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冲裁模具来说,冲裁凸模与凹模配合间隙的大小和均匀性,直接影响到冲裁产品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本文主要介绍四种加工工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冲裁模具;电极;电火花
一、直接电极法
所谓直接电极法就是直接用加长的钢凸模作为工具电极,去加工凹模型孔的一种工艺方法。加工时靠调节脉冲参数使火花放电间隙等于冲裁间隙,这样凹模的形状就会与凸模完全吻合,并且能获得均匀的凸、凹模配合间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加工出均匀的凸、凹模配合间隙,模具的质量高,不需另外制造电极,工艺简单。缺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工具电极材料不能任意选择,只能与凸模材料相同而采用钢质。二是不适合加工冲裁凸、凹模的配合间隙过小或过大的场合。解决这一缺点的方法是:当加工小间隙模具时,在加工之前先将电极的工作部分用化学侵蚀法蚀除一层金属,使端面尺寸均匀缩小;当加工间隙较大时,可以用电镀的方法在电极的工作部分镀上一层金属,以满足加工时的间隙要求。
二、混合电极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用与凸模不同的材料作为凸模的加长部分。在制造凸模时,将电极材料(如铸铁等)粘接或钎焊在凸模上,并与凸模一起进行加工,获得所需形状后,用电极材料部分做电极。加工后,再将电极材料去除。这种方法与直接电极法的特点基本相同,电极材料虽然可以选择,但由于要与凸模一起加工,所以只能选用铸铁或钢,而不能采用性能较好的非铁金属(如铜)或石墨。
三、修配凸模法
修配凸模法是指分别制造出凸模和工具电极,但凸模不要直接加工到尺寸,要留一定的修配余量。用工具电极加工好凹模型孔后,再根据凹模的实际尺寸,修配凸模以达到需要的配合间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极材料的选择不受电极制造方法的限制,可以选用电加工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紫铜、黄铜等)作为工具电极。其缺点是很难得到均匀的配合间隙,模具质量较差;研配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另外冲头和电极分开制造,工时多,周期长,经济性差。
四、二次电极法
二次电极法是首先按照要求制造出一次电极,然后利用一次电极制造出二次电极,用两个电极再分别制造出凹模和凸模,并保证模具的配合间隙。如图1是二次电极法的加工原理图,首先根据模具尺寸要求设计并制造一次凸模电极,然后用一次电极加工出凹模(见图1a);再用一次电极加工出凹型的二次电极(见图1b);最后用二次电极加工出凸模(见图1c)。通过合理调节放电间隙S1、S2、S3来保证凸、凹模的配合间隙。
(a) (b) (c) (d)
图1 二次电极法加工原理图
注:1:一次电极;2:凹模;3:二次电极;4:凸模。
由图1我们不难得出:Da=D1+2S1(式1);D2=D1+2S2(式2);
Dt=D2-2S3(式3);Z=Da-Dt(式4)。式中:Da为凹模孔口尺寸,单位mm;D1为一次电极直径尺寸,单位mm;D2为二次电极直径尺寸,单位mm;Dt为凸模孔口尺寸,单位mm;S1,S2,S3分别为三次电火花放电加工的间隙,单位mm;Z为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单位mm。将公式1,2,3代入公式4可以得出:Z=2S1-2S2+2S3(式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模具的配合间隙由三次火花放电的放电间隙决定。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放电间隙不受配合间隙的限制,加工精度高,配合间隙均匀,适合加工小间隙或无间隙的精密模具。缺点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制造二次电极,生产周期长,经济性差。
由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冲模加工已主要采用线切割加工,但电火花穿孔加工冲模可以达到比电火花线切割更好的配合间隙、表面粗糙度和刃口斜度,因此,一些要求较高的冲模仍采用电火花穿孔加工工艺。
参 考 文 献
[1]刘哲.电火花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泰州德锋电火花加工机床使用说明书[M]
【关键词】冲裁模具;电极;电火花
一、直接电极法
所谓直接电极法就是直接用加长的钢凸模作为工具电极,去加工凹模型孔的一种工艺方法。加工时靠调节脉冲参数使火花放电间隙等于冲裁间隙,这样凹模的形状就会与凸模完全吻合,并且能获得均匀的凸、凹模配合间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加工出均匀的凸、凹模配合间隙,模具的质量高,不需另外制造电极,工艺简单。缺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工具电极材料不能任意选择,只能与凸模材料相同而采用钢质。二是不适合加工冲裁凸、凹模的配合间隙过小或过大的场合。解决这一缺点的方法是:当加工小间隙模具时,在加工之前先将电极的工作部分用化学侵蚀法蚀除一层金属,使端面尺寸均匀缩小;当加工间隙较大时,可以用电镀的方法在电极的工作部分镀上一层金属,以满足加工时的间隙要求。
二、混合电极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用与凸模不同的材料作为凸模的加长部分。在制造凸模时,将电极材料(如铸铁等)粘接或钎焊在凸模上,并与凸模一起进行加工,获得所需形状后,用电极材料部分做电极。加工后,再将电极材料去除。这种方法与直接电极法的特点基本相同,电极材料虽然可以选择,但由于要与凸模一起加工,所以只能选用铸铁或钢,而不能采用性能较好的非铁金属(如铜)或石墨。
三、修配凸模法
修配凸模法是指分别制造出凸模和工具电极,但凸模不要直接加工到尺寸,要留一定的修配余量。用工具电极加工好凹模型孔后,再根据凹模的实际尺寸,修配凸模以达到需要的配合间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极材料的选择不受电极制造方法的限制,可以选用电加工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紫铜、黄铜等)作为工具电极。其缺点是很难得到均匀的配合间隙,模具质量较差;研配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另外冲头和电极分开制造,工时多,周期长,经济性差。
四、二次电极法
二次电极法是首先按照要求制造出一次电极,然后利用一次电极制造出二次电极,用两个电极再分别制造出凹模和凸模,并保证模具的配合间隙。如图1是二次电极法的加工原理图,首先根据模具尺寸要求设计并制造一次凸模电极,然后用一次电极加工出凹模(见图1a);再用一次电极加工出凹型的二次电极(见图1b);最后用二次电极加工出凸模(见图1c)。通过合理调节放电间隙S1、S2、S3来保证凸、凹模的配合间隙。
(a) (b) (c) (d)
图1 二次电极法加工原理图
注:1:一次电极;2:凹模;3:二次电极;4:凸模。
由图1我们不难得出:Da=D1+2S1(式1);D2=D1+2S2(式2);
Dt=D2-2S3(式3);Z=Da-Dt(式4)。式中:Da为凹模孔口尺寸,单位mm;D1为一次电极直径尺寸,单位mm;D2为二次电极直径尺寸,单位mm;Dt为凸模孔口尺寸,单位mm;S1,S2,S3分别为三次电火花放电加工的间隙,单位mm;Z为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单位mm。将公式1,2,3代入公式4可以得出:Z=2S1-2S2+2S3(式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模具的配合间隙由三次火花放电的放电间隙决定。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放电间隙不受配合间隙的限制,加工精度高,配合间隙均匀,适合加工小间隙或无间隙的精密模具。缺点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制造二次电极,生产周期长,经济性差。
由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冲模加工已主要采用线切割加工,但电火花穿孔加工冲模可以达到比电火花线切割更好的配合间隙、表面粗糙度和刃口斜度,因此,一些要求较高的冲模仍采用电火花穿孔加工工艺。
参 考 文 献
[1]刘哲.电火花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泰州德锋电火花加工机床使用说明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