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分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同步协调发展,成为各类行业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在此背景下,林业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众多经济学者的认可,不仅可完善我国现有经济体系,也可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对于林业而言,其核心要点涵盖了苗木培育、人工造林、合理用林以及科学化管理等多个层面。针对新时期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林业;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1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3.13;S725       文献标志码: B
  1   林业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   育苗位置选择
  合理選择育苗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在选择苗木培育地区时,需要对地区的土壤与气候条件进行全面细致分析,依照当地的实际生态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种植苗木的种类,并采取合理的管理控制手段,进而保障苗木培育环节的整体水平。
  首先,要考量育苗地的土壤、土质条件,为培育地区配备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并注重地形、地势的变化,地形越平坦越适合实施苗木培育。此外,在育苗地内需具备良好的日照条件,并考量风力因素对苗木生长过程的影响,对于那些较为特殊的苗木,可针对性施加水肥对其进行保护,并可综合利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改良育苗地土壤,提高苗木成活率。
  其次,要考量育苗地的交通运输是否便利。林业工程不同于单纯的植树造林,其需要综合对比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只有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才是新时期林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林业工程周边要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这样不仅可降低苗木运输成本,也可有效控制苗木培育的人工投入与难度。
  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在培育地区实施整地措施,可将地势适当改平,使用旋耕机等设备,让土壤变得疏松,为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育苗地所存在的杂草、碎石以及垃圾等杂质要及时清除,在翻土作业中,深度不能小于25 cm,具体的苗木播种深度可依照苗木种类的不同进行调整[1]。
  1.2   苗木种子的处理与选择
  在苗木培育工作实施前,要对苗木种子进行仔细筛选,还应选择适合苗木种子生长的自然环境。此外,科学合理地处理苗木种子可有效提高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保障苗木整体成活率。所以,在完成苗木种子选择后,要对种子进行清洗、筛选、消毒以及杀菌等改良作业,为苗木的发育提供更加优良的外在条件,提高苗木成活率。
  根据当前林业经验,利用催芽对苗木种子作进一步的处理,可降低苗木的发芽时间,而且苗木自身抗病虫害能力也会明显增强。此外,为避免播种时间过早造成苗木发芽率低,要合理选择播种季节,并记录苗木的发芽状况,提升苗木的发芽率。
  1.3   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要科学地选择时间与季节。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是最佳的播种时间,并且具备温度、湿度与环境等多方面自然因素,可提高苗木生长速度。此外,林业工程建设者要根据播种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建立更为合理的排水、灌溉系统,避免因极端恶劣天气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1.4   施肥技术
  苗木施肥作业不仅可以满足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可有效改善育苗地的土壤养分。在对苗木实施施肥作业时,需要严格控制化肥种类、施肥量以及次数,应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也可利用发酵与堆肥的方式,综合利用育苗地所存有的植被以及动物粪便,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施肥过程中选用钾肥或氮肥,可增强苗木的生长速度与质量。
  1.5   科学管理
  在苗木发芽初期,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强化先进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落实精细化管理,提高苗木抗病虫害以及抗自然风险能力。育苗地需要定期进行除草作业,可以提高苗木抵抗病虫害以及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2]。
  2   林业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1   移植造林时间与季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在选择林业移植造林时间与季节时,要依照地区的不同进行合理调控。在北方,最佳的移植造林时间是3—5月;在南方,移植造林时间应避开酷暑天气。此外,苗木在移植过程中应在早上或晚上进行。通常情况下,南方一年四季都可进行苗木移植,但是部分时段与部分苗木对于季节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移植造林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土壤湿度与温度,避免水分蒸发量过大,土壤积温要保障苗木正常发育。
  2.2   苗木移植造林技术的细节规划
  在苗木移植造林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苗木的生长安全,尤其是苗木的根部与茎叶结构,只有保证其完整性,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此外,在育苗期间的苗木需进行规范种植,保持根、茎、枝、干完整,为其创造更为良好的生存与发育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苗木结构受到损伤。同时,也要做好培育苗圃与移植造林地区之间的交通路线规划工作,避免运输环节存在纰漏,不要进行远距离、长时间运输。在移植造林过程中要同步进行灌溉作业,改善水土条件,进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
  2.3   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移植造林质量的根本,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病虫害防治特点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病虫害防治可在冬季对苗木喷洒药物,减少病虫害滋生,并在春季与夏季实施多重管控措施。此外,为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苗木移植造林工作需要注重育苗地苗木种类的复合化与多样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生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现状
  3.1   种植技术控制细节不合理
  温度是影响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核心要素,不同季节、不同温度所种植的苗木不同。我国在苗木种类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对苗木生长环境的温度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不仅影响了苗木的生长速度,还会降低苗木成活率。此外,对培育地的土壤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土壤湿润度与苗木的生长需求有很大的差距[3]。
  3.2   种植效率较低
  新时期林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如果相关企业与单位不能采用更为合理的播种策略来提高整体种植效率,其整体经济收益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当前,我国很多苗木培育地都会采用人工种植方式,而林业工作人员对于苗木种类的特性以及苗木生长环境的需求不够了解,缺乏高素质、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因此,我国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长期存在人力短缺与浪费的现象。除了以上问题之外,我国林业所开展的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同样存在着种植后未得到有效保护、林业工程地区与人类活动地区相互重叠、林业工程人员考核制度标准与新时代发展不符等诸多不利因素。
  4   新时期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发展策略
  4.1   强化对种植技术细节的控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很多行业的核心发展趋势,而这些先进的技术模式也为我国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工程人员可借助各类监控与感应设备,记录种植地区内的温度与土壤条件,并依照具体培育与移植需求,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作为参考资料。此外,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林业管理人员可实现种植技术细节的全面监管,提高一线种植工作者对种植技术的关注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让林业工程体系发展拥有更为可靠的基础空间,林业工程管理者与规划者可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对地區林业建设制定更为科学的管理制度,让种植技术细节控制真正生效于林业工程发展[4]。
  4.2   加大一线管理者与种植者的培训力度
  林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同样关系到实际种植技术的落实程度。因此,无论是地方林业部门还是相关企业,均需保持对人力资源科学调用的基础理念,不断引入更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合理分配,提高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质量。
  5   结束语
  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水平,相关部门与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策略,决定了林业工程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因此,林业部门与企业要重点关注新时期新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策略,不断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者的自身素养,提高林业细节把控能力,全面改善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的技术与理念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率的影响,进而有力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敬芝.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1):55-56.
  [ 2 ] 张雪琴.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4):41,43.
  [ 3 ] 董弇杰,丁文丽.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J].新农业,2020(5):26-27.
  [ 4 ] 王荣永,范冉月.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18):88-8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理念逐渐被林业工作者应用到林业生产中。林业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而过去的林业种植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目前林业产业的调查、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环境破坏问题也较严重,整个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改变。论述了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相关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
摘 要:高品质品种是确保水稻种植品质的基本,而农业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水稻品种应具备土地资源适应能力,应考虑到该地域的地理环境,以确保水稻品种的适应能力。首先,选择合适时间种植水稻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根据以前的种植经验,该科研基地选择了本地性强的水稻品种。其次,选择种植水稻品种的方法应考虑种子本身的特性及其实际局限性。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气候和环境因素选择水稻品种,应结合市场需
采用1205tex黄麻织造了三维蜂窝状编织物,通过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VARTM)制备了不同开口角度的三维编织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对三维编织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编织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在压缩过程中,压缩曲线中的平台区有大量的压缩峰,表现出较好的压缩缓冲作用,提高了其抗压能力。不同开口角度对三维编织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有明显影响,60°开口角度的压缩载荷明显高于30°和45°的复合材料,三维编织蜂窝结构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模式大致相同。
摘 要:落叶松在甘肃省小陇山地区广泛分布,其树干通直、枝繁叶茂、木材材质好、生长速度快,是一种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用材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落叶松造林水平,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当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和落叶松自身特点,充分重视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应用,进而培育更多优质壮苗,将落叶松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落叶松造林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主要对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探究,供参考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林业建设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只有保护好林业与森林资源,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健康发展。要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利用科学的技术措施完善森林生态建设,促进林业长期发展,从而推动森林资源健康发展。论述了森林培育及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传统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森林培育的意义,提出了森林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培育:森林:生态建设  文章编号: 100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聚丙烯酸(PAA)复合物,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制备GO/PAA复合纤维,最后经氢碘酸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PAA复合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RGO/PAA复合纤维表面具有RGO的褶皱结构,并且随着PAA含量的增加表面出现聚合物微粒。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当RGO/PAA质量比为10/1时,电阻率最低,导电性能最好,少量的PAA能有效提高复合纤维的导电性。RGO10/PAA1的拉伸强度较高,断裂伸长率较小,其拉伸电阻最为稳定。导电纤维用于导电通路
以硝酸银(AgNO3)为银源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沉积银,随后通过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DMS)疏水改性得到疏水Ag-TiO2;分别把0.15g疏水Ag-TiO2和TiO2均匀分散在PDMS体积分数为1%的50mL环己烷(CYH)溶液中,再加入棉织物浸泡2h后干燥制备出超疏水-光催化自清洁织物。测试结果表明:疏水Ag-TiO2的禁带宽度由3.24eV下降到2.95 e
以粘胶纤维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以H3P04为活化剂制备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研究了炭化、活化工艺对ACF微观结构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3P04浓度25%、炭化活化温度400℃、炭化活化时间1.5h条件下制备的ACF吸波性能较佳。
选取了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7种不同纤维基的面膜基布,测试评价其表观形态、弯曲性能、透气透湿性能、持液保液性能。结果发现:纤维基面膜基布呈网状结构;透气率在500mm/s以上,透湿率在300g/m2·h左右;弯曲刚度在0.01cN·cm2/cm~0.50cN·cm2/cm范围内,湿态弯曲刚度小于干态弯曲刚度,弯曲滞后距在0.01cN·cm/cm~0.10cN·cm/cm范围内;接触角在32.0°~48.0°范围内,在200s内能快速吸收水份,6
摘 要:生姜具有良好的去腥效果,是人们日常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近年来,人们对生姜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生姜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有效提高生姜的产量及质量。基于此,主要围绕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全面阐述了生姜栽培技术的整个流程。  关键词:生姜;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