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9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和阿昔洛韦等西药配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4.1±4.1)d,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0.5±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治疗过程,同时发现了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在急性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 中药 周围性面瘫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70-02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为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早期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可以反映面神经的损伤平面,进而评估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其患病率在我国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留下一定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1]。有文献[2]报道,由于面瘫急性发病期发生炎性水肿渗出,所以不宜早期进行针灸治疗,早期采用西药抗炎和抗病毒疗法,发病后一周再进行针灸治疗为宜。而有些针灸学者认为面瘫早期是进行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期。我院选取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9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和阿昔洛韦等西药配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周围性面瘫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4.7±5.3)岁,其中26例位于左侧,19例位于右侧。病程2-8d,平4.3d。疾病分型:16例Bell氏面瘫,17例为单纯性面神经炎,12例为Hunt氏面瘫。中医辨证:15例肝胆湿热型,17例风寒痹阻型,13例气虚血瘀型。治疗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5.7±4.5)岁.22例病于左侧者,33例位于右侧。病程1-7d,平均4.2d。疾病分型:19例单纯性面神经炎,18例Bell氏面瘫,8例Hunt氏面瘫。中医辨证:14例肝胆湿热型,19例风寒阻络型,12例气虚血瘀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分布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治疗组在急性期进行患侧面部针刺,取阳白、颊车、攒竹、下关以及合谷等穴位。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确定随证取穴和补泻手法,若为气虚血瘀型则加取三阴交、足三里以及灸翳风穴,采用补法,若为风寒阻络型则加取外关和灸翳风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若为肝胆湿热型则加取太冲和阳陵泉穴,采用泻法。2天1次,1个疗程6次,治疗期间休息3天。治疗组中药内服采用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牵正散加法进行治疗。5g全蝎,5g白附子,15g地龙,15g僵蚕,15g川芎,15g当归,6g甘草,用水煎服,两天一剂。若为风寒阻络型加15g防风,15g白芷。气虚血瘀型加12g白芍,12g红花,30g黄芪。肝胆湿热型加12g柴胡,12g龙胆草。对照组病例先口服维生素B1和B6各20mg,地巴唑20mg,阿昔洛韦200mg,均为一日3次。强的松在发病2w内服用,30mg,1天1次,早起服用,连服一周,第8天起减量,每天减5mg,當减至5mg后,每天服用2.5mg,1天1次,续服3d停药。待急性期过后,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和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 疗效评判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治愈:面神经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健侧和患侧的面部肌肉呈对称,鼻唇沟基本对称,患侧眼睑完全闭合,口角没有歪斜。显效: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患侧眼睑能闭合但不完全,鼻唇沟稍浅,发笑口角歪斜。有效:面神经运动功能只有部分得到恢复。无效:面神经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而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4.1±4.1)d,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9.5±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中医理论周围性面瘫常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了面部的阳明和少阳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到风寒的刺激而导致痉挛,引发该神经缺血水肿,还有可能就是与局部的感染相关[4]。由于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面部和头面,所以选用手足三阳经的头面部的穴位和临近穴位进行治疗。
  本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风寒型面瘫的治疗效果最好,其次是风热型,气血虚弱型的治疗效果较差,时间较长,在2-3个月左右,且常出现后遗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治愈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在急性期进行患者面部针刺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治疗过程,发现了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在急性期,所以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饶华金,郭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9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2(6):20
  [2] 贾瑞芝.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6(3):21
其他文献
6月21日至7月1日,新闻出版署报纸局和中国记协国内部举办了首都产业报编辑培训班。参加学习的63位学员,来自35家报社,占在京产业报社的近1/2。这次培训班的特点是采取师生对
全国城市报纸群众工作会议于9月12日至20日先后在成都和重庆两地举行。会议以“加强舆论监督,推进社会协商对话”为中心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经验交流。近年来,城市报纸的群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滑囊炎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滑囊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所
癫痫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具有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它不仅危害身体,而且反复发作会引起智能障碍、心理障碍等,对于患者、家属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癫痫病患者的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2011年诊断的79例肠梗阻患者,采用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加服复方大承气汤、肠粘
目的:探讨应用黄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
怎样教写作课,恐怕是一个老师一个教法。沈从文教授是怎样教的呢? 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中,一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一)》,二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二)》。这两门都是必修课
近年来,笔者采用本院自制的金钱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心肌损伤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家用黄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