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到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叶芝
   安然于生活的暖,我又会从这金色的秋天中捧出一些苦楚。什么样的风打开了那些仿佛已经枯萎的事物,什么样的巨变又会让一切变得模糊了?我在问自己的时候车已把我从原地载向了很远。眼前的果实,招摇着安宁和神秘,美仿佛是一个熟透的词,大地闪着微光,你需要用舌尖品尝,用灵魂轻轻地铺展。只是我一深入就返回了过去。
   车通往栖霞亭口镇。这个熟悉的小镇仿佛我的阅历表,青葱于岁月的会有一个学校,几间教室,一个窗户,一张桌子,以及一张木板床与我有关。只是太久,太久了。挖掘着它的沉积是一本书封存在那,我在某一行,某一页找到了我的位置。懵懂于世事的是我那双纯洁光亮的眼晴。又不知道向哪望,望向哪。只是跟着命运在行走。
   94年我曾在亭口镇栖霞一职上过学,16岁的我因为1.5分我没有考上栖霞二中,我的父亲让我报了这个职业学校学工艺美术。说到这些时我仿佛想去抱一抱那个身高1.65M,白净清瘦的我。虽是很小,但我知道这是我的不甘,花2000元就可以去二中上学的。我的父亲没有给我花,我也没有去争吵。一个是因为分数确实不够,一个是因为家里条件很差。我顺从了命运。当然那些失落感让我当时想找一块遮羞布都找不到。每每赶集看到同学,那些上了高中了还有上了中专的同学,我会唯唯诺诺的面对他们,或者我想找一个墙角躲起来。16岁的孩子我却会有了一颗忧愁的心,只是那时还小,又会在某个时刻忘记了自己的这个烦恼。父亲按照通知书的时间领我去那里报到。这个小镇离我的镇看起来很远。只是去过一次我就不用父亲再带我来了。开学时我自己一个人坐上了去往亭口的面包车。同样的阳光也会照进车窗,我的心即不快乐也不悲伤,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只记得幸福又匆匆忘记了没有考上高中的羞耻和惭愧。
   父亲母亲和两个妹妹都送我去了村头坐车,我没有哭,但知道那里也离家很远。遥远的事物我从那时就确认那是一个梦,我的梦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帅气的男生?还是一个可以让我重返家乡回来教书的工作?当然不会想到写作的。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想知道。只是去上学了。
   为了上这个学母亲还特意跑到镇上到我的表姐要了几件旧衣服,那时我还特意嘱托母亲我想要我姐的那个长的丝绸料子般的裙子。就像公主裙。我的表姐刚结婚会有许多好看的衣服,而我呢也一直就是穿我的表姐们不要的旧衣服。我也很是欣慰。现在想起来又难免会眼泪婆娑。我清楚的记得我穿的大姐的另一件短的连衣裙也是很柔软的布料,头上扎着一个马尾辫子,就这样蹦蹦跳跳的上了车。包里还有几件大姐的短袖。我在車上好好的看着窗外这些没有看到过的楼和房子,这是我的栖霞县的某一条路,某一条街,我也实在叫不上名字。穿过小城就会通向了亭口镇。县城和亭口镇对我也都是极为陌生的。没有色彩的记忆一定是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变化,基本同我的小镇也差不多。土地里种的都是日常的庄稼,养育着故乡的泥土也是同一个颜色。3元钱就可以从县城到亭口,我在这3元的车上一路颠簸着,正在发育的女孩好像就怕羞涩的感觉,我用胳膊紧紧抱着自己靠着车椅子的后背,听着郑智花的歌,我的眼晴闪着光。路是极为的坑洼,有时一个大坑车跟着蹦起来一样,有时候又遇见一个大水洼,泥水飞溅了起来。很是荣幸我在那个学校的分数是全校第一。当然也没有什么好高兴的。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组织委员当。同所有的同学一样我们都是来自不同的乡镇。同我一个镇的同学家里条件都比我好,我的同学的父亲当时拉了一筐苹果到了宿舍。绿色的又特别大的那种,我想应该是叫金帅了。叔叔给了我两个苹果,还夸我真棒自己就能来。我心里特别的开心,记得叔叔的表扬,好像我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小镇。
   我们的学校应该是很古老的,只是老的让我觉得又没有一点的底蕴,我只是觉得树很高,林荫道似乎要遮蔽我的想象,石头房子如刻在骨头的冷,不像是我曾读的中学那么新。这之前也是六中。我需要慢慢和这些老房子有了感情。也需要慢慢这个小镇有了感情。因为学习也不紧张体育课老师会带我们去爬山,或者在这个小镇上走走,串联一些乡土感情。我们的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看起来很阳光,也很精神。老师的穿戴也将成为一个很新颖的事物,一个潮流,一个企盼。当然我是什么也不能买,母亲只给我一个月50元。为了节省我会很少买菜吃。在家里拿着一些盐好的咸菜或者母亲特意用花生和晒干的茄子加上花生做的酱油菜,吃起来也特别的香,只是时间久了会长了一层白色的绒毛,我都倒掉了,为此母亲回家总是觉得很可惜。现在想来亭口镇那里应该有一口井,我有流过的眼泪,也有我吃过的苦。一个16岁的孩子看着同学吃菜,偶尔自己才去买一点菜是如何的一种心情呢?是瑟缩,是胆怯,是自悲还是什么呢?我也好像没有想那么多,买过几次也不是特别好吃,菜里的油水很小,茄子是辣的。我也是很纳闷为什么茄子是辣的,让嘴唇很快就有了过敏的感觉了。我也确定很少买菜这样似乎是对的。清贫的年月仿佛只有一颗心可以富足,我会同我在一中的同学通信,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好像也有一个大学梦。
   时间好快,当冬天来临时亭口的雪留下了我的脚印,我的冷仿佛是需要一件漂亮的面包服。那么好看的一件衣服我没有,那么好看的一件毛衣我也没有,我穿的是我姨给我做的大棉袄,外面的衣服又是小了一些,我的个子比原来又长高了。一件好看的面包服为此也会成为我各式各样的梦。不知父亲和母亲怎么后来给我买来一件呢子大衣,一下子买了两件,虽不是很适合我穿的款式但也算是一件呢子大衣,比起棉布外套好看多了。我穿着它主持了一场元旦晚会。我还用同学的粉饼把脸擦得白里透红。冬天冷的时候老师会在炉火上给我们烧热水装在暖水袋子里取暖用。亭口的冬天我是冷的,风有时候吹着玻璃啪啪响,我的小身子在被窝里蜷成一团,我好像在想家,又不是特别的想。
   时间的底片一点点浮起来,一定也会有滚烫的事物。我记得我的同桌是亭口中村的,她不住校,她走读。有一天早上她给我带来了两块红薯,热的在冒气,一个教室都有了红薯的味道了。好像一块红薯穿透了记忆,它温暖和了我的手和我的身体,因此我会爱上这个小镇。我也确定人间冷暖是不是可以从一个红薯上找到光芒。我想亭口的山水也养育了我,仿佛我身体的一团火是从那时开始拥有的。    喝着亭口镇的水也会成为了亭口镇的人了。我喜欢上了那里。不再想读职业高中好与不好了。老师是我喜欢的,同学也是我喜欢的。学校的后面还有一条小河。溪水流淌,低处的镜子给了我。还有泉水叮咚,我们都会弯下身子用手捧着泉水喝。那样的甘甜,那样的滋润。小溪中容不下一粒尘埃,水中的鱼在那安静地游动着。我的影子和同学的影子都在河水中。一条小河流向了哪里呢?好像我再没有梦了,和一个小镇在一起,我觉得幸福就是一条河流,不多也不少。我们周未时常会去洗衣服,一个少女的心也在水中,一圈圈地荡漾开来。水裹着脚面,惬意和轻松也一同涌来。最好时候是早晨,大雾迷漫,我听能溪水的声音,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好像也看不到自己,那样的美和静是一条河收留了我。还有我的青春年少。
   有时候同学周未回家会带来好多好吃的。有花生,核桃,山楂,苹果……故乡最好的特产他们都会带来。每一个同学分一些大家都不亦乐乎。山水的养育之恩仿佛从来就是这么的博大,它给我们的也从来默不作声。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家乡又在20多年之后重返却有了太多的不同。只是味道一直没有变。我爱着,我深爱着这里。
   时间好快,从秋天到冬天,从春天到夏天,亭口镇的昼夜我爱过,一年的学习我会画一些山水画。一次写生老师带我们去亭口的一座山边上,那会同学都说叫“老虎山”,山是从平地上冒出来的,好像垂直于大地,两座山挨在一起,巍峨的不可名状。我把它们画在在画纸上,山水之中我还是那个小小的我。好像单纯的只会用眼睛说话。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又想把它们写下来,找一个契机。或者我没有准备的好抒情是那么的慢,20多年后才会去动笔写它。
   第二学期开学了,我在那里熟悉一切,也爱上了一切。只是有一天父亲突然赶来就让老师叫我,原来是让我回家工作,做一名小学的代课老师,我极度的不愿意,大哭一场。老师说这是一个机会,镇里当时特别缺老師,来的时候说是要当一个美术老师。同学们也是不想让我回去,他们各自买来了礼物,有的是笔记本,有的是名信片,有的是一些头饰。就这样我哭着回到了家。亭口镇后来我又去过几次考试,再后来就毕业了。那些年的变化似乎都一样。农民还是种地,苹果树在缓慢地生长。
   时间好快啊,我在哪?我的同学在哪呢?一个梦或许要从学校后面的小溪开始,我喜欢那游动的鱼,双鱼的星座我需要找到自己的皇冠。代过课我还是觉得离梦遥远,离一条清澈的河流遥远,我一定要再去读书。烟台便成为了一个我想拥抱的远方了。读书似乎离梦更近了一些。当然后来我会在一个图书馆遇上了托尔斯泰。也遇上了雪莱。他们都是用灵魂和我说话的大师。同样他们的心中也有一条莱茵河。
   现在我似乎在穿超越,叠加于我的梦又不止一个。我还是那个我,一个根在栖霞的孩子。祖籍不变,名字也不变。蜕变的栖霞也会有一个蜕变的我。隔着的时间如今都是一片富庶,苹果树在不断换代中峥嵘着大地的美,经济的步伐给我的乡亲送来了小康的生活。车还没有到衣家村我就把亭口镇,还有原来的金山乡爱了一遍。特别熟悉的一个村叫马家瑶,每次上学会经过那个村,我的一个同学她姨也是那个村子的,她带我去她姨家吃过一顿手擀面,那个小村静的会有白蝴蝶落下来,靠着小园我会和那只蝴蝶静静地站一会,一个小女的娴静之美它会都给了我。我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就会想起那样好吃的面条,记忆有时会储藏着很深,很深,一如发酵的老酒,我一喝就会醉了。
   车是从栖霞到衣家村,如今的衣家村也属于亭口镇,原来的金山乡合并为亭口镇。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红的苹果点燃着山谷,你没有理由不流泪的。也没有理由不怀旧。
   亭口镇也是我的家乡的一部分,马路上消失了从前的面包车,还有自行车。眼前的公交车,轿车,在马路上随时可见。我喜欢从前的慢,也喜欢现在的快,只是家乡的变化会让我找不到亭口镇的方向和学校的旧址。一些情感要冒出来,挂在枝头上与一方水土寒暄着。
   那么美的退无可退了。亭口镇,衣家村成了一个落角点。世外的桃源在植被中呼吸,高处的水池低处的田地都带着诗意的色彩,你不会相信这是真实的。一个梦一般的遗落,又一个梦一样的圆满。
   返乡于亭口镇,当然我还有小小的要求,我还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居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一会或者一小会。光阴的河流好像为我倒流着家乡的篇章,我得到了所有的赞美之词,灵魂之中羽毛划过的亲昵,热爱和深爱仿佛一样的重量。 秋天赐予的真理那是一个城(故乡)的辉煌---
其他文献
火神:赫准斯托斯  喷薄的燃烧,无尽的烟云。  狩猎者在石头上淬炼。  燧石,是人间的骨头,是天地之间凝固的血块。  先祖在丛林里观望,在石头上假寐。他听到燧石在嚎叫,旷野里回响着石头的呼啸。  摩擦,一次又一次摩擦。用肉体擦洗大地,火星飞溅,直到把旷野点燃,直到把血与肉炙烤成另一种汁液和另一种发泄。  先祖的石头上,滚烫着热血。击石的手中,布满人间烟火的余香。  那一刻,人间安静下来。火,在人间
期刊
蝉鸣噤声 黄叶飘零  没了昔日绿影婆娑的清歡  秋风送爽 一别两宽  终是你我缠绵一生的离殇  且忍叹息切莫神伤  世间万物此消彼长  夏日尽 秋夜长 遍地金黄  举目四望 十月也已在路上  惟有你我安好  方可尽享秋日美好时光
期刊
天涯石  在天涯,海边的石头  竖成南天一柱,一只海鸥追逐的  浪花,奔涌向辽阔的天海  天涯月升起、落下,但涛声依旧  隐隐回响远去时光中的  潮起,和潮落  在天涯,大海碧蓝如初  我的造访,不是缘于大海边洁白的  沙滩,和海天一色里的帆影、渔火  只怀想时光遗留下来的  那枚天涯石——  那时,石头无语,劲风疾吹的天涯  偶有孤帆沦落,漂流而来的  竟然是东渡的唐代高僧,椰林深处的  佛史佳
期刊
那一年的篝火  那一年的篝火  是我记忆偶尔跳动的火焰  有鸟鸣弹奏的小树院里  时有落叶斑驳在一角  这是我点燃篝火的必备条件  篝火燃烧在我精心设制的小灶  两块带泥巴的砖  一个盘子  连同院子里幸运捡到的一个鸡蛋  酝酿成我童年最奢望的味蕾  许多年以后,在一个盘子的釉瓷上  有我生活的图腾  烁烁生辉  雪花  万籁俱静,不语的风  在一阵欢快的笑声中  找回我童年的足迹  小雪花,六瓣
期刊
《文脉——我们的心灵史》,是著名历史文化散文作家王充闾先生推出的“人文三部曲”的第三部,2020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脉”就是文明演变的历史血脉。充闾先生在该书的序章中这样写道:“历史是精神的活动,文脉是心灵的滚动,精神与心灵永远是当下的,决不是死掉了的过去。”读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以“我们的心灵史”作为《文脉》副题的旨意了。  要追溯和展现中华文明演变的历史血脉,既要有开阔的视域
期刊
我家园子里有一棵樱桃树,树干有碗口粗,枝杈茂密,旁逸斜出,自由散漫,但我从不修剪,一则我不会,二则我觉得它的形态是大自然赋予的,长成什么样子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万物生灵莫不如此,甚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形与相。所以,人的干预只会破坏它的天成之美,人类的分别念怎能比得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春天来时,樱桃树的叶子便一天天地张扬起来,开花时就更加肆无忌惮,满树的樱桃花大张旗鼓,大有君临天下之
期刊
田兴家,贵州人,1991年生。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山花》《西部》《广州文艺》《湖南文学》《湘江文艺》等刊物,有小说被《小说选刊》转载。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在院子里写作业。突然被人从身后蒙住眼睛,那人故意变声用汉话说,猜猜我是哪个。连猜两个名字都没猜对,我着急地掰他的手,但他蒙得紧根本掰不动。我晃着头大叫,放开。他恢复正常的声音,笑着说,猜对了才放。我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用苗话喊道,长林哥,你
期刊
萱萱是我的独生女儿,刚五岁多点,大名叫关明萱。萱,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夏秋季开花,橘红或橘黄色,无香气。嵇康《养生论》曰:“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更是推崇:“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鵑。”然而她妈却不允许我在家里直呼其大名,总认为户口本上的名字叫起来生硬,与女儿有隔阂之嫌,于是我就时不时地心血来潮,报复似地给女儿编出诸多的朗朗上口的亲切小名来,花鸟草虫,五
期刊
远道而来的风登着石阶而上  不敢多邁一步,默念左右  每上一级台阶阳光就深鞠一躬  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  每一颗亲近的心都如此虔诚  十万个长头磕在地上  就有一块看不见摸得到的石头放下心头  转经筒每一次照面不是单纯的世事轮回  佛说:一滴水有四万八千虫  那扇窗超度了多少日落日升  酥油花,唐卡,和堆绣过堂的僧人  如一粒粒嵌入塔尔寺胸口的朱砂  鸟雀和鸣,结满菩提之子  诵念一泓止水  殿堂
期刊
唯一残缺,遗漏在泛舟解绳  晓风牵起柳丝玉手互诉衷肠  剩下影子在借条里安慰前程  掀开被,寒冷必须重新醒来  翻书到最后一页,把微信装进去  虚拟案台前的霜露  陌生的鸟儿啼过一世的窗檐  飘进一阵夜来香淡淡的味兒  什么都没有。其实是生存的伎俩  日子,常常有失神在人间  运气轻吁一口。多余的不要  承接轻灵中抖落的羽衣碎片  风失守约定。风筝在信中与流浪者自焚  暮色开始一抹最后黄昏。没有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