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再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认为风景园林的设计建成并非最终形态,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园林不再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便引发公众或设计师对园林的改造完善,也就是风景园林的再设计。本文针对由使用需求和园林功能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风景园林再设计进行研究,认为再设计的过程是所有参与风景园林创作者的劳动过程,这个过程使风景园林的价值得以最大体现。关键词:风景园林 设计 再设计
  
  Abstract: The thesis put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finis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s not an end, but a starting point, When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o longer meet the public requirements, the public or designer will be given a chance to improve it, namely, the re-design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is thesis, the redesign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gainst the disagreements between the public needs and its functions was explore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re-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the process involves all its creators, which embodies the value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a large ext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Re-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广场不仅可以让人们凝思也是为了让人们活动,不是仅为了过去传统中的完美和牢固,它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劳伦斯·哈尔普林。
  风景园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会改变原有园林的功能或布局等等,而改变的依据是再设计的方案。“再设计”这个词汇在风景园林领域虽然是个陌生的新词,但其内容却并不陌生,只是人们对此一直缺乏重视。
  再设计概念
  再设计(re-design )这个概念起源于21世纪初,由日本设计师联合主办的“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而来,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原研哉首先提出的。再设计最早指的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原研哉,RE-DESIGN——日常の21世紀,朝日新闻社,2000]
  设计是从“无”到“有”,再设计是从“有”到“新”。它是设计的延续,却是种突破,比从“无”到“有”更具有挑战性。设计者必须打破旧有思路和模式,对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找到创新点,改造或丰富原有事物的功用,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当这个状态再次被某种原因打破时,新一轮的再设计就开始了。再设计相对历时较短,是阶段性的动作,既是上一个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个过程的起点。如此往复,没有尽头,最终实现事物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风景园林是否也能通过“再设计”找到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更好的利用和发展,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风景园林再设计
  从风景园林的创造和使用理论出发,园林针对设计者和使用者分为 Creation和Reception两部分。Creation是指园林的一切设计过程,包括建成前的设计和建成后的再设计,其主体是创作设计风景园林的一切人,包括专业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员。
  一般风景园林中提到的设计,属于狭义的风景园林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仅指园林建成前的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被单独确立为一个行业之后,由专业人员从事,属于专业行为。设计行为开始于甲方提出设计要求,结束于园林建设完工。经过设计师的规划设计,通过图纸、电脑、模型等辅助手段的表达,能够预知园林最终的面貌,并且这个结果是可控、可调整的。成果在美学的框架下,體现出甲方、设计师的思想和服务人群的需求。设计的过程和评判有一定的普适标准。
  与“设计”发生的时间段不同,再设计往往是在园林被人们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生。而这段时间可能短则几个月,长则上百年,因此,再设计发生的时间点不能被精准确定,但一定会发生。再设计是园林和人互动磨合的结果,是一个过程性的结果,具有开放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对园林的做功痕迹必将显现。人对园林功能的需求,再度呼唤设计的更新。当新的设计满足需求后,园林进入一个平衡期,而平衡再次被新的需求打破时,下一个再设计就出现了。因此,再设计是一个过程的表达,最终的结果是不可知的。
  由于再设计发生在园林被使用之后,因此引发的原因有多重可能:审美标准的变化,规划、变革等政治因素,使用者的需求与园林功能的矛盾等。本文研究的对象为风景园林功能与公众需求的矛盾所引发的风景园林再设计。这类再设计常常是由于园林的功能不再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引发的。
  
  “设计”与再设计的差异比较
  
  
  公众的无意识再设计
  公众的无意识再设计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去使用改造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园林呈现出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状态。
  这类情况较为简单,牵涉的人群较为单一,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由人们无意识的行为达到的,或者为了其他目的而间接达到的。虽然看似随意、不确定,但却是被人们对园林的深入使用和内在认识决定的,有其必然性。
  公众根据自己的使用进行创造
  对于景观人们有自己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由于早期调研不充分而导致的设计功能缺失或者不合理,人们将会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使用,一段时间后,园林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们以自己熟悉的姿态投入园林的使用中,通过一次次的磨合,修正着最初不尽合理的设计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设计的平面图上也就出现了使用者的再设计的痕迹。正如鲁迅所讲“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们由需求引发行为,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组成集体无意识行为,集体无意识行为的结果,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在很多老旧居民小区,经常有绿地横在园路和入户之间,阻碍居民出行。于是,业主们不约而同地大都选择从这块绿地中间穿行。久而久之,破坏了草坪。这在园林维护者看来,很不好,但是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现实使用和设计不到位的冲突。最终,物业沿着行人踩坏的草坪,铺设一条小路,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问题。
  在设计师看来优美的线条勾勒出来的道路等,可能面对公众现实的使用,就不再是美丽,而是绕行的麻烦。
  园林维护者的无心之“设计”
  每个事物都有一定的本质和特性,在人们不断增长的智慧下,经过长时间对它的接触和认识,才能掌握并萃取出它的精华。然而科班的设计人员大多直接从学校获得即成的知识,缺乏从实践中摸索式提炼的过程。这种从经验到经验的教授方式,设计师得到的都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二手经验,于是,在面对事物的原初时,却往往无所适从,拿来的经验反而成为一种灵感和新意的束缚。而那些真正每天和园林打交道的人们(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每日在公园里散步、唱歌、晨练,感受着四季里晨、曦、雨、雾中的园林,这些人才是真正了解园林的人。因此,相比只在现场拍拍照的设计师,使用者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是符合园林本身的意愿的,是有的放矢的,所以,他们常常能够做出有创意的事物。
  每个冬季,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段都有一景。为了保护绿意斑斑的竹丛,防止北风的侵袭,园林工人沿着原有竹林的边界线,用金黄色的芦席设置了一道墙体,在保护植物的同时,形成了一个略带神秘的小空间。这使得这片很熟悉的场所,变得陌生起来,也有了新意。其卷曲的表面似乎让人感觉到了盖里在西班牙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墙体那优美的曲线勾勒出的动人造型。一片片芦席沿着小路和竹丛的边界竖向铺开,围合出扑朔迷离的通道,空间也随着流动和转移起来。
  这些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设计看似充满偶然,事实上并非如此。追溯设计的根本特质,它源于物的使用价值和人的使用。原研哉说过,“……设计就是人通过对物质的创造来解释生活和生存的意义及愿望的过程。”
  结语:
  一般认为,风景园林设计建成后,就交付公众使用,脱离了设计阶段而进入到使用阶段,似乎与设计师再无关系。时下生活用品设计领域内的新词汇——“再设计”,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在“再设计”的语义里,风景园林是有生命的事物,它进行着诞生(建成)、发展(使用)、再生(创新)的生命历程。
  风景园林的再设计,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完成由终点变成起点。在整个过程中,对场地的设计创造不再仅是设计师的专职,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使用者、管理者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这个包容一切创造者劳动的过程,为风景园林增添了生命力,并为风景园林能够更加长久地发挥价值增加了砝码。
  
  
  参考文献:
  
  [1]唐會然、李迪华,城市历史性空间“再设计”途径研究——以巴黎皇家广场为例[J],新建筑,2009(02)(17-21)
  [2]原研哉,RE-DESIGN——日常の21世紀[M],朝日新闻社,2000
  [3]马库斯 C C,佛朗西斯 C,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译林出版社,2006
  [5]梁梦溪,世博园区后续利用让人期待,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309/u1a5770531.html
  
  作者简介:
  金怡/1981年生/女/河南洛阳人/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北京100083)
  张公保/1979年生/男/河南郑州人/北京星河园林景观有限公司高级景观建筑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北京10012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土石方开挖是施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施工组织及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关键性地位,因为土石方开挖会对土石方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施工进度的安排以及土石方二期工程中填挖平衡等设计工作具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传统的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受到平面地形图的可视性条件差、各个网格点的高程值的求取工作较为复杂等因素的限制,在具体的土石方开挖设计中往往造成后续的工作量增加显著等问题。文章提出基
【摘要】:作为一个建设施工单位,尤其是建筑工程,由于它的任务繁杂,工种较多,它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因此建筑施工中的协调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施工中的协调管理有利于工程的质量以及顺利完工,下面就此做一论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施工技术   [ Abstract ]: As a construction unit, particularly in construction eng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基础安全 摘要:保证建筑安全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决定着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近年基坑工程的坍塌事故屡有发生,而且常常是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对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筑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中桩基施工与沉井和地下连续墙安全施工进行了几点总结。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水利工程多是人们通过基础性的设施的构筑,实现对自然水利的改造以及开发利用,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初始发展时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规划建设理论及施工建设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普遍对人类社会的各种需求的关注较多,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较少,使得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随着生态理念的逐渐完善及普及,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中也逐渐发展起生态水利工程。文章就生态水利工程概念进行
摘要:停车难是当前国内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针对目前这一问题,结合城市停车长远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地下车库的合理化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  关键词:地下停车;住宅小区;合理化;景观;控制造价  Abstract: Parking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the current domestic big city, aiming at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利大国,水利建设任重道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所以,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我们的知识更新,改进知识结构,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
摘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展开,水工混凝土的规模日趋增大,结构形式日趋复杂,结构材料日趋高强化,超长超宽超厚的工程大量涌现,设计上按照规范和常规每隔一定距离必须设置变形缝,藉以释放变形效应引起的能量,以达到避免裂缝的目的。施工中尽管采取了各种必要的防范措施,但裂缝也时常出现。本文在结合以往水工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工混凝土裂缝的类型、成因、特征、危害及其评判标准,进而提出了一些预防控制措施
本文介绍了渡槽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渡槽施工成为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以此以锁水阁渡槽为例进行拱式渡槽施工的简单剖析。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摘 要:热水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水锅炉、热水循环泵、补水泵、管网及室内散热器组成。要满足采暖指标,达到采暖用户室内设计温度,除应对锅炉运行参数。燃烧工况进行控制和调整外,还应根据采暖季节。采暖时间等变化情况,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热力调节。着重对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进行供热系统的调节以达到供热的最佳效果和节能降耗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热水锅炉;供热系统;供热调节;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