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孕育出的动人故事北路子花鼓戏《大悟烽火》观后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上红旗飘,革命旗帜永不倒.”为进一步宣传湖北大悟县的光辉革命历史,向党的百岁华诞献礼,由大悟县楚剧团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北路子花鼓现代戏《大悟烽火》,于6月16日在湖北孝感成功上演.大悟是湖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自1925年境内成立党组织以来,大悟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时期,一直是红色政区的腹地和革命斗争中心.《大悟烽火》这样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的上演,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京剧发展史也可以看作京剧行当的博弈流变史和京剧流派的兴衰变迁史.京剧历史上先后经历以生行(正生)挑班、以旦行(正旦)领衔和生旦两行并举等演出格局与模式,出现过代有承传而各领风骚的若干艺术流派,这都是京剧本体性因素、时代性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的必然性往往以个别的偶然性为前提,而个别的偶然性恰恰孕育和昭示出历史的必然性.如果我们从这一视角去检视京剧小生行当和叶(盛兰)派艺术,或许对这一行当和流派有更加生动鲜活的认识.rn京剧行当的整体划分和具体细分是历史演化沉积的结果,已经约定俗成.
期刊
出生在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的苏移,亲历并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艺术从业者的关爱.“旧社会,梨园子弟被称作\'戏子\';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有了飞跃式的提升,他们被称为\'新社会的主人\'\'文艺工作者\';进入新时代,\'人民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更是给予文化文艺工作者极高的肯定.”
期刊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某某县文旅局送戏下乡巡回演出的照片.照片中,古式建筑的舞台上有一群演员,舞台下的场坝里却没有一个观众.一眼望去,空旷的大坝中有个小黑点.细看,那是一只小黑狗,它孤零零地蹲在场地中央,用后背对着舞台.如果只看这张图片,真让戏曲人触目惊心.rn但网上也有另一些消息,足以让戏曲人受到鼓舞.比如,某剧团演出4场戏,第一天开票就卖得50万元.rn上述情况是两个极端.处于两个极端中的情况是有的戏演一天便门可罗雀,有的戏演几天还门庭若市.rn这说明各剧种、剧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剧目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期刊
知名品牌策划人文硕先生在评价中国民族音乐剧发展时谈道,中国民族音乐剧好比万里长征只走了一半,它是中国歌舞剧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当代越加欧美化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犹如迷途羔羊,犯了路线错误,那么,没有形成气候的当代民族音乐剧,迄今也未找到传统性与现代性全面对接的接口,目前依然处在夹生状态”①.在文硕先生看来,中国音乐剧在日益西化的过程中尚未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征.事实上,中国本土音乐剧语言、叙事等方面都缺少民族性统领下的原创思维.
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形神兼备的.毫无疑问,主旋律作品的“神”是“主旋律”,“形”是“旋律感”.当前,有一些主旋律作品为了应景急就快上,图解“主旋律”,弱化“旋律感”,往往听起来“炯炯有神”,但实际上“黯然无形”,未能达到“主旋律”文以载道、春风化雨的濡染效果,反而落下一个贴标签、喊口号的口实,沙化了行业,疏远了观众.而那些善于将“主旋律” “旋律化”的文艺作品不但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策理解力,同时兼备艺术创造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精雕细琢的名匠技术,让观众在喜闻乐见中羚羊挂角一般将“主旋律”内化于心.这里
一 rn我国第一部研究梅耶荷德的专著——徐琪教授的《梅耶荷德戏剧创作与思想研究》终于问世了.从确定博士论文选题到论文写成、通过答辩,再到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最后通过结项、交付出版,前后花了12年时间.其间,徐琪两次赴俄罗斯进修,时间都是半年.进修期间,她抓紧时间听课、收集资料、观摩演出、与俄罗斯同行交流,对书稿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说她是“十二年磨一剑”,一点也不过分.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常州市锡剧院排演了以张太雷烈士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大型锡剧《烛光在前》,5月去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6月又在南京作为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开幕演出,隆重献演.演出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观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张太雷烈士后人的认可.
期刊
在脱贫攻坚伟业已于2020年年底完成决战决胜之后,2021年就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稳定等各项事业都将迈入崭新的阶段,而且,随着这一战略的持续有效推进,每一个农民个体的生活方式、价值理想、精神状态乃至人生观念等,都有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文艺作品总是把对“人”本身的表现作为其终极意义,及时、准确而深刻地展现这崭新形势有可能带给人的深刻变化.这应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其背后则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文化自觉及敏锐洞察力的
2021年3月30日,上海市宝山沪剧团经典沪剧《挑山女人》在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辗转多个城市,好评接连不断.该剧历时9年不减其盛况,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在内的22个文艺奖项.
期刊
2020年8月,《洋麻将》再次登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成为疫情后首部上演的作品.《洋麻将》剧情简单明了,主要围绕魏勒和芳西雅两位养老院中的孤独老人展开.他们通过玩纸牌的游戏形式陪伴彼此,在不同的牌局间展现两人的脾气秉性与生活经历.而整部剧中最打动人的是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的性格特点.在魏勒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性格的偏激且暴躁;而芳西雅倔强、固执、自欺欺人.两个人所展现的正是台下生活中老年人的常见心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