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0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6例,女性73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0∶3.6;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45.5±10.6)岁。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灶长径、多灶性、BRAFV600E基因突变、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腺外侵犯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患者397例(42.2%),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患者104例(11.1%)。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χ2=24.485, P<0.001)、年龄<55岁( χ2=8.100, P=0.004)、双侧癌灶(χ2=5.006, P=0.025)、癌灶长径较大(Z=-0.016, P<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χ2=4.918, P=0.027)的患者CLNM阳性比例更高,在男性(χ2=6.584,P=0.010)、双侧癌灶(χ2=26.669,P<0.001)、癌灶长径较大(Z=-4.991,P<0.001)、腺外侵犯(χ2=16.862, P<0.001)的患者中,LLNM阳性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091, P<0.001)、年龄(OR=1.551,P=0.010)、癌灶长径(OR=5.285, P<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OR=1.648, P=0.038)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1.657, P=0.032)、双侧癌灶(OR=2.610, P<0.001)、癌灶长径(OR=7.420, P<0.001)、腺外侵犯(OR=2.611,P=0.005)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灶长径在CLNM、LLNM风险评估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6、0.8 cm。

结论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PTMC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并结合癌灶腺外侵犯情况综合考虑预防性清扫侧区淋巴结。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评价二级腱索切断(CC)手术在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成形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全组共9例慢性IMR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瓣环成形术的基础上,同期行CC手术,手术适应证为二尖瓣反流(MR)程度中度(2+)以上,前瓣折角小于145°,对合深度小于10 mm。以围手术期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和随访期MR程度、心功能分级、前瓣折角、对合深度、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观察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40例;年龄(58.22±3.24)岁,年龄范围47~7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TKA,对比观察术前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麦克马
随着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对于保持系膜完整,血管根部结扎,扩大淋巴结清扫面积的高要求,防范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手术并发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胃结肠静脉干(GTH)所在区域,因其属支变异程度大,血管走行复杂,更是成为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GTH的解剖结构及其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作用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8月河南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67例,女性163例,年龄19~71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95)及经胸前入路腔镜手术组(腔镜组,n=13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情况和术中手术时间、肿物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外科相当普及。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与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诞生,旨在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优化根除率、提高手术经济效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TAMIS术式的优势逐渐被发掘。较TEM而言,TAMIS的手术费用低、学习曲线短、术后并发症少,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综述将从TAMIS的发展历程与临床运用对该术式进行介绍。
外泌体是在细胞内产生,一种大小介于40~100 nm的微小囊泡,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载体。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中,外泌体起着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就外泌体的相关特点及及外泌体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调查外科住院医师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降低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力源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016年9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45例住院医师的压力和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压力与职业倦怠在外科住院医师中的存在情况,并分析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的线性相关性。男性132例,女性13例;年龄(26.62±1.4
期刊
目的分析比较胃镜活检诊断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探讨活检漏诊浸润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活检诊断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且行完整切除的6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为35~76岁。观察性别、年龄、内镜下病灶形态及最长径、CT检查及炎症指标等与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