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视野下中国与德国的德育教育比较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和德国大学德育在文化背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我国高校德育应该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吸取德国高校德育教育上的长处,把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中西文化;德育教育;中国;德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82-02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价值观等差异,中国和德国在德育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同,各有各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和德国的德育教育比较,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在吸取和借鉴德国德育教育的经验的同时,促进我国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文化背景的比较
  自春秋战国以来,虽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的德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教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人物创立了儒家学派,把“礼”提到了最高道德规范,提倡仁者爱人,主张弘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也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儒家思想强调修身,注重个人修养,重视理想和信念教育,强调仁爱,注重整体的和谐。
  作为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来说,其深受“两希”文化的影响,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古希腊文化中,当人和自然分离后,就產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人作为世界的主体,处在高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其主张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题与客体之间处于分立的状态。对于希伯来文化而言,其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本质,强调理性对欲望的限制。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成为了日后欧洲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二、教育目标的比较
  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一直推崇“圣人”、“圣人与我同类”,圣贤人格“学而致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对于“圣人”,中国哲人将其理解为一种自身品格与宇宙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于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一切生灵、世间万物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也正是如此,我们发现,圣人有教化民众、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的功能。于是, “学为圣贤”便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一贯的价值追求和德育目标。当然,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德育目标的变化,发展到今天在“四有新人”基础上提出的德育目标,就已全面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
  德国学校德育因历史时期不同而目标各异,又因为德国实行文化教育的联邦主义,各州拥有文化教育的主权,各州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不同且目标也有区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学校总法》中规定:“教与学应当使大学生对某一职业领域活动有所准备,并根据所学课程的要求,向学生传授未来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以使大学生能够胜任将来的科学和艺术工作,并能够在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国家中具有负责的态度。”很多州都对其教育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但从总体上看,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民主、自由、守法、崇尚人性、有自尊心、负责任的自由公民、劳动者。
  三、教育内容的比较
  在解放前,中国的德育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特征,如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而当代中国的德育则有了全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国的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中国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内容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同时指导学生适应科技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
  德国德育的内容包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尊严、责任感的道德教育;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统一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德国以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为起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理性思维,因而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地位显著。德国高校重视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理解现实社会、理解他人,进而培养诚实、尊严、相互谅解、乐于协作,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理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向往崇高、自强不息、思维严谨、富有尊严与责任感的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特质。德国在普鲁士复兴时期,就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传统,这种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加强。追求个性自由是传统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而当代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则以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培养、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建立为侧重点,充分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途径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德意志民族精神。
  四、教育途径比较
  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等等。德国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在德高高校文、理科各专业的教学中都渗透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德国十分重视宗教教育,德国的学校开设大量的宗教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尊严、克己、责任感、民主精神、爱国主义及德意志精神。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心理咨询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卫生类机构,其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或教育学学位并受过专门训练。另外,德国还非常重视发挥这回团体或机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德国以青年人为主的团体活动数量很多,并组成了跨地区的青年联合会,以及为青年服务的中心组织,他们经验丰富,有很大影响力。
  五、小结
  通过对中德德育的文化背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途径的对比分析后,我们从中发现中德德育教育的异同之处,这对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德育的理论体系和科学运行机制,促进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对中德德育的文化背景比较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两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随时代变迁而被淘汰的内容,也有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的部分。这对于我们中国正确看待儒家德育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今后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应当将中国当代学校德育与道德教育传统对接起来,从儒家德育思想中吸取合理成分,结合现时情况充分利用儒家德育思想的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服务。而且西方文化中重视“人”的观念,告诉我们一个规律:科学、社会、个人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
  在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中对学生“做事严谨、崇尚人性、有自尊心、负责人”的要求。这些内容反映出了德国德育教育的侧重点,已经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由追求个性自由、个人权利的保障,转到追求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来了。因此,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应该坚持以集体主义原则,坚持学校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并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从教育内容上看,德国的德育虽然也重视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因素,但更多的是个人品德和公共美德的培养,并把政治性的内容寓于道德教育之中,而不是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相比之下,中国的德育过分强调政治性质,以至于人们常把思想品德课叫做政治课,结果用政治课代替德育。虽然政治教育是整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向他们灌输抽象的政治大道理容易使他们产生对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应尊重道德传统,继承优秀的道德遗产,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道德教育内容的取舍。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式的发展,将德育内容的重点由知识灌输转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从教育途径来看,德国十分重视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主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育和辅导员教育。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也缺乏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经费。有些甚至只是学生工作部门中某一两个工作人员在其主要工作以外所兼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职责。我国在今后的道德教育中课通过建立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健康门诊,开通校内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活动等方式,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程銘莉.论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C].硕士论文集.
  [2] 关翠玲.中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与借鉴[J].文教资料,2011(6).
  [3] 赫丽萍.中西学校德育内容比较之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4] 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导向,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工作岗位”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
期刊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对于促进高校和社会的改革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概括了前高校学生干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新路径,以及加强学生骨干的团队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途径;团队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03-01  高校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的
期刊
【摘 要】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本文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探讨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环境下,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英语精读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商务文化背景为依托的精读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商务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75-01  商务英语
期刊
【摘 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深化职教改革,在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校,专业建设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的背景下,结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教学特点,通过开展电子行业与市场调研与研究,把“共学教一体化”定为中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确定为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实施的三步棋。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各大高校在高校学生的培养上产生了重要的成就。自一九九五年的教学改革之后更加的注重对于研究的重视,因此在全国之内形成了对于教学的科研之风,从而营造了在科研上更加的积极向上的局面,但是在看到高校的科研成就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根据现代的高等院校中研究工作的特点,进而提出现代高下教育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高教研究;重要性;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对高等院校影响力逐渐增加,英美文学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外语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实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水平。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思想,这些独特的文学思想正是每部英美文学作品的精华所在,传统英美文学教学过于注重揭示文学现象的内在原因,而忽略了文学思想对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使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受到很大限制。本文就文学思想对英
期刊
【摘 要】人本管理是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管理领域和管理过程中。人本管理是高校人事管理的核心,也是高校人事管理的根本方法。为此,必须从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和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人本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7-02  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是时代
期刊
【摘 要】论文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内涵并结合自主学习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策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1-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
期刊
【摘 要】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教学设备的不断引入。网络媒体化教学已经是教学的一个主导方向。因为,网络化的引进可以有效的拓展教学的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网络媒体化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通过外围知识的不断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系统。  【关键词】网络;教学;职业院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2-01  职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