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调查临床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120份,利用WHO推荐的日规定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1类抗菌药物36个品种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最为常用,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DUI>1,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结论: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有不合理现象,需要注意个体化用药等问题。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药物利用指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031
  本文拟分析120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采用日规定剂量(DDD)评价药物使用频度的合理性,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2008年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120份。年龄14~95岁。住院天数1~43天。肺炎共47例,其中,肺炎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9例,伴阻塞性肺气肿2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例,伴Ⅱ型呼吸衰竭1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发作30例,其中,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7例,伴阻塞性肺气肿18例,伴肺炎4例,伴肺源性心脏病1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4例;单纯肺部感染7例,肺部感染伴继发性肺结核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加重期4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
  临床转归:治愈46例,好转69例,死亡2例,转院3例。需转入ICU治疗者4例,转入后均治愈或好转。全部患者均做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痰培养等检测。
  方法:分别统计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剂量、用药起止日期、总用药量、联合用药的种类。利用WHO推荐的日规定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评判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合理性[1]。计算公式如下:该药的DDD数(DDDs)=药物的总消耗量/该药DDD值,DUI=DDDs/实际总用药天数,规定DUI≤1.0为合理。
  结 果
  用药情况:涉及11类抗菌药物36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12种,喹诺酮类5种,抗结核药4种,其他:β-内酰胺类5种,大环内酯类3种,抗真菌药2种,青霉素类2种,氨基糖苷类2种,硝基咪唑类1种。排前20位的使用频度见表1。DUI>1的4种,分别为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在120例患者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6例;使用过1种抗菌药的29例(24.17%);使用过2种抗菌药的41例(34.17%);使用过3种抗菌药16例;使用过4种抗菌药的17例;使用过5种抗菌药的4例;使用过6种菌药的4例;使用过7种抗菌药的2例;使用过8种、9种抗菌药的各1例。
  该院治疗肺部感染以单用抗菌药物为主。联合用药者49例,列前5位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10例),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6例)、头孢呋辛+阿奇霉素(6例),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3例)、头孢他定+阿奇霉素(3例)。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04例做了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82例检出细菌,G-菌62例,包括铜绿假单胞菌24例,副流感嗜血杆菌9例,产吲哚金黄杆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4例,大肠埃希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各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各2例,流感嗜血杆菌、多杀巴斯德菌、阴沟肠杆菌、浅黄奈瑟菌、黏质沙雷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各1例。
  G+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各2例、头状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耳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各1例。
  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6例:白假丝酵母菌3例,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各1例。
  讨 论
  抗菌药物选择:调查120例中,均有咳嗽、咳痰等症状,96例发热,83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无发热和白细胞增多患者胸片提示肺炎,故均有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按DDDs值排序,排在前十位的多为非肠道的广谱杀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与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由于临床产β-内酰胺酶菌株增多,对β-内酰胺类药敏感性下降,已很少将青霉素作为初期用药,而侧重于广谱高效、对绿脓杆菌作用强大且对β-内酰胺酶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2]。氟喹诺酮类药组织浓度高,抗菌作用强,在肺部感染治疗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DDDs值排位中左氧氟沙星排第2位。
  在初始经验性治疗后,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本院十分重视痰培养和药敏试验,120例除2例由于病人不合作而未进行,4例因病情不需要而未进行外,其他均在入院第2天早上执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使用。该院能积极进行结核病排查,102份病例(85%)做了痰找抗酸杆菌3次以上,查出2例隐性肺结核活动期患者,避免了抗菌药滥用,尽早地进行针对性治疗。
  抗菌药物更换:对29份使用过4种以上抗菌药的病历进行分析。发现治疗过程中更换药物的原因主要是:①初期用药不当,不能控制原发感染。如1例患者联合使用头孢呋辛+阿奇霉素,4天后停用阿奇霉素,5天后胸片检查显示肺部渗出病变较前明显增多,肺炎加重,改用加替沙星抗感染,5天后病情好转;②病人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如出现4例不良反应均来自喹诺酮类,如1例患者静滴加替沙星0.2g 2次/日后出现呕吐,改用头孢哌酮及胃复安后未有呕吐和胃部不适;1例患者在静滴左氧氟沙星0.4g 1次/日后出现静脉炎,改用头胞哌酮-舒巴坦后患者症状缓解。喹诺酮类药物给药速度不应太快。滴速过快使给药部位的药物浓度过大,容易引起静脉炎。③发生院内感染:有6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原因可能为患者高龄,均超过70岁;有3例为机械通气;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住院时间过长;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一般以G-杆菌为主,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由G+球菌及真菌引起的严重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因此应严格控制抗菌药适应证,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联用:调查病例中抗菌药物联用者49例,占40.83%,联用最多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10例,约占20%)。这是由于对于老年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应尽量覆盖包括肺炎链球菌等的G+菌、G-杆菌以及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3]。④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依据WHO药物研究组提出的DDD和DUI理论为依据评价该院临床肺部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36种抗菌药物中,30种药物的DUI≤1.0,表明大部分抗菌药物使用趋向合理。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DUI>1,说明以上抗菌药物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但也可能是与患者反复住院、病情危重,需要加大剂量治疗有关。
  调查中发现抗菌药物在品种选用上基本合理,遵循了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肺部感染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给药方案;把握了尽量单用,尽早病原学诊断等原则,其用药经验值得推广。但仍需注意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病原学的动态监测,及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李大魁,主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238-23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3-515.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10)29:651-655.
其他文献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原有某种病变或缺陷而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胸膜腔积气。根据有无原发病可以分为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瘦长者。我国以继发性气胸为主[1]。继发性气胸是在其他肺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其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观察、细针抽气、胸腔闭
前几天笔者在逛街时听到一首十分好听的歌曲。“杯具”的是不知道歌曲的名称,只记得其中一两句歌词,真叫人郁闷。现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酷狗新推出了“歌词搜索”功能,我们只需
目的:观察消疲灵颗粒的抗应激作用。方法:本文包括3个实验,每组实验均为小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水),大剂量组(20倍人用剂量)、中剂量组(10倍人用剂量)、小剂量组(5倍人用剂
目的:探讨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收治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剔除术患者108例,术中将标本袋敞开于患侧卵巢下方,用单级电凝在卵巢表面薄弱处点切开处约1cm
信息时代极大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通信技术中涉及的信息
近年来,植物气孔信号转导的机理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与气孔关闭相关的信号元件被鉴定出来。诸多环境因子均可导致气孔关闭,但关于这些环境因子相应的信号通路综合分析的综
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十佳优秀奖策划主体:上海外国语大学为推进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国建设部科技司与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共同负责的"中国西部小城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4例SAP患者经腹腔镜下小网膜囊内置U型管灌洗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通过腹腔镜下小网膜囊内置U型管灌洗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总体治愈率95.45%,平均住院时间34天。并发症11.36%,病死率4.55%。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把握手术时机是SAP治疗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腹腔镜小网膜囊灌洗
<正>校长领导力是指校长引领全校师生员工追求共同发展、实现美好愿景的能力,是校长自身各种素养、能力的总和。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间信息化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其核心观点是,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化差距,即所谓的数字鸿沟,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