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学课堂”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来源 :新智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自主意识,教师需要引入“问学课堂”等多元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生活实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探讨“问学课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策略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其他文献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基于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建筑行业前行空间不断拓展,为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带来推动。目前,市场竞争局势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能够增强建筑单位自身综合实力,实现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在新时期下,建筑单位必须带着先进理念将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运用信息交流平台将管理模式有效优化,力求提升建筑单位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本文从建筑工程造价管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切实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师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发挥是高校党性教育的重点。
首先对仿古建筑的样式与结构形式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古建筑的模数体系、仿古建筑的结构形式概述了仿古建筑构造,然后从构件名称及作用以及结构受力性能细述了殿堂式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构造,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探讨了仿古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八种驱避剂(包括氯菊酯、胺菊酯、避蚊胺、四氟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氧苄氟菊酯、驱蚊酯、羟哌酯)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发现:采用体积比为5∶5的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10 mL,在温度40℃、频率40 k Hz的超声条件下萃取20 min,8种驱避剂的萃取效率最好。当工作液的质量浓度为0.1~4.0 mg/L范围时,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5;物
目的了解四川省洪雅县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洪雅县两个城镇和两个农村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91名调查对象中,愿意接种新冠疫苗141例(73.82%),不愿意接种50例(26.18%)。分性别多因素logistic
保证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功能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关键。以“灾害/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灾变控制-韧性提升”为主线,从材料、结构、系统等不同尺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对单一灾害或单一环境作用机制、单一环境作用下结构材料性能退化机理及其恢复方法、单一灾害作用下单体结构的灾变响应与控制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技术应对措施。但是,多重灾害和复杂环境作用下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灾变机理更加复杂
目的 了解东莞市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探索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升老年人接种率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21年4月至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老年人分发调查问卷,分析其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45份。老年人有意愿接种新冠疫苗共351人(64.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新冠肺炎感知严重性更高(OR=1.
在当前时期,网络蓬勃迅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被广泛应用,形成了新时代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局面,改变了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方式。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的新鲜血液,是党员队伍中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群体,因此,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面临着问题、新特点、新方式、新方法。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全面育人的关键.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本文深入剖析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并从重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为