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20年代,陈寅恪独特的留学经历、丰富的域外语文知识和用新方法整理国故的能力,被多家新式学术机构看重,纷纷延聘,许以高薪。但陈寅恪选择清华与史语所不动摇,成为这两个顶级学术机构的重要成员,并从此享受“双俸”待遇。其崇高的学术地位,就是从这里发端的。1945年,陈寅恪所作的一首诗中有“月支双俸尚忧贫”之句。在史语所档案资料和傅斯年遗札没有出现之前,不少研究者都把“双俸”理解为教育部特聘教授的正薪加研究费两项。现在看来,所谓“双俸”,就是支领两个单位发给的薪津。抗战以后,陈寅恪虽然工作单位多变,但从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