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Y86400/25.5/55型液压支架掩护梁结构优化的研究

来源 :机械管理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ZY86400/25.5/55型液压支架掩护梁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计算掩护梁在扭转工况和偏载工况下的结构强度.结果 表明,其在两种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存在比较明显的应力集中情况.根据仿真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两种对掩护梁的优化改进措施,以提高液压支架结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利用BAB120-3CA250(11)-X型电阻应变计、SG404型无线应变仪以及相应分析软件等表征手段,对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中板(NM450)与铸造槽帮(ZG30MnSiMo)在不同焊接工艺下中板上表面相同位置的应力情况完成了分析研究.结果 表面:不同焊接工艺下,起焊段的应力值最大;同时,在不同焊接工艺下,相同检测位置的应力存在方向相反的情况.因此,在中板与槽帮焊接时,要注重焊接工艺的选择.
重介质旋流器的给料方式分为有压入料和无压入料两种,可选择选前脱泥和选前不脱泥的操作方式.由于有压两段两产品重介分选工艺具有分选精度高、控制能力强、悬浮液循环量小的优点,使得主厂房的建设成本低,因此选择有压两段两产品重介分选工艺进行炼焦煤选煤,对0.5mm以上的原煤大幅提高了炼焦煤资源回收利用率,对0.5mm以下的粗煤泥,不仅提高了精煤泥的回收率,还能降低浓缩压滤设备的生产负载,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MG700/2160WD型采煤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截割振动理论和应力波煤岩破碎机理,在原截割滚筒中设计加入了一套偏心振动装置后,利用MATLAB对采煤机振动冲击截割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传统截割系统和新设计的振动截割系统的截煤效果.应用结果表明:新系统能有效提高截煤能力.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及滚筒轴的结构特点,通过建立滚筒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滚筒轴在预紧力和预紧力及外载荷共同作用下等工况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滚筒轴的中部及两端较小直径处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极容易率先发生结构失效.根据该研究结果,从材料、尺寸等方面对滚筒轴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及实际应用,验证了改进后滚筒轴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对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9-1煤层一采区下组煤西翼回风巷顶底板情况进行概况的基础上,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煤层锚杆支护条件下回风巷数值模拟,并进行了锚杆支护条件下围岩屈服破坏、围岩垂直应力、围岩水平应力及围岩位移分布等情况与无锚杆支护的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进行巷道围岩锚杆支护处理后,两帮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状况明显好转,且两帮垂直应力区范围明显增大,顶板水平应力降低范围及围岩屈服破坏范围减小,锚固结构体强度显著提升,顶底板与两帮移近量也得到显著控制.
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搬家、准备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在四台矿C8号煤层802盘区首采80207工作面引进了国内第一台低污染、重载荷、大功率单轨吊,解决煤矿“最后一公里”的运输任务.重点对单轨吊机车设备选型、机车编组及轨道安装进行研究,最终选用了石家庄煤机生产的DC280/160Y型10驱单轨吊车,并在每根轨道上加装斜拉,采用“4+2+2+2”驱动形式(4个驱动+48 t起吊梁+2个驱动+司机室+主机+2个驱动+8t起吊梁+2个驱动+司机室).
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在截割硬岩时存在截齿消耗大、掘进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悬臂式掘进机截割硬岩的主要破岩形式与具体截割原理,设计了悬臂式掘进机硬岩截割部的主要结构,分析了各连接件的功能特点,并进行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选型计算,以供悬臂式掘进机硬岩截割部的设计参考.
以动车组牵引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牵引电机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各部分流场对电机内部温度场的影响,研究了空气流量、电机损耗、定转子通风孔流量配比等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结构优化,降低电机的工作温度.最后引用熵产分析理论计算不同风量和结构下的熵产值,通过运用熵产理论验证各方案的散热性能,并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仿真计算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随流量增加,电机降温显著,同时温度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优化方案二的各部件温度最低,降温效果最显著,熵产值最小.
利用UG和Ansys软件建立采煤机截割滚筒的受力分析模型,发现不同截齿之间的平均受力呈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差异系数K值为0.425,滚筒不同方向上的受力波动系数也较大,会影响截割滚筒运行过程的稳定性,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以螺旋叶片升角、截齿的平均截线距和平均截距为优化对象,以受力均衡性为优化目标开展优化工作,结果使得差异系数K值降低为0.252,综合受力波动系数降低了19.61%.通过优化改进使得截割滚筒的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其使用寿命可以提升10%左右.
针对采煤机滚筒螺旋叶片磨损问题,以MG255/250BW型薄煤层采煤机螺旋滚筒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采煤机滚筒螺旋叶片磨损性能研究.结果 表明,螺旋叶片以摩擦磨损形式为主,在叶片的边缘处、齿座根部及叶片的尾部磨损较为严重,与实际磨损情况相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螺旋叶片磨损的因素及提高螺旋叶片耐磨性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