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初探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面、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点。如讲天气系统时,给学生讲《三国演义》:火烧葫芦峪“的故事;讲海水运动时,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巧妙出入的故事;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用三个悬念引入:美国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白天的比赛项目在我国收看时是晚上;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与南通的启东逐渐靠拢。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简短的导入,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连接起来,把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扭转过来,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激趣引题使学生的自学探究增添乐趣和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的自信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1.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2.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
  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3、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 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資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 “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 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 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以上是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尝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 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
其他文献
摘 要 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实施虽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其所具有的潜在风险也相当巨大。正基于此,文章在对刑事和解潜在风险做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司法防范制度,以期正确的适用该制度,更好的实现立法的目的和价值。  关键词 刑事和解 风险 司法 制度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77、278、279条标志着刑事和解制度从理论的争论走向了实践的适用。其作为一种
我国农业发展技术落后,易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农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因此进行农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作为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发
脚大走四方,嘴大吃四方。看梁老先生的《雅舍谈吃》,真是吃遍了古今中外。他的脚大吗?不得而知。嘴大吗?应该也不是。那大的是什么呢?套用雨果的说法,“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期刊
粉墙黛瓦、古木鸟鸣依旧,新建的停车场、公园、小径,一一透出现代气息。今年整饬一新的龙山镇方家河头村,成为慈溪乃至宁波市民徒步运动的好去处。村民房亩青笑着说,“现在村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生于1972年,小女儿生于1976年.她们的童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rn那时我在济南上班,妻女在农村老家,两地相隔400多里.当时国家有规定,夫妻分居两地的国家职
期刊
本文首先对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然后利用山东省2003——2012年的数据对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了实证分析,要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摘 要 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对恶意诉讼的制裁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制裁力度的准确恰当,才能从根本上根除恶意诉讼的心理动机,从根源上减少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恶意诉讼;制裁;定罪量刑  民事恶意诉讼是一种诉讼当事人为达到不法目的而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会产生或多或少危害的一种诉讼行为。鉴于恶意诉讼影响恶劣,所以对恶意诉讼的规制迫在眉睫。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予以重视,通过两个条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rn(一)基本情况rn2007年,株洲全市GDP为730亿元,其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2.9:52.9:34.2;完成农业总产值151.1亿元,农业增加值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 重要讲话中指出: “坚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
从国家在三十多年前首次提出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到如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环首都贫困带一直是发展之路上的“断崖”,造成贫困带与京津处在“靠的很近,心却很远”的状态.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