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财政建设与国民美好生活实现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税收与预算)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之满足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在影响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求诸多要素中,财政制度及其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中介、枢纽与基础性作用。因此,新时代全面改革应把工 作重点放在财政改革上。或者说,要彻底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必须启动“系统性重构”的财政制度改革,这是最佳着力点和切入点,可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财政;美好生活;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10-0084-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强调必须“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 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 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 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体 系。”作为人民“美好生活”与社会发展之中介的财政, 在促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方面,扮 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现代财 政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国民美好生活”需求 满足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以期为中国现代财政建设科学 目标的设定以及新途径的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概念探讨
  毋庸置疑,财政治理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者是紧密相关的。 财政治理越优良,社会发展越平衡越充分,“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满足。反之,如果财政治理 越落后,社会发展越“不平衡不充分”,“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越难以满足。正如日本学者神野直彦 所言,因为“‘社会’是广义的社会体系,由政治体系、经 济体系、社会体系三个子系统构成,三者相互作用。财政 是调节三者的媒介,因此,财政成为‘体制改革’的核心 议题。”[1]8
  当然,这个结论应是基于人们对“现代财政”“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美好生活”内涵与本质理解的科学 性与共识性。
  (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内涵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是指社会各构成要素外部之间发展的“不平 衡不充分”,也是指社会各构成要素内部因子之间发展的 “不平衡不充分”。众所周知,“社会就其动态结构来说, 无非由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德治、法和道德
  7 类活动构成。”[2]410 如果再加上人与非人类存在物之活 动,社会即由八类活动构成。因此,所谓“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既是指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德治、 法、道德、生态八类活动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 是指这八类活动各自内部要素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既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的不平衡,也有矛 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而且,这些矛盾 的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关系”。同样,由于“充分”意味着“充足”“尽量”, 因此,“不充分”即“不充足”“没有尽量”,没有达到圆 满的限度。如此,“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社会八类要 素以及各自内部因子的发展“不充足”“没有尽量”,未 达到圆满的限度。事实上,社会八类要素之间以及各自 内部因子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将直接、间接地影 响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的增减,即影响国民“美 好生活”需求的实现程度。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之满足,必须仰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二)“美好生活”的内涵与本质
  关于“美好生活”的内涵,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理 解,不同的社会也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对于吃不饱肚 子的人而言,能吃饱肚子便是“美好生活”;对于渴望自 由、尊严和创造的人而言,获得自由和尊严,实现自我便 是“美好生活”。瑞典民族学教授奥维·洛夫格伦和乔纳 森·弗雷克曼就在其新近出版的《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一书中认为,所谓“美好生活”,就是“中产阶 级生活”,具体表现为“拥有时间”“崇尚自然”“构建家庭” 的生活 [3]11。事实上,要“在哲学层面上,要给美好生活 一个普遍的、统一的说法,实在不易。”但不可否认的是, “‘美好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最大价值公约数”。而且“,美 好生活的本质是有内涵、有质量、可持续,稳定的有品质 和境界的生活,是可欲的、可期待的生活。”[4] 这是因为, 满足“美好生活”的内容是客观的,人类追求“美好生 活”的事实是客观的“,美好生活”的价值结构是客观的。 即“美好生活”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真实性与虚幻性、 相对性与绝对性等特征。
  其实,“美好生活”是美好生活需求、欲望及其衍生 者得到满足后国民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狭义而言,“美 好生活”则是指国民人生重大需要、欲望及其衍生者得 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质言之,“美好生活”是人 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 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是人生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 完满的心理体验。
  常识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要得到满足,既需要物 质产品,也需要精神产品;既需要私人产品,也需要公共 产品。所以,加拿大学者克里夫·贝克认为,价值根植于 人性本身或者说“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包含了对基础 价值的实现,而这些“基础价值”是人类切实要追求的, 包括生存、健康、幸福、友谊、助人、自尊、被人尊重、知识、 自由、自我实现、同情、生活的意义感等。价值并非亘古 不变的,亦非放之四海皆准,无论是基础价值还是具体价 值,都会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既不能 丧失对基础价值的追求,亦不能貌似权威对其指手画脚, “而是应以参与的态度提出值得参考的价值和意见”[5]5。 具体说,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要得到满足既需要物质类 的产品,诸如满足国民生理需要类的、满足国民肉体欲望 类的(生活富裕和躯体健康);也需要社会类的产品,诸 如满足国民社会性需要、欲望、目的类的产品(自由、归 属和爱等);还有精神类的产品,诸如满足国民认知需要 与审美需要类的产品(自我实现、自我創造潜能)等。 而且,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不论是公共产品, 还是准公共产品,或者私人产品,都需要质优价廉、结构 合理、性价比高、供给充分,同时具有可持续性。由于公 共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数量主要依靠政府,依靠优良的财 政制度的支撑,所以财政制度的优劣及其运行状况高效、 健康与否,便与国民“美好生活”的满足紧密相关。
其他文献
摘要:货币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运作是促进货币发挥作用的重要推动力。明朝建立后发行了制钱与宝钞,推行“钞法”和“钱法”,使钱和宝钞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形成钞、钱二元法定货币制度。但钱法和钞法运作不善,官府不能完全依靠政治权力及法律手段垄断市场交易。作为天然货币的白银因其本身为商品货币,虽被政治权力强制禁止,但终因其“硬通货”的高价值属性及国内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致使政
期刊
摘要:县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相对存在一定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接地气,坚持“三贴近”、“特色立馆”、“惠及县域”,是县级博物馆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培文气,提增环境文化含量、提升陈展文化品位、提高队伍科研水平,是县级博物馆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聚人气,优化服务体系、整合人力资源、创新传播渠道,是县级博物馆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司法确认在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的定位,是研究该程序的逻辑起点。当前,有关司法确认定位的认识主要立足于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展开,即围绕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分野展开。民事纠纷趋于复杂化的形势,以及不同诉讼类型在定位、特征、目的上的差异,决定了立法应当依据不同的程序原理构建和设置程序制度。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二元分离适用论”这种将民事事件一分为二的简单做法受到批判。同时,这也是民事程序设置
期刊
摘要:将长城与寨墙联系,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华夏与非华夏的区分,与华夏内部的区分,诸如盗、寇、匪,可谓相互呼应、有相通之处。文明防御概念下的他者意识并不仅仅是华夏与非华夏的区分,也会延伸到华夏内部的他者的生成。南宋时期的堡寨防御系统由于边境的内陆限制,江河沿线的防御地位凸显。明初的卫所制度则是出于保卫长城的需求,自上而下发起了依托屯垦的半军事化管理。进入到晚清叛乱的语境,寨墙建设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运
期刊
摘要:随着“三个支撑带”战略的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趋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渝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成渝经济2011-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指标,为依据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其投入产出效率。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制造业在观察期内实现了DEA有效;航
期刊
摘要:检察官不被任意免职、辞退,是检察官身份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检察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确保检察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客观要求。为了防止任意免除检察官职务,许多国家宪法、法律对免除检察官的条件和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比较而言,我国检察官免职、辞退的事由过于宽泛、程序不够公开透明,难以充分保障检察官的职务独立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检察官免职、辞退的有关规
期刊
摘要:为了在健全的实在感基础上解决存在的悖论问题,罗素以严格区分专名和限定摹状词为基础,发展出 了限定摹状词理论。在摹状词理论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中并没有涉及语境因素。但通过 分析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相关论述,界定限定摹状词概念,会发现唐纳兰在这个概念上与罗素的界定并不相同,且 语境因素在罗素摹状词理论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空间——这体现在判定限定摹状词、明确限定摹状词意义以及获 得限定摹
期刊
摘要:脱贫工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新闻媒体在其中发挥着舆论引导功能。本文分析了 陕西广播电视台评论部《今日点击》栏目的脱贫系列报道,认为它的报道内容是脱贫模式 + 政策解读 + 其他, 报道的模式是树立典型 + 评论解读,报道的导向是物质扶贫 + 精神扶贫;同時认为如何把控脱贫工作中的报 道导向,如何使脱贫报道“接地气”,如何在脱贫报道中做好差异化报道,如何扩大脱贫报道的影响力,是电
期刊
摘要:本文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从企业成立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入手,阐释了建立以财务为核心 的经营管理体系的意义,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的含义、企业财务管理 的现状,解读了构建该体系应做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管理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经营管理体系;价值管理;财务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
期刊
摘要:2018 年是传播学引入中国 40 周年,学者们基于“传播学”这一关键词,生产出数量巨大的文献成 果。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运用分析软件 CiteSpace 对 1981—2017 年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传播学研究的 共 5731 篇文献进行了共现分析和历时分析,以呈现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议题变迁。通过考察 40 年来 我国传播学的文献情况,本文发现,从共现分析看,我国学者的研究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