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教师更是如此。因为教师不但要不断汲取、更新日益增长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掌握日益变化、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甚至对上级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也不愿参加。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障碍,直接阻碍着教师个人的职业成长,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师训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感到教师学习的障碍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并且不同的障碍在不同教师个体身上所起的制约作用也不一样。具体分析主客观障碍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克服,对促进教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障碍分析
(一)主观障碍
1.终身学习的观念淡薄
有少数教师认为学习主要是学生时代的任务,在职学习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可有可无。所以,他们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有兴趣就学一点,无兴趣则作罢,很随意。
2.缺乏职业追求
有些教师平时学习不积极不是感到学习不重要,而是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他们不求工作中轰轰烈烈,成名成就,只求平平庸庸,得过且过,因此,也就不会有为了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而自觉积极学习和深造的表现。
3.养成了不良个性
有些教师既懂得终身学习意义重大,也想在事业上有一定作为,但由于平时养成了懒惰、贪玩、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在自控力不强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不良的个性战胜了理智和理想,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和追求。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有的教师也感到自己知识上有所欠缺,应当学习加以充实,可是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没有一定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形成了“推推转转、不推站站”的被动学习状态。还有少数教师确有一定的学习愿望,但因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5.“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严重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职称评定已经到了尽头的教师,感到不学习也影响不了自己太大的利益,工作只要过得去也就可以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多数教师在有职评需求时工作学习都十分勤奋、刻苦,但职评需求完全满足以后,进取的劲头一落千丈,本来有能力有潜力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但不愿再付出了。另一种是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认为自己干不了几年就该退休了,再努力也没有太大意义,抱着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过日子,所以对待学习更是消极。
6.一些不健康心理的作怪
有些教师因为对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不公、腐败等不良现象看不惯而产生一些不满、嫉妒,甚至怨恨的情绪,并且又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情绪与工作的关系,往往以消极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对上级规定的培训任务不但不完成,而且还有意抵触,当然也就不会有平时的自觉学习。
7.不现实的培训期望落空
教师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由上级师训部门规定的培训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多数又是业务性的,也就是说,培训的主要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但是,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并非一次两次培训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实践、学习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但是,有些教师想通过一两次的培训来学到“灵丹妙药”的教育教学方法,拿来可用,立竿见影。这种不现实的学习空想使有的教师对培训感到失望,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这样渐渐消减了。
(二)客观障碍
1.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着管人和用人相互分离的现象。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管理教师。而管理教师的内涵之一包括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提升与留用学校没有决定权,是县乡教育行政领导说了算。这样学校对教师的控制权相对少了许多,学校内部组织的一些业务学习就失去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这对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利的。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聘任制的名存实亡对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如前所说,一个教师一旦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和最高职称,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普遍存在丧失的现象。
2.学校领导的管理作风问题
有些学校的领导在管理上缺乏民主人文、公平公正的作风,给教师造成了心态上不满和不服,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心情不愉快,思想上和领导不一致,学习的积极性势必要受到影響。
3.不良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校每个师生的行为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相反,消极、低靡的校园文化给师生带来的是行为消沉、精神恍惚、思想涣散。因此,有些教师学习不积极是由于学校缺乏应有的奋斗目标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全体教职工没有一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造成的。
4.教师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看,普遍存在着岁数偏大的问题。教师年龄偏大,积极进取学习的思想必然要受到影响,这也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当前许多中小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者几乎过半,有的甚至占三分之二或者更多。年龄大的教师多了,如果激励措施跟不上,学校就可能形成一种“你不学我也不学”的消极攀比现象。
5.教师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量过重的现象。在中学,如果把早晚自学的辅导也算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每周上课一般是三十多节。在小学,教师的工作更重,两个或三个教师包教一个班的情况普遍存在。工作日里他们根本没有闲暇的学习时间。在这种疲劳、紧张的状态下,即使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也力不从心。正是由于他们平时工作繁重,许多师训单位又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放到双休日和节假日里,甚至现在积极倡导的校本培训也占用了教师的法定休息时间,教师对此非常反感,当然也就不会再有学习的积极性了。
6.教师培训经费得不到解决
教师在岗业务培训本应是用之于社会公益教育事业,理应取之于社会公益教育事业。这是教育部已经明确了的。但是,有些地方由于经济困难和领导的观念问题,绝大多数地方教师的培训经费不能得到政府、学校的解决,都是教师自己掏腰包。这使许多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克服对策
克服教师学习的障碍应当采取多方面的对策。首先要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把教师的聘任制落到实处,既能打破教师的“铁饭碗”意识,又能解决好教师职称评定到顶的后续学习问题。其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教育,使教师产生具有远大而崇高的职业追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第三,加强学校领导作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内部努力消除影响教师学习积极性的负面因素。第四,师训部门要认真研究科学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努力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学习有时间,学习有所获。第五,地方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领导要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努力解决好教师的培训经费,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第六,建立健全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学习培训的绩效与教师的职评、聘用、评先、考核等挂钩。
(作者单位 河南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师训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感到教师学习的障碍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并且不同的障碍在不同教师个体身上所起的制约作用也不一样。具体分析主客观障碍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克服,对促进教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障碍分析
(一)主观障碍
1.终身学习的观念淡薄
有少数教师认为学习主要是学生时代的任务,在职学习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可有可无。所以,他们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有兴趣就学一点,无兴趣则作罢,很随意。
2.缺乏职业追求
有些教师平时学习不积极不是感到学习不重要,而是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他们不求工作中轰轰烈烈,成名成就,只求平平庸庸,得过且过,因此,也就不会有为了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而自觉积极学习和深造的表现。
3.养成了不良个性
有些教师既懂得终身学习意义重大,也想在事业上有一定作为,但由于平时养成了懒惰、贪玩、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在自控力不强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不良的个性战胜了理智和理想,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和追求。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有的教师也感到自己知识上有所欠缺,应当学习加以充实,可是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没有一定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形成了“推推转转、不推站站”的被动学习状态。还有少数教师确有一定的学习愿望,但因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5.“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严重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职称评定已经到了尽头的教师,感到不学习也影响不了自己太大的利益,工作只要过得去也就可以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多数教师在有职评需求时工作学习都十分勤奋、刻苦,但职评需求完全满足以后,进取的劲头一落千丈,本来有能力有潜力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但不愿再付出了。另一种是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认为自己干不了几年就该退休了,再努力也没有太大意义,抱着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过日子,所以对待学习更是消极。
6.一些不健康心理的作怪
有些教师因为对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不公、腐败等不良现象看不惯而产生一些不满、嫉妒,甚至怨恨的情绪,并且又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情绪与工作的关系,往往以消极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对上级规定的培训任务不但不完成,而且还有意抵触,当然也就不会有平时的自觉学习。
7.不现实的培训期望落空
教师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由上级师训部门规定的培训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多数又是业务性的,也就是说,培训的主要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但是,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并非一次两次培训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实践、学习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但是,有些教师想通过一两次的培训来学到“灵丹妙药”的教育教学方法,拿来可用,立竿见影。这种不现实的学习空想使有的教师对培训感到失望,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这样渐渐消减了。
(二)客观障碍
1.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着管人和用人相互分离的现象。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管理教师。而管理教师的内涵之一包括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提升与留用学校没有决定权,是县乡教育行政领导说了算。这样学校对教师的控制权相对少了许多,学校内部组织的一些业务学习就失去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这对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利的。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聘任制的名存实亡对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如前所说,一个教师一旦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和最高职称,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普遍存在丧失的现象。
2.学校领导的管理作风问题
有些学校的领导在管理上缺乏民主人文、公平公正的作风,给教师造成了心态上不满和不服,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心情不愉快,思想上和领导不一致,学习的积极性势必要受到影響。
3.不良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校每个师生的行为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相反,消极、低靡的校园文化给师生带来的是行为消沉、精神恍惚、思想涣散。因此,有些教师学习不积极是由于学校缺乏应有的奋斗目标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全体教职工没有一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造成的。
4.教师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看,普遍存在着岁数偏大的问题。教师年龄偏大,积极进取学习的思想必然要受到影响,这也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当前许多中小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者几乎过半,有的甚至占三分之二或者更多。年龄大的教师多了,如果激励措施跟不上,学校就可能形成一种“你不学我也不学”的消极攀比现象。
5.教师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量过重的现象。在中学,如果把早晚自学的辅导也算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每周上课一般是三十多节。在小学,教师的工作更重,两个或三个教师包教一个班的情况普遍存在。工作日里他们根本没有闲暇的学习时间。在这种疲劳、紧张的状态下,即使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也力不从心。正是由于他们平时工作繁重,许多师训单位又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放到双休日和节假日里,甚至现在积极倡导的校本培训也占用了教师的法定休息时间,教师对此非常反感,当然也就不会再有学习的积极性了。
6.教师培训经费得不到解决
教师在岗业务培训本应是用之于社会公益教育事业,理应取之于社会公益教育事业。这是教育部已经明确了的。但是,有些地方由于经济困难和领导的观念问题,绝大多数地方教师的培训经费不能得到政府、学校的解决,都是教师自己掏腰包。这使许多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克服对策
克服教师学习的障碍应当采取多方面的对策。首先要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把教师的聘任制落到实处,既能打破教师的“铁饭碗”意识,又能解决好教师职称评定到顶的后续学习问题。其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教育,使教师产生具有远大而崇高的职业追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第三,加强学校领导作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内部努力消除影响教师学习积极性的负面因素。第四,师训部门要认真研究科学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努力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学习有时间,学习有所获。第五,地方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领导要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努力解决好教师的培训经费,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第六,建立健全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学习培训的绩效与教师的职评、聘用、评先、考核等挂钩。
(作者单位 河南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