知识。文学作品读得多了,自然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文学语言是源于生活的,但又高于生活,因为它不仅要通俗易懂、自然朴实,还要精炼简洁、表情达意。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是英美文学的精华所在,这样的文字是非常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
  在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经典的语言使用,这就充分说明了,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文学也离不开语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许多的文学作品既是文学中的经典也是英语学习的典范。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对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运用都非常有帮助。例如在经典的英国小说《简·爱》,这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许多学者认为这部《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这是一部代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勇敢地追求尊严与自由,坚持自我,最后终于获得了幸福的故事。小说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歌颂了敢于无视一切偏见和旧习俗,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己平等地位和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邂逅了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个喜怒无常又忧郁的人,对简·爱的态度也时好时坏。他的房间着火,简·爱叫醒了他并帮他扑灭了火,两个人慢慢地相爱了,但相互并不知道心意。罗切斯特在宴会上对一位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爱感到非常生气,但这其实是罗切斯特对她的试探。两个人确定彼此的心意后准备结婚,但此时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独立自主的简·爱不可能这样嫁给罗切斯特,她偷偷地离开了。后来简·爱得到了一笔遗产,拒绝了表兄的求婚,她心里还是想着罗切斯特先生,但此时罗切斯特已经没有了豪华的宅邸,人也因火灾变得残疾。当简·爱再次与他重逢,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故事描绘了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的简·爱,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上对女性地位、女性婚姻、独立自主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篇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所传达的思想到现在仍然不过时。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阅读故事的乐趣,接受作者传达的思想和观点,还可以提升英语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结束语
  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文学作品能够充分地展现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习惯、宗教文化等。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打开了解这个国家的窗口,英美文学中反映了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走过的路,留下的印迹。同时也能从文学中看到历史时代对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晓倩.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北方文学,2017(7):94.
  [2]朱亚容.走进英语背后的文化[J].辽宁教育,2013(19):9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大学生的学生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面临信息化时代形式,高职院校要想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应该积极调整招生和就业工作思路,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招收优质生源,构建科学就业机制,提高院校学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向来十分关注招生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也是政府和社会的重要关
期刊
摘要:声乐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它是以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具备明显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但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必然的优势,但与我国教育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存在违背之处。因此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在大班教学的基本上保留其优势,并针对其存在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始终要把队伍建设作为院校内部管理建设的第一要务,本文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经验浅谈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设路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所处位置特殊,它既要与普通教育规范互通,又要与高等教育层次衔接,更要与就业创业紧密对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懂教育、又要精专业、还要懂市场;二是其面对教育对象特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也帮助学生学生其他专业科学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处理专业问题也有积极影响。因此,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拥有数学应用能力,成为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增加数学课时,以学生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知
期刊
摘要: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为一名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我们要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引导学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
期刊
摘要: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宣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青年学生曾现出新特征、面临新挑战,如成长环境优越,高度依赖互联网,知识、思想甚至感情在网络上、微信上、自我意识强;同时,青年學生自身也面临着来自外的压力、意识形态渗透等等。因此,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实,
期刊
摘要:英语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合作学习就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进而改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英语教育;合作学习  造成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效果质量差的原因有许多,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方式的应用,由于技工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学生基础能力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所接收的学生多是在基础义务教育中成绩不佳并且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所以中职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难度更大。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既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成绩有所提升,更能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低效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此,本文就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教学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良好习惯;培养  一、口脑并用,促进
期刊
摘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项目驱动为导向,采用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双创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利用探索与实践方式开展创新型教育,建立双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特色平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科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企业工匠的摇篮,如何培养匹配企业需求,能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品质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同时,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将对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将工匠精神嵌入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注入学生生活习惯等培养方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及培养现状  (一)高职学生学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