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哈代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音乐性和较浓的抒情性,另外其作品的音乐性还有着一定语言含义的承载。哈代作品最成功之处是将音乐的一些优点融入到了作品的创作当中,依靠优美的音乐元素来表现主题,借此来体现其“进化向善论”和悲观主义的主要思想。此外,哈代进行主人公形象塑造和一些景物描写的关键手段也是依靠其音乐性。因此,本文试对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哈代文学 音乐性 探讨
  诗歌最大的艺术特征是音乐性,其最佳功能是用来体现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在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黑格尔在其作品《美学》中就已经体现出了诗和音乐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用音乐的手法来体现人物的主要情感。托马斯·哈代和许多诗人一样都借用音乐的音律和节奏来创作诗歌。哈代一直在农村长大,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又极其了解音乐,因早年的一些影响,在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音乐的音律,他的作品带给人的不仅是音乐的美感,还可以使人身临其境。哈代诗歌中的音乐因素给其诗歌的主观性和场景性来带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将诗歌的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完美的体现出来,开拓了维多利亚浮华诗歌的新领域。
  一 哈代文学中的音乐性
  1 有关托马斯·哈代的背景
  他在小说和诗歌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这个人就是托马斯·哈代。哈代原本就是一位抒情诗人,对民间艺术、舞蹈、音律非常喜欢,于是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将这些元素完美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哈代作品中的音乐性与他对音乐的喜爱是不无关系的。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对有关音乐的东西极其感兴趣,当他的父亲在表演一些欢快的舞曲时,他通常会在自己的房间中合着父亲敲打的拍子进行跳舞,一些舞曲的内容常常会感动到这个小男孩,例如华尔兹曲、双人舞曲、苏格兰曲等等。
  影响哈代作品创作的最大因素就是其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音乐成为哈代诗歌创作中最佳的灵感来源,同时也是构成他小说中抒情性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正是因为哈代认识到了音乐在其诗歌中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小说具有很浓烈的诗性和音乐性,人们称之为“音乐化小说”或者“诗化小说”。在诗歌创作中,他大胆地对音乐进行探索,将音乐的独特魅力完美地体现在了诗歌和小说当中。在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哈代是唯一一个对音乐音律进行大胆试验的人物,他将音乐融到文学作品中并且成为这类文学创作者中的领军人物,他的思想主要是“诗歌是音乐节拍中的情感”。哈代的诗歌音律感极强,他将民歌中音律按照一定的方法应用在了文学作品中,为他的文学作品带了极好的音乐感。
  2 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
  在哈代一些代表性小说中,他把文学的表达方式和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首尾呼应,表达感极强,体现出了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程度,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情感较为悲伤的音乐通常出现在其作品的结尾,而一些较欢快的音乐则是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开头。这种前后使用音乐的手法在他代表作中一般都有体现,例如《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等等。
  在《卡斯特桥市长》当中,最前出现的是“柔软的小鸟在唱着欢快而平凡的歌曲,而在演奏结束的时候,这位小鸟音乐表演家却被活活地饿死了,变成了一团小羽毛”。小说的最后写到“任何幸福都不过是人生痛苦中的偶然插曲”。这样别具一格的描写手段,不禁让人想起叔本华,在他的作品中完美地将人生的激进和苍凉体现了出来。每位读者,当欣赏这段文字时,都会触碰到身体中最为感性的那一根神经,使得人不禁回忆到自己的前尘往事,而这些情感都会一一体现在小说当中,这就是他最为高妙的地方,这种情感不单单是属于文学,同时也属于音乐,更是哈代作品带给人的特别情感和浓郁的悲伤氛围。
  哈代最大的文学造诣就是音乐性的运用,这种运用不仅体现在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也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欣赏他的一段小诗:
  也许,这只是倦怠的威风,飘过草地的湿润,朝我吹拂,你将会永远的融入了无知觉的苍凉当中,不管距离的远近都不会听见你那充满魅力的声音,在此刻我慢慢潜行,四下落叶纷纷不断落下,荆棘中北风缓缓的吹过,伴随着女人独特的呼唤声。
  单单是这些朴实的文字,就已经打动了你内心最原始的那根神经,若是你对英国音乐有了解,你会惊异地发现他的文学造诣和思维的独特,因为他可以将英国民歌中的三节拍以最佳的形态表现在其的文学作品中,就好像春水般的惆怅,在一些较为朴实简易的语言之中流露出文学作品中的哀怨凄恻,这些优美、朴实的词句根本无法用简单语言表达出来。
  二 音乐性在哈代文学中的影响力
  1 借助音乐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1)音乐性使得哈代文学的结构丰富化。音乐性在哈代诗歌作品的结构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哈代诗中的每一个成分都能被独特的语言含义所承载,其原因主要:哈代诗歌的结构特征是艺术信息的组成,哈代诗歌也可以传达许多诗歌信息,而且哈代诗歌的语言形式也具备美学特征:变化的韵脚、完整的形式,给作品赋予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特点。例如,在《书信的胜利》中,作者每个诗节的起句和末句都很押韵,形成一种“回旋”的特点,在每个诗节的中间一句和下个诗节的首句押韵,就形成“开放”的特点,如此一来,不仅给每位读者一种愉悦和轻松的阅读状态,还达到了豪放的情感效果。
  (2)音乐性强化了哈代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音乐性强化了哈代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其的影响力是久远深刻的。在听觉方面,哈代文学的诗歌将小说家现实主义的口语风格和同民歌独特的曲调完美结合,大幅度地汲取了民歌营养,总体呈现出了一种浓郁的音乐之美,也体现了哈代特有的审美个性。哈代在小说中,有时把笔下女主人公的眉毛当成“连音符”,把纠缠在一起的藤蔓当成“断了线的琴弦”,经常把音乐术语或者符号充分巧妙地使用在作品当中;有时会直接果断地引入民歌民谣或者抒情曲子来强化作品的感情色彩。例如,《花中》《在丘比特的园中》《爱情的种子》等民谣,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民谣,都能为作品增添情感感染力。   (3)音乐性有助于哈代文学构思。在哈代文学构思中,音乐性起到了独特、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在哈代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以首尾相应的方式完成了由喜变哀的情绪变化,为作品营造了一种强有力的悲剧氛围。例如,在《卡斯特桥市长》的开头部分,写道“柔弱的小鸟在吟唱着平凡古老的晚歌”,而在文章的结尾处,担任“小小歌唱家”的鸟儿——金翅雀都统统饿死,变成了“一团团羽毛”,最后,在整部小说的结尾部分借助“幸福只不过是一场痛苦的灾难中偶然的小插曲”结束。在《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苔丝》这几部著名小说的结构上,哈代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借助音乐性进行描写,其中大多数是运用乐声使小说从欢快的情节开始转变成悲痛的结尾。
  2 借用音乐性对人物和景物进行描写
  哈代最厉害的是可以把对人物情感的描述和景物的描写都借用音乐来完美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苔丝》中,哈代通过“他们的耳际,总会回响着潺潺的声音,哗哗的流水也好像为他们的情话伴奏……”来表现出克莱尔和苔丝在牛奶厂的幸福时光;在《还乡》中,把掠过荆棘丛的夜风,当成“可以与疯狂跳舞的人舞步合拍的音乐”。
  在哈代笔下的人物,不论男女主人公都能奇妙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还乡》中的游苔莎,她生活在埃格敦荒原,能根据风的不同声音可以快速的分辨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也许正是因为女主人公的这种感受力,为其赋予了一种诗一般的激情和气韵,也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
  在《苔丝》中,苔丝有着对乐曲炽热的喜爱,她喜欢别人唱歌,喜欢和别人一起唱歌,也喜欢听古老的赞美诗,她对乐曲的喜爱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都会让她兴奋不已,让她充满力量。
  哈代对文学的要求不单单是较为简单的描述,而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将文学中每一个细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活动完美地表现出来。因此,著名文学家阿尔阿雷斯曾经这样评价哈代作品,“《苔丝》是最有意义的诗化小说……它可以像一首完美的诗一样的优美,但是诗所具有的特征全部都具有,每一个段落都有着最丰富的情感”,在哈代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诗化的方式每个作品都会涉及到。
  3 借用音乐性来表达主题
  哈代表达主要思想情感和表现文学作品主题的常用手段就是借用音乐性。例如,在《苔丝》中,作者利用“有鸟儿表演的地方,就会有毒蛇存在”这种文学表达方式来描绘主人公一生的悲剧。哈代是一位对声音有着独特感受力的作家,在他的创作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对他的意义就好比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的自然意象一样,是可以给人带来慰藉和安抚的,融合了社会法则以及对美的感受。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性来更深层次地理解哈代的作品,在其作品当中可以看到哈代在自然观、人生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进化向善论”和悲观主义等等思想。
  哈代的意识是复杂多样的,他具有对自然分裂的感受能力,这是其他艺术家所不能达到的,最为明显的体现在小说《黑暗中的鹑鸟》《卡斯特桥市长》《苔丝》和《还乡》等作品当中。例如,在《黑暗中的鹑鸟》一诗当中,在诗的开头主要表现的是悲观消极的感情,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第一种感受,但是,在最后两节中,诗人的笔锋突然转变,内容峰回路转,语境突变,这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第二种感受,具体写道:“在一片凄凉寂静的残冬景象中,让人们感到一股伤感和寂寞,无意间,树枝间响起了鹑鸟欣喜欢快的歌声”。内容主要是写这只鸟已被气候摧残的瘦弱、疲倦,身上的羽毛也所剩无几,但它依然敞开心扉,欢快的大声吟唱,它的内心充满着欢乐,歌声中饱含希望。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突然发现既然鸟儿面对如此情景都还能换了鸣叫,为什么自己却那么的悲观对生活没有信心,鸟儿都能在黑暗中唱出欢快的歌曲,歌声是那么的动听、那么的激情,难道是这只跨世纪的鸟儿已经看穿最后一个黑夜,看到了茫茫天地之间若隐若现新世纪希望?因此,这首诗的主题是和19世纪进行告别,也是对新世纪到来的期盼。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哈代作品中的音乐性不单单是诗歌中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而且是对语言含义的承载,他完美地将音乐和文学作品融合在了一起,借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来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又将此作为了想要表达主题思想的有效手段。哈代的文学作品中浓浓的音乐感不仅使人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还带给所有文学家一个重要启示:目前,用语言来表达的文学作品虽然已经和用声音来表达的音乐脱离了关系,但是两者是没有完全脱离关系的,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有效结合、相互融合。这样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注:本文系2014年广西艺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基金支持,项目编号:YB201316;项目名称《音乐审美中的音响属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婷、李劲:《探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芒种》,2013年第12期。
  [2] 李银娟、王志军:《试论哈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萌芽》,《长城》,2012年第12期。
  [3] 任惠芹、路晓延、董旭:《哈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长城》,2012年第4期。
  [4] 张湾湾:《悲观主义作为一种肯定力量的体现:哈代诗歌的主题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陆彬,广西艺术学院讲师;华伟,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次混凝土企业专项试验室对水泥的检测对比试验。对试验用原材料、实验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人员的操作过程等因素进行排查,找到了水泥抗压强度出现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