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要打破常规与时俱进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打破教学的常规。从学习体育的兴趣、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体育游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兴趣体育训练体育游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方面的锻炼已经逐步重视。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育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们没有了健康,根本谈不到优秀的成绩,“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越来越深入人心。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教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学生们身体健康,更热情地专注于学习,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教师也有自豪感。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加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没有兴趣就没有持久力,就容易生出厌烦,兴趣有强大的督促能力,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兴趣盎然,那么即便是一些很苦的体育项目训练,大家也会感觉到其乐无穷,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训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好多学生喜欢偷懒,缺乏锻炼的兴趣。学习的本质,教师的责任,其实都是在引导学生提起兴趣这方面。教给学生知识,人人能够做到,激发起大家的兴趣,挖掘学生内部的潜力,鼓舞他们的斗志,需要高明的艺术。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就有无穷的动力,教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学生上课也会倍感轻松,教与学相得益彰。
  1.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关注,他反过来会关注学习的内容,教学切莫以教师为中心,大家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可以说是照本宣科,学生感觉到十分乏味。教学要为学生考虑,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赖。让学生喜欢老师后,他们也会喜欢体育,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一切为了学生着想,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即使这个学生成不了出色的体育健儿,他也会深深地喜欢上学习,也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培养出终身体育意识。学生们喜欢参与,有些男同学更喜欢争强好胜,要和同学们一争高低,看谁的力气更大,看谁的动作更潇洒利落,看谁跑得更远,跳得更高,等等,利用好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因材施教,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人人学得好,学得满足,学有收获。学习体育,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满足“心理需求”,就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减少一上体育课学生们就哈气哈欠连天的现象。把学习变成了游戏,会收到令人满意的奇效。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到了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我们不知不觉地也变得更加文明起来,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产生快乐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和学习当中。我们一个教排球移动的例子,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移动教学,我估计学习的认真劲就会差得很多,我让学生们进行游戏,把球绑在绳子上,让大家相互投掷,一个投一个躲,大家兴致勃勃,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自然而然地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交给他们学习移动步伐,自然就水到渠成,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3.对学生要多给予赞美,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学习能不能有收获,要看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大小,在于有没有学好的信心。只要有信心存在,学生就会矢志不渝地进行刻苦锻炼,这个过程当中特别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哪怕过头一点点,一定要示之以诚,让他感觉到教师发自肺腑的赞美。学习不会一帆风顺的,教师的赞美一定要伴随在学生的左右。有时候,学生做的动作不到位,要给予理解,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不要恶语相向,让学生失去自信心而自暴自弃。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水平极差,他们就产生了消极情绪,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不想再练了,有的学生比较懊恼,甚至怨天尤人,我就开导他们说:遇到困难要分析原因,我们要挖掘自己的长处,以你们几个的条件看,这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问题,你们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多多地进行练习,不要产生畏难情绪。《礼记·中庸》提到,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关键是我们锻炼得少,不能够做到熟能生巧,大家一起来,我们再练习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鼓励下,很多学生一次次地重新拾起的信心,满怀希望地投入锻炼,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写过一本书《意志论》,意识是说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如果意志薄弱,就没有大的成功;意志坚强,能够排山倒海,人定胜天。一个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行动,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意识形态。体育课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识,对体育的重视越高,越容易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种意识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重视体育学习,还要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学习体育,你追我赶,群情踊跃,会有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让大家主动地参与,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基础。
  三、重视体育游戏
  毫无疑问,大家都喜欢游戏。其实,体育何尝又不是游戏?体育学习游戏化,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手段。犹如桴鼓相应,大家其乐融融欢天喜地,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体育知识的精髓。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让大家在快乐当中共同参与,消除掉学习文化知识的疲劳,增强自己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游戏和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游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活动,而体育锻炼是一种在总结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创造性,而且还具备主动性和意识性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有严格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从而培养了同学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一般来说,普及性、大众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这些特性都能够让所有的人喜欢体育游戏,从而能够参与进来,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游戏当中,大家由于更加地投入,所以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注意学生的安全,大量运动之后要注意休息,活动结束之后要进行简单地总结,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较大運动量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让它们相辅相成,要让游戏不成为学生的沉重负荷。从而能够更好地喜欢体育,教师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带领着同学们勇于创新,锐意突破,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要讲究艺术,要让学生们感觉到不枯燥,将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让人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开展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高考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检验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逻辑水平。在日常训练的题目中,学生要做到透过现象、反向推理,拓展常识、储备资源,类比分析、触及本质,以深剖隐含条件,提升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隐含条件;准确率;分析能力;逻辑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0-0062-01  高中生物是理綜中的
摘 要:音乐教学应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灵活运用音乐教材、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训练形式三个角度探讨音乐教学策略,以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61-01  
摘 要:教师要尝试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分层教学和多样引导,利于学生在主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机会。基于学生不同质地基础上的探究教学,更能使得学生有深刻感知,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究中积累语言知识技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质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33-01  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活化教学策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学琴的孩子增多,年龄也呈现低龄化趋势。然而,琴童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使琴童队伍的质量相应的提高。针对此问题,从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分析,为孩子的学琴提供保障。  关键词:琴童 练琴方法 读谱准确  近年来,教育观念的优化,家长大多主张孩子有一技之长,学琴成为培养兴趣与气质的首选。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半途而废的琴童,提高琴童学习兴趣,科学的练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提问质疑实验新课程改革强调:“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应用情境教学激活“思考”、应用探究教学引导“思考”、应用实践教学落实“思考”等三个方面,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考能力;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45-01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