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项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能水平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师应当主动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能体能层次的小学生体能培训方法,让学生喜爱体育课程,主动投入训练之中,既锻炼体能又培养意志品质,让体育对人的塑造作用在体育教师的认真教学中充分体现。介绍几种有效支持学生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希望为读者提供教学启发。
   关键词:小学体育;促进体能;发展策略
   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体能,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科学的体育课程可以支持学生增加体能储备。然而,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上,由于体育课程不被重视、体育教育方法简单且传统无法吸引学生,小学体育教师科学且有趣味的体能训练方法掌握不足,使小学生在体能发展环节中有所欠缺,制约了学生之后的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这些情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体育场景教学,积极投入锻炼
   体育场景教学是有效地调动学生投入体育课程的有效方法,这类教育方法关注学生对场景的参与感,让学生有投身具体场景的感受,进而更主动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场景之中,强化体育锻炼效果,增加体能储备。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在课程中积极探索场景教学方法,为体育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篮球训练时就可以尝试应用场景训练方法。体育教师应认识到小学生的篮球技能处在偏低的水平,然而篮球中的跑跳投训练对学生体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篮球训练中的场景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投入篮球训练。首先,教师可以播放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篮球的激烈对抗氛围,并用比赛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然后再通过比赛引申到技能训练。当学生对篮球的技术动作有所了解之后,便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跑、跳、投等基本的技能训练。在基础训练中,学生的体能逐步得到改善。在学生遇到体能极限、想要放弃时,可以引入场景教学中的趣味篮球练习方式,支持学生克服体能极限的困难。为了丰富教学场景,体育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开展篮球模拟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环境中锻炼体魄、增强体能,用以赛代练的方式支持学生投入体育运动之中。
   二、体育游戏教学,克服训练难关
   在体育训练科目中跑步常常是锻炼学生体能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跑步运动中容易出现由于学生体能基础偏弱,而出现心跳加速、气喘吁吁等身体不能适应缺氧的现象,使学生不愿意进行跑步训练。针对类似的状况,体育教师可以变换思路,将游戏教学策略與有氧慢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克服体能训练中缺氧、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训练难关,提升体能。
   例如,在有氧慢跑前,增加趣味瑜伽动作模仿,在有趣的游戏当中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动作。慢跑训练时,慢跑路线可以与校园场地结合,开展跑步打卡游戏,将慢跑与游戏任务结合,逐步增加跑步公里数,通过一系列游戏与慢跑锻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体能水平。同时,趣味慢跑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不畏挑战、克服困难的体育精神以及经常参与体育训练的生活习惯,充分体现体育的教育意义。
   三、体育分类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特别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分类教学。因为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体能基础和运动擅长科目开始分化,所以整齐划一的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训练效果也会下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体能偏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跑步、有氧操,通过体育器械帮助其强化体能;面对有一定体能基础的学生,就可以增加一些球类运动,增强其运动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体能。类似的分类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体育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高年级可以由学校调配,将多个班级的体育课同时段进行,然后多个班级的学生重新分组,将不同班级相同体能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组由一位体育教师负责教学,一般可划分为体能基础组、体能提升组、技能锻炼组。类似的体育教改措施既可以提高体育课程的个性化,又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下,学生的体能训练更高效也更安全,可以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分类教学还能让学生在训练中设立一个体能升级的目标,辅助学生更快地提升体能水平。
   总之,体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和长期化的教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更要培育体育锻炼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体能水平进行保持和提升。此外,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要以成长的眼光看待学生,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应当依照学生特性,开展有趣、有益的训练活动,支持学生长期锻炼进步。
   参考文献:
   [1]童伟.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90.
   [2]姜兆飞.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60.
其他文献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在20世纪声乐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高度融合过程中产生一种创新体裁。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
摘 要:随着小学阶段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初级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等,让学生培养相关意识,这需要教师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生活化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随着我国社会
《月亮颂》是歌剧《水仙女》中女主角鲁萨卡的著名唱段.本文对《水仙女》和《月亮颂》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以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对《月亮颂》的意象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咏叹调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主张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化,在此社会背景之下,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英语越来越成为学生的学习重点,而英语不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门语言,而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务必要重视词汇的作用。为此,对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词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词汇教学;小学英语;
协奏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6世纪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中,并于18世纪逐渐形成了独奏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这种音乐形式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音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高.学校在对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整体素
《月色清明》由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创作于2007年,作品主要音乐材料撷取自哈萨克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由《月色》和《大漠放歌》两个乐章构成。《月色》的清新、华丽与《大漠放歌》的超逸、洒脱相交织,通过贯穿于耳的哈萨克民歌串联起来,构画出“月在关山高处明”极富诗意的音乐意境。本文从作品选材、曲式结构及节奏节拍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巧妙的选材构思、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浓郁的少数民族乐舞风格,意图以此视角更深刻、理性的理解作品,盼以薄力为同行演奏提供参考。
20世纪是音乐创作风格极其多样、个性极其鲜明的时代.纯粹以西方为主流的音乐创作明显不能满足东方作曲家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和探索,因此,一大批亚洲作曲家在探求个性化
摘 要:主題阅读是老师通过文本内容的整合明确主题,以此指导学生参与该主题性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深刻启发,完善自身语文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主题阅读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阅读课堂教学环境,较简单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指导策略   一、合理选择语文阅读文本,抓住阅读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明确主题的阅读文本,以
摘 要:伴随着国家素质教育进程的深入推进,音乐课程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越发得到重视。主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   节奏乃是音乐的灵魂,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说:“音乐的第一构成要素是节奏而非旋律。”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节奏训练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学生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