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诱术,你能否抗住揭秘液晶显示器广色域参数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年液晶显示器业界最火的名词分别是“响应时间”与“对比度”,而今年各大厂商们又用“广色域”这个法宝来“色诱”广大消费者。一轮轮的广告攻势以及参数大战把消费著搞得晕头转向。那么“广色域”到底是个什么参数?它的具体意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今年被炒的如此火热?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显示应用来说它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杨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开始本次的“广色域”探秘之旅吧。
  
  广色域是啥
  
  在说“广色域”之前首先需要说明“色域”的概念,笼统上讲它是指显示设备的色彩表现范围,这个范围越大。画面的色彩也就越饱满。为了更好地量化“色域”这一参数,国际相关组织专门制定了一个标准——NTSC,它是在自然界所有颜色的色谱中划定了一个三角形的范围,目前所有彩色显示设备均以NTSC区域为标准以%为单位。而如果显示设备能够显示的色彩接近或者完全达到NTSC所划定的范围则可称为“广色域”,也就是大家现在广告中看到的92%、100%甚至是120%色域值。
  
  如何实现广色域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决定液晶显示器色域值的因素在于背光源,与其使用的面板类型毫不相干,在这一点一定要和老早之前的16.2M色/16.7M色的概念区分开(其实这二者的区别也并不主要在液晶面板上,而是主要集中在与液晶面板配套的lC驱动上,由于有大量补偿技术和改良面板的推出使得现如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液晶显示器都能显示16.7M色)。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误以为具有广色域的液晶显示器就一定不是TN面板,在这一点上要谨防JS忽悠。
  以前液晶显示器上普遍采用CCFL(冷阴极荧光灯)背光,尽管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由于体质上的不足,使得采用这种背光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只能显示NTSC色彩区域的72%左右,画面色彩的饱和度与过渡都不是很理想。改良款W-CCFL背光灯管的推出掀起了今年的“色域”热潮,这项技术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能将晶显示器的色域值提升至92%,配合新型滤光片可以让这一数值达到97%甚至是100%。相比之下LED背光则是一项完全革新的技术。使用它作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很轻松达到100%色域值甚至更高,但是由于成本的限制使得这类显示器价格很高。
  
  理性看待广色域产品
  
  由于是新诞生的技术。而且又是今年业界热炒得热点,所以具备广色域的液晶显示器价格并不便宜。目前市面上具有92%及以色域的22英寸液晶显示器售价普遍高于2500元。这要比,“普通”22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贵了近千元,然而从实际的表现效果来看这1000元多买来的色域值并非对每个人都物有所值。
  如果你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浏览网页、编辑文档,那么普通色域与广色域表现几乎没有差别。即便是看在线电影、浏览图片、玩普通网络游戏,二者的差距也并不大,因为我们通常接触的这些多媒体文件通常是有经过压缩的。其中在色彩中的不少细节已经省略,这就使得广色域这项技术无法完全被利用,二者显示效果自然相处不多,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多花千元购买广色域液晶显示器无疑是一种浪费。其实广色域液晶显示器更适合那些3D游戏发烧友、3D图形设计用户或HDTV爱好者。因为广色域在色彩表现力和色阶过渡方面更为,出色,可以提供给他们更细腻的画面效果。建议经常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看高清视频的用户可以考虑选择100%左右色域值的液晶显示器。
  
  总结与推荐
  
  所谓的广色域技术并不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液晶显示器在色彩表现上的一次革新而已。从最终效果上来看这项革新还是能够为普通用户在特定的应用中带来便利,而这一点点“便利”看似不值那近1000元的差价。结合实际应用、性能表现和市场售价我们为大家推荐HKC 2275B和LG L227WT这两款显示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小儿消化不良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介入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处理色谱-质谱分析数据的软件系统,该程序基于改进的"模型峰"法,能够从复杂的色谱中提取组份的"纯"质谱,并进行数据库检索和比较,最后根据质谱的匹配因子
文章通过介绍三辊Y型大重卷钼线卷连轧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着重阐述了直流调速装置、PLC程控器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方法。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睡眠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北京市年龄18~59岁在岗科技工作者346例,采用睡眠自测
亲环境行为反映了个体对环境议题的积极关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态度与行为倾向。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关于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对其概念结构、测量工具、理论取向以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