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立宾导致肾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二例报告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移植术后应用咪唑立宾引起严重骨髓抑制者比较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44岁.2004年10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有糖尿病病史.术后恢复良好,尿量及肾功能良好。

其他文献
期刊
调查表明仅11%的泌尿外科医师常规自己建立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原因包括缺乏相关训练或意识到有射线照射危险等。作者评价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介入放射科医师和泌尿外科医师建立经皮肾镜通道的对比研究结果。回顾1999—2003年行PC—NL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经皮通道由放射科医师建立者为组1,由泌尿外科医师建立者为组2。通道穿刺难度评分通过患者、结石和穿刺过程等变量(如患者年龄、结石大小、
期刊
目的 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行压力-流率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BPH患者69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图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组50例,无或可疑BOO组19例,术前行剩余尿、尿流率、膀胱有效容量和压力-流率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无或可疑BOO组和有BOO组平均Qmax分
Ta、T1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及固有层,传统分类称为表浅性膀胱癌(SBC).2004年WHO病理分类,膀胱癌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癌肿浸润至基底膜以下者称为浸润性癌.2005年EAU泌尿外科疾病指南将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肌层浸润性及转移性膀胱癌3类.Ta、T1为非肌层浸润性癌,实际上Ta、T1膀胱癌,尤其是高分级及原位癌具有浸润肌层的生物学性能.T1肿瘤预后较Ta差,T1复发肿
期刊
作者报告1992年至2003年奥地利公立医院16 524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PE)病例分析,约占全国RPE的95%。每年RPE例数自1992年396例增至2003年的2640例(十666%),无平稳阶段。手术平均年龄自1992年64岁降至2003年的62岁,〉70岁者约占15%。30d内再度入院者占9%,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全国尿失禁及排尿功能障碍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3月22—2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就尿失禁、神经原性膀胱、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女性膀胱颈梗阻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围绕尿动力学标准化建设这一尿控学组今年的主要任务,大会还组织了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和操作标准化培训,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超过300名,会议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与会
期刊
患者,社会性别男,32岁.因尿道成形术后19年,周期性血尿16年于2006年2月入院.已婚1年,有性冲动及阴茎勃起现象,不能正常射精,未育。
期刊
为评估α受体阻滞剂是否能增加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效率,作用将α受体阻滞剂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随机临床试验加以荟萃分析,主要的评估指标为结石的总体排出率。应用Laird随机效果模型评估风险比和风险差异。结果:11项随机临床试验(共911例受试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10项研究采用坦索罗辛0.4mg,2项研究采用特拉唑嗪5mg,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末段结石的作用.方法 输尿管末段结石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同时服用环丙沙星0.5 g,2次/d,共7 d;消炎痛25 mg,3次/d,共7 d;尿石通7 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特拉唑嗪2 mg,每晚1次,硝苯地平10 mg,3次/d.以结石排出输尿管或治疗随访满4周作为疗效观察终点.结果 2组均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