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之我见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导入新课要具有趣味性
  
  1、利用名言名句。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以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我以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为引语,使学生感受那种渴望失地却又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满腔爱国热情,为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设情境。
  2、疑问导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请一位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生答:奸诈、狡猾。)那么能不能把狼赶尽杀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看看文本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上课时以选入的文本为中心,联系前后内容系统的把情节交待一下,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
  4、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语文课上,可以到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学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时,我在上课时,先出示一些西部落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自然景色的特点,然后说,“作者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想到了哪些古迹?”。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怀想古迹”部分的分析中,也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境。
  
  二、注意课堂的调控
  
  1、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而不是高高在上,应贴近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教学效果的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发展智能。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使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
  
  三、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例如在表演课本剧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不能让某些学生“被遗忘的角落”。
  总之,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多元化评价学生习作,张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创新 个性 表现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深深的困扰着我,那就是作文教学。我认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很值得关注。有记者问“童话大王”郑渊洁:“您如何看待当今的作文教学?”郑回答:“挺摧残孩子们的。”是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作文教学囿于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概括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途径;要理解、尊重、信赖、欣赏每一个学生,多融入些情感于其中,教育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 情感 价值观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中心通常都是放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
期刊
内容摘要: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越来越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有无兴趣,持有怎样的情感态度,有无控制力,直接影响了学的力度和结果。作为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上下大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关键字:数学 非智力 培养    研究表明,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在智力上的差异,而越来越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所谓非智力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尝试了以下作法:    一、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但读书心态不一,有踌躇满志的,有漫不经心的,
期刊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1、听力与词汇量。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
期刊
内容摘要:据调查表明在高中阶段,许多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越用功,成绩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本人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一下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方法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弃重求轻”
期刊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1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在教学中,我结合地理学科的特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课教师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
期刊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职能的转化,中职学校教学不再是培养或造就“英才”或“专家”,而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工人,他们要随时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这一背景下,素质教育非常的迫切,应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作为中职的政治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全面提高中专政治教学水平,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我们对在中专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