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移位明显的肱骨近端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钢板螺钉、髓内钉、肩关节假体置换、克氏针等。然而迄今为止,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仍缺乏共识。钢板螺钉固定是髓外偏心固定,钢板难以对抗术后肩袖牵拉作用产生的内翻应力,易出现复位丢失,导致螺钉穿出肱骨头。钢板螺钉难以固定大结节,大结节畸形愈合发生率高,且由于广泛的软组织剥离而影响肱骨头血运,导致肱骨头创伤性坏死率高。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但也有其自身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骨折复位不良即内/外翻位打入髓内钉,髓内钉入钉点位置及深度不佳,插入髓内钉前必须通过肩关节正位和肩胛骨Y位透视,确认导针位于肱骨头中央并与肱骨近端解剖轴线相吻合;髓内钉与国人肱骨近端解剖的匹配性欠佳,对使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把握欠佳。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头是髓内钉治疗的禁忌证。髓内钉近端需要有完整的软骨环包绕,髓内钉的外侧缘与肱骨头边缘之间至少存在0.8 cm的距离,才能使近端压配式固定的髓内钉获得初始稳定。术前CT检查是避免选择内固定方法不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