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一去不复返的五块钱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一连阴沉了许久的天终于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推開窗户,清风挟着几滴微凉的雨珠拂过脸颊,不胜清爽。雨天真的是一个适合回忆的天气。我望着窗外被雨水不停地冲刷到翠绿的树叶,思绪逐渐飘远,恍惚间,那雨打树叶的“啪嗒”声变得空灵起来,声声入耳,在记忆的长河中溅起层层涟漪……
  我小时候想去很多地方,其中最现实的便是一个小城镇,它并不算繁荣,离我家也不过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但由于父母的规定,我从来没有独自去逛过。我曾无数次跟着大人从那个小城镇边路过,但每次都只是匆匆一瞥。后来,我的小伙伴们对于哪个小城镇上哪条街上的麻辣烫最好吃都能倒背如流,我还在担心自己在那里会不会迷路。
  于是我对那个小城镇愈发向往。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办艺术节,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买一样的蓝色夹子。这个夹子在老家是没有卖的,爸爸妈妈也都没空。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我带上我攒了许久的零花钱,打着“完成老师的要求”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和我的几个小伙伴一块去了那个我向往已久的城镇。
  后来的记忆有些模糊了,我只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好,风以一种让人愉快的力度拂过大街小巷,我们一边喝着酸酸甜甜的果汁,一边四处闲逛。
  在后面,重点来了。我遇到一个认识的学姐,她因为没有零钱,竟向我借了五块钱。
  五块钱在我那会儿看来是一笔巨款,够我买多少糖果啊!
  平时学姐跟我玩得不错,还给过我零食,所以我纠结了一下,还是借给她了。
  于是这次逛街结束后,那五块钱便成了我的执念,日日想着要向那个学姐要回我的钱。
  到底是同一个学校,虽然年级差得有点远,但仍有机会遇到。我后来遇到过那个学姐四五次,但她都说没有带钱,于是我只好下一次,可慢慢地,我发现我再也遇不到她了!
  五块钱啊,它就像一团杂乱的毛线,缠在我的心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那会儿,我总是向朋友们讲述那一去不复返的五块钱的故事,每每一讲,便觉得后悔得无以复加,恨不得穿回去阻止那个借钱给学姐的自己。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我便到了六年级。时间也很神奇,曾经的不平、怨怼终将会在它的抚慰下归于平静,那五块钱的故事,竟慢慢地在我的记忆中淡去了。
  而当时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学妹,她扎着两个小羊角辫,小脸又白又软,总是跟在我身后软软地叫姐姐。她完美地符合了我对一个妹妹的所有幻想,所以我很喜欢带着她玩。我告诉她在哪里可以找到又大又甜的野草莓;告诉她跳绳时要双脚并拢;告诉她其实一次考试考差并不可怕……
  后来我要毕业了,她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我还是笑着告诉她:“不是啊,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可实际上是,自从我上了初中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小学妹。
  忽然又想到了那个学姐,曾经我对她的“失踪”百思不得其解——总不可能是带着我的五块钱逃之夭夭了吧——现在明白了,她大概是毕业了。
  我小时候也曾非常向往过初中,因为那个时候我可以去很多我当时想去却又进不了的地方。上了初中之后,每次放假返校都会经过那个我向往的小城镇,我也终于熟识了那里的街道,但每次在其中逛街的时候,却再没有了儿时的兴奋与激动;那条据说整条街上最好吃的麻辣烫,吃过几次后,觉得味道也不过如此;买夹子的那天,天气只是给我留下了一个特变美好的印象;那天的果汁是什么滋味的,我只能含糊地说那是酸酸甜甜的;甚至那学姐的模样,也像是蒙上了一层纱似的,只记得轮廓了。至于那五块钱,许是因为年龄增长了,眼界也开阔了,这个我早就释怀了。
  这样的释怀却让我感觉到沉重,或许当年学姐也是这样对这五块钱毫不在意的吧。
  只有那个小学妹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倒还算鲜明,只怕这个将来也会被时间给模糊了去。
  雨下大了,细密的雨点逐渐打湿了我的指尖,我回过神来,抬手,关上窗户。
  我告诉自己:我待在这个世间也有十四载了,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风景,得到了很多,也总该失去点什么。
  所以我也该明白啊,我那五块钱,是永远都要不回来了。
  (指导老师:李  慧)
  一个鲜明的意象,让人过目难忘
  本文的标题很有意思,很特别,每个人都说致青春,而作者却写“致我一去不复返的五块钱”,这五块钱其实就是作者成长的象征。文中作者回忆了一个学姐和一个学妹的故事,通过她们,表现了自己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毕业的倏然而至与时间的遽然而逝。“五块钱”作为一个意象贯穿始终,让全文充满了一个小学生后知后觉的趣味,让本文印记鲜明,让人过目难忘。(寒云)
其他文献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剧作家,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凡是刚刚出世的婴儿,应该仔细洗净,然后,等他从最初的印象中定下神来,就一面使劲鞭打他,一面告诫说:“你不要写作!不要写
期刊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②,散入春风满③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②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③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④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背景】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
期刊
该文在教育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课堂系统及其基本内涵并着重强调了网络环境下英语听说课堂的主要特点,然后从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自主交互式教学方法和生态型评价三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英语听说生态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生态功能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炎热的夏日,正是龙虾飘香时,我家的龙虾馆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爸爸手里夹着一根烟,坐在椅子上对哥哥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哥哥站在一旁昂着头说:“你太古板了,现在做生意都是‘利’字当头。这附近的龙虾馆有哪家不是这样做的?”“可咱们家的龙虾馆绝不能那样做,这不等于砸自己家的招牌吗?”  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家的龙虾馆在全家人的辛勤忙碌下正式开张,为了给来吃龙虾的顾客留下好的回忆,爸
期刊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回答了高校如何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该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探讨了专业英语课程思政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
本研究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出发点,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2017)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下,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除了以培养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整体教学目标,还应重视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基于此,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实际,将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对比分析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融入“课程思政”,以教学实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传统中国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的重要性,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主动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为有效抗击疫情,我校本着“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的原则开展网络教学。此种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创造了机遇。本文就笔者在英语语法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史记》载录了几千年的史实,这一面巨型的历史透视镜,是在极端痛苦、不幸,极端伤感、艰难的条件下用拌和血泪的笔墨写成的。  李陵在漠北浴血死战之际,使报于朝,“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礼拜山呼,颂声雷动;当李陵战败陷落的消息突然到来时,两班刚刚欢呼过的文臣武将这时却全部成了哑巴,个个木雕泥塑似的,“大臣忧惧,不知所出”。此时此地,只有一个司马迁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诚与诚恳。当史迁被不幸
期刊
香樟葳蕤,窸窣的清唱热闹着盛夏;蝉声聒噪,赠予路人一份心灵的喧嚣。在香樟街踟蹰一阵,我最终在人来人往的“来请茶”陶吧门前站定。经年往事犹如深潭里的鱼儿,缓缓游进这个夏日……  一堵灰色的老墙,翠绿的叶铺展墙面,粉白的荷亭亭玉立;屋角伫立一小沙弥,双手合十,憨态可掬——瓷的质地,带着商品化的浮躁气息。店主是个三十出头的胖汉,听闻我欲尝试手工制陶,嗤之以鼻:“学啥呢?我给你做了寄去……”  我不再搭讪
摘 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达到了新高度。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专业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备受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优势也愈加凸显。当前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當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而讨论影响中职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