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仪式化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仪式化传播与传统文化的仪式属性高度契合,它以仪式化展演方式复现传统文化的生成语境,传承传统文化价值基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标识.仪式化传播的框架设置与建构功能、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功能、文化象征与展演功能,分别推动形成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再选择机制、内容再生产机制、传播再融合机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建设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建成环境主要体现为国家计划和控制下的大型工程建设,以及由此形成的兼具时代和地域特点的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三线建
期刊
马克思主义方法内容丰富,但在众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中,是否有一个能够派生出其他方法的元方法呢?这个元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在对学术界已有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相关问题研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其他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延伸以及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在矛盾分析中形成、在矛盾分析中发展的.及时准确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进一步指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是新时代我国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工业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重构了我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对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着持续性的影响,更是在一夜间改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峡两岸的共同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和平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涉及视域选择问题.海峡两岸由于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传承
社会流动与社会交往是反映社会封闭与开放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分析西部居民社会流动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数据分析发现,接近半数的西部居民经历过社会流动.流动者能够摆脱家庭背景的影响,顺利融入当前阶层,并积累与当前阶层相同的社会网络资源.总体而言,西部社会日趋开放.然而,西部地区的工农子弟存在明显的阶层再生产.他们即使经历社会流动,也难以融入优势阶层.底层群体面临着社会流动与社会交往的双重困境.因此,应当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的社会活力,增加底层群体的流动能力与交往机会.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女性移民在搬迁后的社会适应水平是进一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尽管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女性移民的生计多样化,但经济适应水平并不理想,在四种安置方式中,只有有土安置的女性移民通过搬迁实现了经济适应水平的提升.同时,搬迁推动了女性移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其生活适应水平整体较高.而女性移民的心理活动则由于搬迁出现了复杂变化,其心理适应问题凸显.此外,现阶段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女性移民社会适应问题的政策缺失,要想巩固脱贫成果,未
兴起于唐末五代的辽统辖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于神册五年(920)在令呼和浩特地区始设丰州,军号天德军,治理呼和浩特地区达200多年.丰州下辖富民县、振武县,其人户俘自原唐代丰
农业工业化是后发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升级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路径.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相似的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通过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成功实现了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这对中国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生产要素间协调性的不断下降,日本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需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不以数量型增长或单兵突进的方式发展农业,而是基于农业要素禀赋条件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持续升级.
大约距今四千年左右,中原地区基于对西北透闪石玉料的需求开辟了西玉东运的"玉石之路".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玉料重要来源地在昆仑山一带,而河西走廊乃至甘肃是西玉东输的天然通道和中介区.齐家文化接受东方玉器崇拜观念,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开启阶段东西文化交流及玉器向社会礼制转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驱动作用,成为夏、商、周三代玉礼器重要源头,同时将西北地区透闪石玉料源源不断输入到中原地区.近年来考古学家、文化学者发现在祁连山、马衔山、积石山、武山等地都有玉矿或玉作坊遗址遗存.2011年以来,又在河西走廊西部陆续发现和考察发掘
新材料是史学发展和区域史研究的重要推动力.近三十年来,宁夏地区发掘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遗址,也出土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集中体现在远古时期的水洞沟遗址、鸽子山遗址,历史时期的姚河塬遗址、张家场等古城址的调查,丝路遗存和民族文物的不断发现为《宁夏通史》的修订提供了新素材.对新材料的梳理也引发了对宁夏在史前时期的联结纽带作用、宁夏在中华文明坐标体系中的地位、宁夏地区的民族遗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